《干旱河谷植物微生物共生系统的抗旱性》PDF下载

  • 购买积分:14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马焕成,伍建榕,曾小红著
  • 出 版 社:北京: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6
  • ISBN:9787030495464
  • 页数:409 页
图书介绍:干旱河谷是横断山脉地区特有的地貌类型,由于河谷深切和山脉对气流的阻挡造成河谷内的气候以干和热为主要特征,使得很多植物难以存活。研究这些能存活的植物的生存机制对于了解植物应当全球气候变化的机理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本书以豆科植物与根瘤菌、木棉与丛枝菌根、云南松与外生菌根、苏铁与放线菌等形成的5种微生物与干旱河谷植物的形成共生系统为研究对象、了解不同共生系统的微生物多样性、不同共生系统对干旱的生理生态响应机制等,分析微生物提高植物抗旱性的机理。

第一篇 根瘤菌与豆科植物共生系统 3

第1章 干热河谷豆科树种根瘤菌多样性 3

第1节 研究背景 3

1.1 豆科植物固氮研究概况 3

1.2 豆科树种结瘤研究状况 3

1.3 根瘤菌的特征 4

1.4 根瘤菌的抗旱性研究 5

1.5 根瘤菌的遗传多样性 7

第2节 干热河谷豆科树种结瘤规律的初步研究 10

2.1 引言 10

2.2 豆科树种结瘤调查 11

2.3 土壤的理化分析 14

2.4 土壤理化性质的分析结果 15

2.5 豆科树种结瘤调查结果 16

2.6 分析与讨论 17

第3节 豆科树种根瘤菌的分离、纯化及鉴定 18

3.1 引言 18

3.2 根瘤的采集 18

3.3 根瘤菌的分离、纯化 18

3.4 根瘤菌的鉴定 19

3.5 结果 20

第4节 干热河谷豆科树种根瘤菌对干热胁迫的抗性研究 21

4.1 引言 21

4.2 材料与方法 21

4.3 结果与分析 22

4.4 讨论与结论 25

第5节 应用Rep-PCR技术分析部分根瘤菌的遗传多样性 26

5.1 引言 26

5.2 材料与方法 29

5.3 结果与分析 33

5.4 讨论与结论 38

第6节 结论 39

第2章 豆科树种对接种根瘤菌的生理响应 41

第1节 研究背景 41

1.1 干热河谷干旱状况及造林概况 41

1.2 固氮豆科树种及豆科树种根瘤菌资源研究概况 42

1.3 接种根瘤菌对豆科植物生物量、抗逆性的影响 44

1.4 研究水分胁迫对豆科植物结瘤规律的影响 45

第2节 水分胁迫下接种根瘤菌对两种豆科植物生物量的影响 46

2.1 材料与方法 46

2.2 结果与分析 47

2.3 讨论 51

2.4 结论 52

第3节 两种豆科植物在水分胁迫下接种根瘤菌后的生化响应 53

3.1 材料与方法 53

3.2 结果与分析 54

3.3 讨论 56

3.4 结论 57

第4节 水分胁迫下接种根瘤菌对全氮含量的影响 57

4.1 材料与方法 58

4.2 结果与分析 58

4.3 讨论 62

4.4 结论 63

第5节 水分胁迫下接种根瘤菌对两种豆科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 63

5.1 材料与方法 63

5.2 结果与分析 64

5.3 讨论 66

5.4 结论 67

第6节 水分胁迫对两种豆科植物结瘤量的影响 68

6.1 材料与方法 68

6.2 结果与分析 68

6.3 讨论 70

6.4 结论 70

第7节 结论 71

第3章 干热河谷台湾相思根瘤菌的多样性及耐旱性研究 73

第1节 引言 73

第2节 根瘤菌的分离、纯化及保存 74

2.1 材料与方法 74

2.2 结果与分析 76

第3节 根瘤菌与台湾相思共生结瘤形态及显微结构观察 78

3.1 材料与方法 78

3.2 结果与分析 80

3.3 结论与讨论 81

第4节 根瘤菌的系统发育研究 83

4.1 材料与方法 83

4.2 结果与分析 86

4.3 结论与讨论 94

第5节 根瘤菌的耐旱性研究 96

5.1 材料与方法 96

5.2 结果与分析 97

5.3 结论与讨论 108

第6节 根瘤菌的耐高温试验 110

6.1 材料与方法 110

6.2 结果与分析 110

6.3 结论与讨论 113

第7节 结论与讨论 113

7.1 结论 113

7.2 讨论 115

第二篇 丛枝菌根与树木共生系统 119

第4章 几种典型生态系统的丛枝菌根真菌 119

第1节 丛枝菌根概述 119

第2节 干热河谷地区木棉的丛枝菌根真菌的多样性 124

2.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4

2.2 材料与方法 125

2.3 结果与分析 129

2.4 讨论与结论 133

第3节 干旱胁迫下接种AMF对木棉实生苗的影响 133

3.1 材料与方法 133

3.2 结果与分析 134

3.3 讨论与结论 136

第4节 高黎贡山丛枝菌根真菌多样性研究 137

4.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7

4.2 材料与方法 138

4.3 结果与分析 139

4.4 讨论与结论 143

第5节 丛枝菌根真菌对盈江县西南桦干腐病的抗性调查研究 144

5.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44

5.2 材料与方法 145

5.3 结果与分析 147

5.4 讨论与结论 150

第6节 结论 151

第5章 高黎贡山北段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垂直分布规律 152

第1节 引言 152

1.1 高黎贡山的自然概况 152

1.2 高黎贡山植被和微生物相关研究 152

1.3 微生物的多样性 154

1.4 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研究方法 154

1.5 研究的科学意义 159

第2节 研究方法 159

2.1 采样方法 159

2.2 分析方法 160

2.3 数据的处理 165

第3节 结果与分析 165

3.1 不同海拔植被带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 165

3.2 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分析 166

第4节 结论 171

4.1 不同海拔不同植被带土壤的理化性质 171

4.2 根系分泌物是微生物利用的主要碳源 171

4.3 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分布符合“中部膨胀”规律 171

第6章 木棉不同种源对干旱胁迫的生理响应 173

第1节 引言 173

1.1 研究背景 173

1.2 研究的科学意义 178

第2节 不同种源根区土壤营养及其根、叶解剖结构 179

2.1 材料与方法 179

2.2 结果与分析 181

2.3 讨论 187

第3节 干旱对木棉不同种源种子萌发的影响 189

3.1 材料与方法 189

3.2 结果与分析 190

3.3 讨论 194

第4节 干旱胁迫下木棉不同种源的水分生理特征 195

4.1 材料与方法 195

4.2 结果与分析 197

4.3 讨论 203

第5节 干旱胁迫下木棉不同种源生物量及根系差异 205

5.1 材料与方法 205

5.2 结果与分析 206

5.3 讨论 212

第6节 干旱胁迫下木棉不同种源光合生理特性 214

6.1 材料与方法 214

6.2 结果与分析 215

6.3 讨论 220

第7节 干旱胁迫下木棉不同种源渗透调节物质代谢与酶活响应 221

7.1 材料与方法 222

7.2 结果与分析 223

7.3 讨论 227

第8节 木棉节水抗旱指标的筛选与综合评价 228

8.1 数据处理方法 228

8.2 结果与分析 229

第9节 结论 231

第7章 丛枝菌根对两种木棉科植物抗旱性和根区营养的影响 233

第1节 引言 233

1.1 概述 233

1.2 干热河谷丛枝菌类群研究 234

1.3 树木对干旱胁迫的响应和抗旱机制 234

1.4 干旱胁迫对树木养分供应的影响 236

1.5 丛枝菌根与树种抗旱性的关系 237

1.6 丛枝菌根与根区养分供应的关系 237

1.7 研究的科学意义 238

第2节 材料和方法 238

2.1 试验材料 238

2.2 丛枝菌分离鉴定与扩繁 239

2.3 苗木培育 239

2.4 干旱处理 240

2.5 样品采集 241

2.6 测定项目及方法 241

2.7 数据分析 242

第3节 结果与分析 242

3.1 接种AM菌与干旱胁迫对吉贝和木棉生长的影响 242

3.2 接种AM菌与干旱胁迫对吉贝和木棉叶片光合作用的影响 251

3.3 接种AM菌与干旱胁迫对吉贝和木棉叶片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 254

3.4 接种丛枝菌与干旱胁迫对吉贝和木棉生理生化的影响 265

3.5 接种AM菌与干旱胁迫吉贝和木棉根区养分和叶片营养变化 268

3.6 接种丛枝菌与干旱胁迫对吉贝和木棉菌根化的影响 279

第4节 结论与讨论 279

4.1 接种AM菌与干旱胁迫吉贝和木棉生长情况响应 279

4.2 接种AM菌与干旱胁迫吉贝和木棉光合和荧光参数的响应 281

4.3 接种AM菌与干旱胁迫吉贝和木棉MDA、游离脯氨酸和游离氨基酸的响应 282

4.4 接种AM菌与干旱胁迫吉贝和木棉土壤及叶片养分影响的响应 282

4.5 接种AM菌与干旱胁迫吉贝和木棉菌根化的响应 288

第三篇 菌根菌与松的共生系统 293

第8章 云南松外生菌根菌与抗旱性的关系 293

第1节 引言 293

1.1 云南松的适应性 293

1.2 干旱对树木生长的影响 295

1.3 菌根与树木抗旱性的关系 296

1.4 抗旱造林技术 298

1.5 植物的旱生结构 298

第2节 材料和方法 299

2.1 云南松菌根菌的分离培养研究 299

2.2 菌落测量方法 300

2.3 5个云南松种苗的生长比较 300

2.4 云南松对干旱胁迫下的生理响应 301

第3节 结果与分析 302

3.1 云南松菌根菌的分离培养研究 302

3.2 5个云南松种苗的生长比较 307

3.3 云南松在干旱胁迫下的生理反应 314

3.4 讨论 318

第4节 结论 318

第四篇 放线菌与苏铁共生系统 323

第9章 苏铁珊瑚状解剖结构根及其内生放线菌多样性研究 323

第1节 引言 323

1.1 苏铁形态解剖学研究 323

1.2 苏铁珊瑚状根的形成及结构研究 324

1.3 苏铁珊瑚状根与蓝细菌的共生关系研究 324

1.4 苏铁与内生放线菌 325

1.5 苏铁快速繁育研究现状和前景 328

第2节 苏铁珊瑚状根结构研究 329

2.1 材料与方法 329

2.2 结果与分析 330

2.3 讨论 333

第3节 利用16S rRNA基因克隆文库构建研究苏铁珊瑚状根内生放线菌的多样性 333

3.1 材料与方法 333

3.2 结果与分析 336

3.3 讨论 340

第4节 苏铁珊瑚状根内生放线菌纯培养分离的研究 341

4.1 材料与方法 341

4.2 结果与分析 343

4.3 讨论 350

第5节 苏铁珊瑚状根内生放线菌形态特征和生理生化特征的初步研究 353

5.1 材料与方法 353

5.2 结果与分析 357

5.3 讨论 360

第6节 苏铁无菌苗培育初探 361

6.1 实验材料与方法 361

6.2 结果与分析 362

6.3 讨论 363

第7节 内生放线菌与苏铁无菌苗共生体系建立 364

7.1 实验材料与方法 364

7.2 结果与分析 365

7.3 讨论 366

第8节 结论 367

参考文献 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