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的格律作法韵部》PDF下载

  • 购买积分:12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许占梅编著
  • 出 版 社:香港:天马图书有限公司
  • 出版年份:1996
  • ISBN:9624503060
  • 页数:340 页
图书介绍:

第一部分 诗词的格律(加入方家提出的可行的改革意见) 1

甲、诗的方面 1

一、近体诗 1

1、律诗 2

(1)律诗的平仄 2

①五律仄起式 2

②五律平起式 2

③七律仄起式 2

④七律平起式 2

关于律诗平仄方面的几点说明 3

①什么叫平仄 3

附:四声的练习 3

②五言平仄和七言平仄的类型及“粘”和“对”的辨别 5

③拗救和特定的一种平仄格式 6

④关于“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口诀 7

⑤关于变体 8

(2)律诗的对仗 10

什么叫对仗 10

词(字词的词)大概可分为九类 10

名词还可分为12小类 11

①工对 12

②宽对 12

③流水对 12

④半对半不对 12

⑤借对 13

⑥对的禁忌 13

什么是倒装句 13

(3)律诗的押韵 14

诗韵要以《平水韵》化繁为简,合并归类使用为宜。 15

要怎样押韵 18

押韵的几点注意 19

2、长律 20

长律与律诗在格律上的异同 20

3、古风式的律诗 21

4、律绝 22

律绝是古典诗歌中制作众多,流传广泛的体裁 22

律绝有五绝和七绝之分 24

律绝的四个特点 24

(1)律绝的平仄 24

①五言律绝仄起式 24

②五言律绝平起式 24

③七言律绝仄起式 24

④七言律绝平起式 24

关于律绝平仄方面的几点说明: 25

①与律诗同祥要讲究“粘”和“对” 25

②和律诗同样可以采用特定的平仄格式 25

③和律诗同样可以突破“孤平”“三连平”“三连仄”的限制 25

④关于变体 26

(2)律绝的对仗 27

①四句全用对仗的 27

②对仗在前二句的 27

③对仗在后二句的 28

④全诗不用对仗的 28

(3)律绝的押韵 28

二、古体诗 28

1、古体诗的源流 28

(1)最早的诗歌 28

①击壤歌 29

②康衢谣 29

(2)诗经 29

(3)楚辞 29

(4)古诗十九首 30

(5)柏梁体 31

(6)六言体 32

(7)乐、府 32

(8)古风 33

(9)入律古风 33

(10)古绝 33

2、古体诗备体的特点 33

(1)古绝 33

古绝的几个特点 33

(2)入律古风 34

什么是入律古风 34

(3)五言古体诗和七言古体诗 35

①五言古体诗和七言古体诗的特点 35

②八句的五古和七古及十句以上的五古和七古 35

(1)八句的五古 35

(2)十句以上的五古 35

(3)八句的七古 36

(4)十句以上的七古 36

(4)六言诗 37

六言诗的特点 37

(5)乐府 38

①四言的乐府 38

②乐府中的行体 39

③乐府中的歌体 39

④乐府中的曲体 39

(6)杂言诗 40

三、结论 41

乙、词的方面 43

词谱(选录七十调,各谱除录谱举例外并加说明) 43

1、十六字令16字 单调 43

2、忆江南27字 单调 宋人始用用双调 44

3、渔歌子27字 单调(又名渔父) 44

4、捣练子27字 单调 45

5、忆王孙31字 单调 45

6、调笑令32字 单调 46

7、如梦令33字 单调 47

8、长相思36字 双调 上下片同调 47

9、生查子40字 双调 上下片同调 48

10、相见欢36字 双调上下片不同调 48

11、醉太平38字 双调 上下片同调 49

12、昭君怨40字 双调 上下片同调 50

13、点绛唇41字 双调 上下片不同调 50

14、浣溪沙42字 双调 上下片不同调 51

15、菩萨蛮44字 双调 上下片不同调 51

16、诉衷情44字或45字 双调 上下片不同调 52

17、采桑子44字 双调 上下片同调 53

18、卜算子44字 双调 上下片同调 54

19、减字木兰花44字 双调 上下片同调 54

20、谒金门45字 双调 上下片不同调 55

21、忆秦娥46字 双调 上下片不同调 56

22、清平乐 46字 双调 上下片不同调 56

23、摊破浣溪沙48字 双调 上下片基本相同 57

24、桃源忆故人48字 双调 上下片同调 58

25、太常引49字 双调 上下片不同调 58

26、西江月50字 双调 上下片同调 59

27、少年游51字 双调 上下片不同调 60

28、醉花阴52字 双调 上下片同调 60

29、南歌子52字 双调 上下片同调 61

30、浪淘沙54字 双调 上下片同调 62

31、鹧鸪天55字 双调 上下片不同调 62

32、鹊桥仙56字 双调上下片同调 63

33、玉楼春56字 双调 上下片同调 64

34、虞美人56字 双调 上下片同调 64

35、一斛珠57字 双调 上下片不同调 65

36、南乡子56字 双调 上下片同调 65

37、一剪梅60字 双调 上下片同调 66

38、踏沙行58字 双调 上下片同调 67

39、临江仙60字或58字 双调 上下片同调 67

40、蝶恋花60字或58字 双调 上下片同调 68

41、苏幕遮62字 双调 上下片同调 68

42、破阵子62字 双调 上下片同调 69

43、渔家傲62字 双调 上下片同调 70

44、谢池春 66字 双调 上下片基本相同,仅首句稍异 70

45、感皇恩67字 双调 上下片不同调 71

46、青玉案67字 双调 上下片不同调 72

47、天仙子68字 双调 上下片同调 73

48、江城子70字 双调 上下片同调 73

49、何满子74字 双叠(原词只36字,唐时为单调6句,孙光宪加一字成37字,其后乃加双叠) 74

50、风入松76字 双调 上下片同调 75

51、祝英台近77字 双调 上下片不同调 75

52、洞仙歌83字 双调上下片不同调 76

53、满庭芳95字 双调 上下片不同调 77

54、满江红93字 双调 上下片不同调 78

55、水调歌头95字 双调 上下片不同调 79

56、声声慢97字 双调 上下片不同调 81

57、念奴娇100字 双调 上下片不同调 82

58、东风第一枝100字 双调 上下片不同调 83

59、桂枝香101字 双调 上下片不同调 84

60、水龙吟102字 双调 上下片不同调 85

61、石州慢102字 双调 上下片不同调 87

62、雨霖铃103字双调 上下片不同调 88

63、永遇乐104字 双调 上下片不同调 89

64、望海潮107字 双调 上下片不同调 90

65、沁园春114字 双调 上下片不同调 91

66、贺新郎116字 双调上下片不同调 92

67、摸鱼儿116字 双调 上下片不同调 93

68、兰陵王130字 三段 95

69、六州歌头143双调 上下片不同调 96

70、莺啼序240字 四段 97

结论 99

第二都分 诗词的作法 103

甲、诗的方面 103

一、从何入手进行写诗 103

1、怎样写下诗的第一句 104

(1)起笔的方式 104

①明起 104

②暗起 104

③陪起 105

④反起 105

(2)起笔的内容 106

①从叙事入手 106

②从写景入手 106

③从抒情入手 107

2、写下诗的第一句后要怎样成篇 108

诗要以抒情为主 109

(1)从写景起进而抒情 109

(2)从叙事起进而抒情 109

(3)写景记事而景中含情 109

(4)看是写景实是抒情 110

(5)叙事不写情而情自见 110

(6)从叙事而发议论以见其所寄之情 111

(7)从叙事进而抒情,断句以景作结 111

(8)从发议论而寄情 111

3、诗的形式 112

(1)起承转合的圆环式 112

①关于起法方面 112

②关于承法方面 112

③关于转法方面 113

a、推开一层的转法 113

b、进一层的转法 113

c、“反转”的转法 113

④关于合法方面 114

(2)流水行云式 114

(3)四面开花式 115

(4)丫式或倒丫式 115

二、运用暗示象征法是写诗一个重要的写作手段 115

1、以具有象征性的一物作暗示 116

2、以具有象征性的成语作暗示 117

3、以整篇描写彼物而喻此物的暗示 118

三、诗贵曲折含蓄,特别是末句要含不尽之意于言外 120

诗要写得有点内蕴,不要写得浅露,一览无余。会不会含蓄是衡量诗的好坏的一个重要方面 122

四、诗要写得深刻,以含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为佳 123

诗的深度就是深入问题的本质,广度就是具有广泛性 123

五、诗要饱含哲理 125

诗的每一句都要写得合乎道理 125

一些前人写的饱含哲理而传诵的对偶句、名句 126

六、写诗要学习昔人在艺术表现上运用的“赋、比、兴”三种手法 128

诗有六义 128

1、何谓“比” 129

2、何谓“兴” 131

(1)单纯的起兴 131

①借眼前的景物为兴体 131

②借用套语兴起本体 131

(2)有作用的起兴 132

①可以引起一种比喻的联想 132

②具有象征性的联系 132

③具有渲染气氛的作用的起兴 132

3、何谓“赋” 132

赋体也是写诗的一个重要手法 133

“赋”“比”“兴”三者兼用的问题 133

七、诗要求语言的精练 134

练字的故事 134

练字的范例 135

八、要学习运用修辞方式写诗 137

1、借代 138

(1)用事物本身的具体的感性特征代替事物 139

①作用于人的眼睛而产生的视觉形象的 140

②作用于人的耳朵而产生的听觉形象的 140

③作用于人的鼻子而产生的嗅觉形象的 140

④作用于人的舌头而产生的味觉形象的 140

⑤作用于人的身体而产生的体感形象的 140

(2)以部分代替整体、整体代替部分及其他感性材料代替事物 140

①以部分代替整体 140

②以整体代替部分 141

③以密切关联的其他感性材料代替事物 141

(3)以比较抽象的概括了事物某些本质特征的理性概念,代替所要描述的具体事物 142

①在描写自然景物方面 142

②在描写社会现象方面 142

(4)用事物的材料、产地或创造者来代替事物的名称 142

(5)以特定代替普通,以普通代替特定 142

运用借代要用得精当 143

2、比喻 143

(1)明喻 145

(2)暗喻(隐喻) 146

(3)借喻 147

(4)曲喻 147

(5)扩喻(类比) 147

3、比拟 148

(1)拟人 148

(2)拟物 150

(3)以物拟物 151

4、摹绘 151

(1)摹声 152

(2)摹色 152

(3)摹状 154

5、夸张 154

(1)增长性夸张 155

(2)减缩性夸张 155

6、双关 157

(1)谐音双关 157

(2)含义双关 158

7、引用 159

(1)明引 159

①引用昔人的句 159

②引用成语 159

③引用典故 160

(2)暗引 161

8、映衬(对照、对比) 163

①对衬 163

②反衬 164

9、婉曲 165

(1)婉言 165

(2)曲语 166

10、问答 166

(1)对答 167

(2)设问 167

①自问自答 167

②问而不答 168

③问中有答 168

(3)反问 168

11、层递 169

12、移情 171

13、旁入他意 172

九、写诗要首先立意,然后进行创作 174

诗的立意要有独创性 178

十、写诗要注意避免的毛病 179

1、论诗八病 179

2、学诗五忌 180

3、押韵八戒 180

4、律诗四忌 181

5、绝诗四忌 182

写诗在表达上要认真注意的几点避免 182

1、造作、虚假 182

2、泛泛而谈 182

3、俗滥雷同 183

4、陈词庸句 184

乙、词的方面 185

绪言 185

1、词的分类 185

2、词的形式 185

3、词的格式 186

一、词的句式和平仄 186

1、句式和平仄组合 186

①一字豆 186

②一字句 187

③二字句 187

④三字句 187

⑤四字句 187

⑥五字句 188

⑦六字句 188

⑧七字句 188

⑨八字句 188

⑩九字句 188

11十字句 189

12十一字句 189

13特种律 189

14拗句 189

2、去声在词中的特殊作用 189

3、关于“入作三声”和“入、上代平” 190

二、词的对仗 191

三、词的押韵 192

词的押韵方式 193

附:竹枝词的作法 194

①写作内容 194

②写作方法 195

丙、要写出具有时代精神的诗词 196

1、什么是时代精神 196

2、要写出具有时代精神的诗词必须搜天斡地觅诗情 196

3、要运用最能反映时代精神的新事物、新语言,要以口语入诗 197

首届中华诗词大赛的十二首得奖作品 199

丁、要把诗词写得能为读者所喜爱 206

戊、要怎样的不断提高写作能力 211

一、要学习、学习、再学习的进行学习 211

二、要深入、深入、再深入的深入生活,吸取诗的泉源 214

三、要多进行习作,多动脑筋,认真不懈的写诗词 215

第三部 诗词的韵部(依类合并排列,比《诗韵》增加常用字500多个) 219

绪言 219

甲、诗词韵归类表 221

一、平上去归为十二类 221

第一类:平声上平一东二冬,上声一董二肿,去声一送二宋 223

第二类:平声上平三江下平七阳,上声三讲廿二养,去声三绛廿三漾 225

第三类:平声上平四支五微八齐十灰(半),上声四纸五尾八荠十贿(半),去声四置五未八霁九泰(半)十一队(半) 228

第四类:上平六鱼七虞,上声六语七麌,去声六御七遇 235

第五类:平声上平九佳(半)十灰(半),上声九蟹十一贿(半),去声九泰(半)十卦(半)十一队(半) 239

第六类:平声上平十一真十二文十三元(半)下平十二侵,上声十一轸十二吻十三阮(半)廿六寝,去声十二震十三问十四愿(半)廿七沁 241

第七类:平声上平十三元(半)十四寒十五删下平一先十三覃十四盐十五咸,上声十三阮(半)十四旱廿五潜十六铣廿七感廿八俭廿九豏,去声十四愿(半)十五翰十六谏十七霰廿八勘廿九艳三十陷 245

第八类:平声下平二萧三肴四豪,上声十七筱十八巧十九皓,去声十八啸十九效二十号 253

第九类:平声下平五歌,上声二十哿,去声廿一个 258

第十类:平声上平九佳(半)下平六麻,上声廿一马,去声十卦(半)廿二祃 259

第十一类:平声上平八庚九青十蒸,上声廿三梗廿四迥,去声廿四敬廿五径 261

第十二类:平声上平十一尤,上声廿五有,去声廿六宥 265

二、入声归为五类 268

第一类:一屋二沃 268

第二类:三觉十药 270

第三类:四质十一陌十二锡十三职十四缉 271

第四类:五物六月七曷八黠九屑十六叶 274

第五类:十五合十七洽 277

乙、检韵表(一名字的平仄辨别表,各字后注属何韵) 278

〔一画〕、部一部丨部丿部乙部 279

〔二画〕亠部冫部冖部讠部二部十部厂部匚部卜部刂部门部八部人部亻部勹部几部儿部厶部又部廴部卩部阝(在左)部阝(在右)部凵部刀部力部 280

〔三画〕氵部忄()部宀部广部(门)部辶部寸部扌部工部土部士部艹部大部廾(在下)部尢部弋部小(?)部口部口部巾部山部彳部彡部夕部?部犭部饣部彐(彐?)部尸部已(巳)部弓部子(孑)部女部幺部? 部马部巛部 286

〔四画〕灬部斗部文部方部火部心部户部礻部王部韦部木部犬部歹部车部戈部比部瓦部止部攴部日部曰部水部贝部见部父部牛部(生?)部手部毛部气部攵部片部斤部爪(爫)部月部欠部风部殳部肀(?聿)爿部毋(母)部 302

〔五画〕穴部立部疒部衤部示部石部龙部业部目部田部罒部皿部钅部矢部禾部白部瓜部鸟部用部矛部疋()部皮部 310

〔六画〕衣部羊()部米部耒部老部耳部臣部西部页部虍部虫部缶部舌部竹部臼部自部血部舟部羽部艮(?)部系部 315

〔七画〕辛部言部麦部走部赤部豆部酉部豕部卤部里部足部豸部采部身部角部 318

〔八画〕青部雨部齿部黾部金部佳部鱼部 320

〔九画〕革部骨部食部鬼部 321

〔十画〕?部(十一画)麻部鹿部(十二画以上)黑部鼠部鼻部 322

附录1:充分发挥传统诗词的社会功能&孙轶青 323

附录2:给孙轶青同志的一封信&臧克家 328

附录3:论格律诗词的声韵改革&孙轶青 330

后记&许占梅 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