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型与设计 建筑形式产生的内在动力》PDF下载

  • 购买积分:11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薛春霖著
  • 出 版 社: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6
  • ISBN:9787564164423
  • 页数:252 页
图书介绍:本书缘起于对设计中一个根本性问题的探讨——即建筑形式从哪里来。切入点是形式(类型)作为一种建筑师的工作策略在形式创造过程中的作用,由此从历史上不同的阶段建筑师对类型的认识、态度、运用策略等多角度展开论述。本书探讨了建筑形式的产生规律,以及建筑师与形式之间的关系,具有一种建筑设计方法论的意义。本书可供建筑设计、城市规划与设计、和风景园林等相关建设管理领域的人员参考,也可作为高等学校相关专业的学习参考书。

1 “类型”之来龙去脉 1

1.1 从“类型学”说起 1

1.1.1 两个领域中的类型学 1

1.1.2 类型学VS.分类学 3

1.1.3 建筑类型学 5

1.2 德·昆西及其类型理论 7

1.2.1 德·昆西其人 8

1.2.2 打破“一元发生论”与正视多样性问题 9

1.2.3 作为“语言”的建筑及其社会功能 11

1.2.4 类型成为一种理论 13

1.3 “类型”的进一步的诠释 16

1.3.1 “type”的一般意义和类型观念 17

1.3.2 建筑中的类型 19

1.3.3 类型:形式认识论维度的意义 24

1.3.4 类型与建筑的物质基础 27

1.3.5 类型与建筑设计 27

1.4 本章小结 29

2 类型的受动时期 30

2.1 表现为几何图示的类型观念 30

2.2 维特鲁威的建筑的一般形式 32

2.2.1 神庙的一般形式 32

2.2.2 其他建筑的一般形式 34

2.2.3 一般形式与比例关系 38

2.3 阿尔伯蒂的古代继承与集中式教堂 39

2.3.1 认识论的转变:从自然的直接模仿到继承古代 39

2.3.2 教堂的理想形式:集中式 40

2.3.3 阿尔伯蒂的实践 44

2.4 达·芬奇的形式求知与集中式教堂的“设计” 49

2.4.1 作为解剖学家的艺术家:形式精确性把握与内在结构的探求 50

2.4.2 形态的比较研究和转型思考 52

2.4.3 集中式教堂的“设计”:基本形式结构及其多样性的表现 54

2.5 帕拉第奥的别墅及其模式 58

2.5.1 原型与原因 58

2.5.2 三个帕拉第奥别墅 61

2.5.3 别墅的平面模式 67

2.5.4 别墅的正立面模式 69

2.6 本章小结 71

3 类型的探求时期 73

3.1 作为内在结构和组成元素的类型观念 73

3.2 罗杰埃的茅屋原型与设计规则 75

3.2.1 一个建筑的原型:茅屋 75

3.2.2 从原型到设计的规则 78

3.2.3 一个方案设想与巴黎圣日内维夫教堂 79

3.3 布雷的建筑形式革命 83

3.3.1 蜕变:从古典主义者到革命性建筑师 83

3.3.2 遵循规则性原则的纪念性风格 87

3.3.3 杰作——牛顿纪念堂 90

3.4 迪朗的分类比较与分解组合 91

3.4.1 “建筑学既是艺术又是科学” 92

3.4.2 分类与比较:从“学科和杰作的入门”到《古代与现代各类大型建筑对照汇编》 95

3.4.3 解析与组合:《综合工科学院建筑学课程概要》中的研究和设计方法 100

3.4.4 对巴黎万神庙(原名圣日内维夫教堂)的批评以及新的设计方案 105

3.5 森佩尔的建筑要素与“风格” 107

3.5.1 “一个缺乏风格的时代” 107

3.5.2 从生物分类到建筑类型 108

3.5.3 建筑四要素 111

3.5.4 风格:类型的外显与艺术家的创造 113

3.6 本章小结 116

4 类型的“抛弃”时期 117

4.1 进化:从传统类型到注重效率的类型观念 117

4.2 一个从传统类型到新类型的转型过程 119

4.2.1 赖特的草原式住宅:帕拉第奥模式的突破 120

4.2.2 从凡·杜伊斯伯格到密斯:巴塞罗那展览馆作为一种新的形式语言 122

4.2.3 安海姆的两个展亭:巴塞罗那展览馆形式语言的继续 126

4.3 风格派的新造型主义 127

4.3.1 突破传统的限制:抽象与简化 127

4.3.2 新造型主义 129

4.3.3 新造型主义从二维平面到三维空间:家具与建筑 132

4.3.4 里特维德与施罗德住宅 136

4.4 从贝伦斯到格罗皮乌斯:从工业新古典主义到理性主义 138

4.4.1 贝伦斯的工业新古典主义 138

4.4.2 美国主义的影响 141

4.4.3 格罗皮乌斯对工业新古典主义的修正 144

4.4.4 走向理性主义 150

4.5 勒·柯布西耶的建筑形式狂想曲 153

4.5.1 形式观念的发展 153

4.5.2 《走向新建筑》:没有“风格”的形式与建筑标准 157

4.5.3 别墅的类型探究 160

4.5.4 勒·柯布西耶的形式之源 164

4.6 本章小结 168

5 类型的回归时期 169

5.1 城市背景下类型观念的回归与新的发展 169

5.2 威尼斯学派的理性传统主义 171

5.2.1 理性主义:从国际走向传统 171

5.2.2 城市形态和建筑形式的统一 173

5.2.3 地域环境与建筑 179

5.3 罗西的记忆与城市背景下的建筑形式 182

5.3.1 记忆中的形式 183

5.3.2 城市建筑体:城市背景下的建筑观 186

5.3.3 城市建筑体的构成与独特性 190

5.3.4 从理论到实践 192

5.4 罗伯·克里尔的象征主义与实用主义类型学 197

5.4.1 罗伯·克里尔与列昂·克里尔 198

5.4.2 从神秘、浪漫的象征主义到专注传统建构 199

5.4.3 建筑形式的类型学:《建筑元素》 203

5.4.4 城市空间的类型学:《城市空间》 211

5.4.5 关于罗伯的类型学 214

5.5 埃森曼的设计过程与形式语言 216

5.5.1 “类型”的拒绝 216

5.5.2 从一般形式到建筑形式语言 218

5.5.3 潜在结构与可见形式的分离 220

5.5.4 设计过程与审美取向 221

5.6 本章小结 223

6 计算机与类型 224

6.1 设计作为解决问题的理性过程 224

6.1.1 设计成为问题与类型的拒绝 224

6.1.2 设计作为一个理性的过程 226

6.1.3 设计方法运动的失败与类型交流传递价值的再认识 228

6.2 类型与计算机辅助设计 230

6.2.1 计算机、设计与类型 230

6.2.2 类型的参数化与创造力 232

6.2.3 图形语法 235

6.2.4 图形语法之否定 238

6.3 本章小结 239

参考文献 241

图片来源 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