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法的思想历程》PDF下载

  • 购买积分:21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赵元信等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7
  • ISBN:9787562069140
  • 页数:766 页
图书介绍:中国法律思想史研究的是历史上的学派、人物有关法的理论、观念发展、变化的历史,或者说,是关于法的产生、法的本质特点、法在治国中的地位、作用等问题思考的历史。在中国悠远的历史长河中,法律思想是其中的一条支流,经脉鲜明,又清浊相混。本书以古籍文献为线索,对中国法律思想史进行重述和梳理。这是对中国法律思想史进行重新解读的一种新的尝试。不仅如此,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较为新颖的观点。

引言 1

第一编 夏商周:上古法思想探源 3

第一章 原始末期与夏代社会 3

第一节 考古资源与思维基础 3

一、思维模式的经济基础 3

二、思维模式的社会基础 6

三、思维模式的政治基础 8

第二节 神话传说与法文化 11

一、神界、人间与帝王统治 11

二、部族战争与刑法文化 13

三、部落首领与权力结构 15

第三节 相关史籍史事考论 17

一、《尚书》的有关篇目和内容 17

二、该时期其他史籍的记载 19

三、鲧之死一案的剖析 20

第二章 残忍狞厉的商代国家 22

第一节 殷墟安阳陋俗解读 22

一、人殉:可怕的陪葬陋俗 23

二、人祭:恐怖而频繁的牺牲 24

三、人奠:残忍的建筑奠基仪式 26

四、蔑视“人”的思想文化 27

第二节 甲骨卜辞:最早的历史文献 29

一、神秘力量的秩序化观念 29

二、祖灵崇拜与王权的结合 30

三、神权法与王权法思想 31

第三节 史籍与史事分析 32

一、《尚书·商书》 32

二、王权与天命 34

三、其他史籍中的法思想内容 35

第三章 尚礼崇德的西周时代 37

第一节 墓葬与青铜铭文 37

一、铭文中之“天”、“德”、“法” 38

二、人殉、人祭及其变化 39

三、青铜铭文诸案分析 40

第二节 《尚书·周书》:西周之政典 44

一、天命观的重大修正 44

二、《周书》中的法律思想 46

三、《吕刑》及其真伪 48

第三节 《周易》:最早的占筮之书 51

一、《周易》及其宇宙观 51

二、断卦原理与简陋筮辞 54

三、《易传》法律思想简析 56

第四节 《诗经》:最早的诗歌总集 59

一、天命观与国势的同步转折 59

二、责难的声音和反抗的意识 61

三、婚俗、男女地位与礼法思想 63

第五节 《周礼》:最早的理想社会蓝图 64

一、《周礼》的成书年代与性质 64

二、政治制度的理想规划 67

三、经济制度的理想设计 69

四、礼与刑的理想结合 71

第六节 西周末期的几个思想闪光点 74

一、“和”、“同”社会组合模式的提出 74

二、邵公谏厉王论弭谤 76

三、芮良夫论荣夷公行“专利” 77

第二编 东周至秦代的社会与思想转型 81

第一章 主要史籍与人物思想钩沉 81

第一节 《左传》与《国语》:《春秋》内外传 81

一、从天命观到“五行”说 82

二、礼与德:伦理道德的泛政治化 84

三、重民思潮的兴起 86

四、君义君德与君权君威 88

五、人性善恶的初步探讨 91

六、宽猛相济和女人祸水说 92

第二节 晏婴与《晏子春秋》 95

一、重礼、重民、重社稷 95

二、“和”、“同”理念的进一步阐述 97

三、《晏子春秋》思想扫描 98

第三节 春秋时期的改革家 101

一、《管子》和管仲:成就“一匡天下”之霸业 101

二、《左传》和子产:铸刑鼎和不毁乡校 103

三、《战国策》与纵横家 106

第二章 儒家经典:克己复礼 109

第一节 《论语》与儒家创始人孔子 109

一、“礼”和“仁”结合的理想蓝图 110

二、先德后刑的政治主张 112

三、反对各类社会变革 113

四、以人治为核心的济世方案 115

五、需要讨论的几个问题 116

第二节 《孟子》:仁政理想的建构 119

一、人性善之苦辩 119

二、仁政蓝图的具体建构 122

三、道德教化和省刑思想 124

四、君臣关系的开明态度 126

五、民本主义的有关问题 128

六、对《孟子》一书的几句评语 130

第三节 《荀子》:礼法融合的思想先驱 131

一、性恶论之论证 132

二、君上之势与君臣之道 135

三、礼治、法治与人治 139

四、圣王之治的幻觉 143

第四节 儒家其他文献之简论 146

一、郭店楚简中的儒家文献 146

二、《仪礼》与二戴《礼记》 149

三、《春秋公羊传》和《谷梁传》 155

第三章 “兼相爱、交相利”的墨家 158

第一节 墨子、《墨子》和墨家 158

一、墨子其人及《墨子》 158

二、墨家之政纲 162

第二节 “兼相爱、交相利” 164

一、兼爱 164

二、非攻 170

第三节 治世的理论依据:“天志明鬼” 174

一、天志 174

二、明鬼 176

三、非命 179

第四节 治世之具体措施:“尚贤、尚同、节用、节丧、非乐” 182

一、尚贤 182

二、尚同 186

三、节 用 190

四、节 丧 191

五、非乐 194

第四章 以“道”为“法”的老庄 197

第一节 《老子》 197

一、老子与《老子》 197

二、“道”与自然法 198

三、法哲学中的“常”与“名” 200

第二节 《庄子》 208

一、庄子与《庄子》 208

二、《庄子》法哲学的基础 208

三、殚残天下之法 211

四、外杂篇中的黄老法律观 213

第五章 黄老中的刑名法术 219

第一节 “黄老”概说 219

第二节 《九主》:“法君法臣” 223

第三节 帛书《黄帝书》:“道生法” 225

一、“道生法” 225

二、阴阳刑德说 230

第四节 《鹖冠子》:“天曲日术” 233

一、“法”的理论体系 233

二、“天曲日术” 236

第五节 《文子》:矛盾中的探索 241

一、“法”本诸“道” 243

二、“法”本诸“人性” 246

三、“法”本诸“礼义” 248

四、“法度制令,各因其宜” 252

第六节 《尹文子》:“名法观”的困境 253

第六章 以法专制:法家的著述与变法改革 259

第一节 《商君书》:农战重刑的秦法家 259

一、强行变法的断然态度 260

二、刑治之法与专制理论 261

三、轻罪重刑的统治方略 263

四、一意农战与抑商政策 265

五、愚民策略与文化专制 267

六、军国主义与变法性质 268

第二节 《管子》:混杂矛盾的齐法家 270

一、《管子》的法制理论及其他 271

二、君主统治与法、术、势 273

三、民本思想及相关的文化问题 277

四、工商经济管制思路 280

第三节 《韩非子》:最卑劣的君主专制理论 283

一、以法专制的严酷统治 284

二、君主绝对专制的精心设计 286

三、竭力奴才化的臣道理念 289

四、民的价值只在为君主所用 292

五、全面的文化专制统治 294

第四节 《法经》、《申子》、《慎子》与《云梦秦简》 296

一、李悝《法经》:第一部系统法典 296

二、申不害《申子》:重“术”派的鼻祖 298

三、慎到《慎子》:尚“势”论思想 299

四、《云梦秦简》:“以法治国”的开端 301

第七章 兵家和杂家关于经国与治军 305

第一节 兵家的军法思想 305

一、兵家与兵家思想 305

二、孙武与《孙子兵法》 306

三、《尉缭子》 316

第二节 《吕氏春秋》:杂家治国思想 324

一、杂家和《吕氏春秋》 324

二、《吕氏春秋》:汲取诸子思想精华的治国理论 326

第三节 阴阳家的五行说 340

一、阴阳家及其学说 340

二、邹衍与“五德始终说” 341

三、《月令》与“德刑时令说” 343

第三编 中古时期儒家学说的整合与沉浮 349

第一章 百川异源归于海:汉初的思想转型 349

第一节 汉初思潮及其特征 349

第二节 《新语》:“仁义德治”与“清静无为” 357

一、忠诚的启蒙者 358

二、打开“仁义”的通道 360

三、“无为”中蕴涵的“有为” 361

第三节 《新书》:建久安之势,成长治之业 362

一、批秦的命题:与《新语》功绩相较 363

二、新时代的民本主义 364

三、礼法合流的制度化 367

四、恢复等级主张的是非评判 369

五、削藩与中央集权 370

第四节 《韩诗外传》:一位学者的理想绘图 371

一、以礼制仁义治国 372

二、重法爱民的霸术也是王道仁政 374

三、制度可以为天下法 376

四、理想社会的设计 377

第五节 《淮南子》:神话中的宇宙 379

一、刘安的多舛命运及《淮南子》这部书 379

二、道术:永恒的主题 382

三、儒学:对立和融合,扬弃并吸收 384

四、法家:弃之不舍,用需谨慎 385

五、阴阳五行:神话的添加剂 388

第二章 儒学独尊与霸王道杂之 390

第一节 经学政治的建立 390

一、经学的法典化 391

二、天人感应的宇宙图式 393

三、王霸之争 394

四、君权神授,立君为民 396

第二节 《春秋繁露》:入世的伦理与政治学说 397

一、“天人感应”:体系框架 398

二、三纲五常:制度依据 400

三、德主刑辅:治国方略 402

四、先富后教:德治方案 404

五、“春秋决狱”:司法依据 405

第三节 《盐铁论》:汉朝儒法两家的正面交手 408

一、盐铁会议的缘起 408

二、贤良文学:先秦孟子思想的崛起 409

三、桑弘羊:展示法家式的风采 411

四、简单的评价:清议之所起 413

第四节 《法言》:反神学的理性回归 414

一、破怪诞不经之说:对谶纬和经学的态度 415

二、好政与恶政:抨击的和理想的 416

三、教化及人性:人道的和兽道的 418

四、法与律:制度纲纪与刑罚 419

第五节 《白虎通义》:经学的制度化 420

一、《白虎通义》与经学 421

二、《白虎通》的基本法律观 423

三、君权论 426

四、父权、夫权论 429

第六节 《政论》:重赏深罚,明著法术 432

一、补琢换易,可复为新 433

二、参以霸政,重赏深罚 435

三、移人通财,以赡蒸黎 437

第三章 魏晋隋唐的法思想杂流 439

第一节 魏晋隋唐的法思想分析 439

一、分裂时期法思想缤纷杂出之因 439

二、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法思潮 441

三、隋唐法思想渊源及其特点 443

第二节 《抱朴子·外篇》:明法禁,慎赏罚 445

一、君权天然生成,不容诋毁 446

二、对“无君论”的批判 447

三、法不可废,刑罚宜重 449

四、对于人才选拔制度的忧虑 451

第三节 《中说》:汉儒经学的逆流 453

一、“道”论 454

二、“治”论 456

三、“政”论 458

四、“俗”论 460

第四节 《晋书·刑法志》:律学之典范 462

一、中古前期的一部法制史 462

二、法理学之发微 465

三、肉刑之存废:一个经久不衰的话题 470

第五节 《韩昌黎文集》:障百川而东之,回狂澜于既倒 473

一、天人观 474

二、道统论 477

三、性品论 480

第六节 《柳河东集》:集唯物主义法律观之大成之作 482

一、天人不相预 483

二、社会发展“非圣人意也,势也” 484

三、务实的赏罚观 486

第四章 探求义理和实用的宋明法学与王权政治 489

第一节 理学的兴起及其演化 489

一、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与理学的建立 490

二、理学与反理学之争对法思想的影响 492

三、理学的法制实践 494

第二节 《上仁宗皇帝言事书》:众建贤才之构想 495

一、改易更革 496

二、众建贤才 498

三、生天下财 500

四、守法议罪 502

第三节 《戊申延和奏劄》:救时弊,格君非 504

一、纲常为治道之本根 506

二、经义折狱 509

三、明诏铨曹,更定选格 511

第四节 《陈亮集》:功利与道学势不两立 514

一、复仇自是平生志,勿谓儒臣鬓发苍 515

二、操其要于上,而分其详于下 517

三、法当以人而行,不当使法之自行 520

四、谓之杂霸者,其道固本于王也 522

第五节 《名公书判清明集》:珍贵的执法记录 525

一、法、情、权“交相胜”的三元模式 526

二、家族伦常原则得到特殊保护 529

三、妇女“权益”在礼法庇护下的实现 532

四、对官吏及士人的优待 535

第六节 《传习录》:因时致治,知行合一 537

一、因时致治,设施政令各不同 539

二、“知行合一”与道德实践 540

三、大同社会的理想 543

第五章 中古后期的反思与批判 545

第一节 明末清初的社会批判思潮 545

一、明清之际的特殊社会环境 546

二、明清之际批判主义思想的特点 547

三、明清之际批判主义思想的时代价值 549

第二节 《黄书》、《噩梦》:道其所道,而与天下无与 549

一、王者无私以一人治天下 551

二、华夏不能绝乎夷狄 553

三、国家之败,由官邪也;官之失德,宠赂章也 555

四、上之谋之不如其自谋 557

第三节 《明夷待访录》:刺激近代青年最有力之兴奋剂 561

一、“天下为主,君为客” 562

二、“有治法而后有治人” 563

三、新社会的法制蓝图 565

第四节 《潜书》:民本主义向民生意识的迈进 570

一、重民 570

二、治国 574

三、省刑 575

第五节 《习斋四存篇》:习行经济,开创实学 577

一、《存治编》:效法三代,“有以更张” 578

二、《存性编》:性本善,质不恶 581

三、《存学编》:倡导实习实行之实学 583

第六节 《佐治药言》、《学治臆说》:以“立心要正”传世 585

一、为官 585

二、审慎 587

三、人情 589

第四编 国门打开后的近代社会改革理想 595

第一章 故纸堆中谁先抬头 595

第一节 《龚自珍全集》:敢开风气论天下 595

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596

二、法律生于“农”和人性“善恶皆后起者” 600

三、“一祖之法无不敝,千夫之议无不靡” 602

四、农宗法——经济改革之探索 606

五、“药方只贩古时丹” 608

第二节 《魏源集》:“师夷”之西学先声 610

一、“师夷长技以制夷” 611

二、“变古愈尽,便民愈甚” 614

三、扩士人眼界,醒国人尘梦 620

第二章 一场用借来的上帝领导的革命 622

第一节 《天朝田亩制度》:农民阶级的复古理想 622

一、“天下为公”的大同理想 623

二、奉行天法,严刑峻罚 625

三、解放妇女,婚姻自由 627

四、诉讼民主 629

第二节 《资政新篇》:走西方道路,寻救世良方 630

一、“治国必先立政,而为政必有取资” 631

二、“国家以法制为先” 634

三、“恩威并济”与“教法兼行” 637

第三章 洋务派的“变”与“不变” 640

第一节 《曾文正公全集》:立德、立功、立言 641

一、维护纲常名教——“一秉于礼” 642

二、“严刑以致久安” 643

三、“礼让为国” 645

第二节 《张文襄公全集》:不违圣道伦纪的变法观 647

一、“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648

二、整顿中法,采用西法 652

三、独特的变法观之认识 657

第四章 修律的“失败”与胜利:法理派的思想之光 660

第一节 《唐明律合编》、《读例存疑》:崇尚《唐律》,德主刑辅,立法执法期于人治 660

一、“徒法不足以自行”的“治人”执法观 661

二、依律执法的弱形式法治观 666

三、律例持平划一的法制统一观 670

第二节 《历代刑法考》、《寄簃文存》:法理、人道与封建法律之近代化 674

一、“参考古今,博稽中外” 675

二、“治国之道,以仁政为先” 679

三、“法学之盛衰,与政之治忽,实息息相通” 681

第五章 早期改良派的法律思想:维新与变法的冲突 687

第一节 《弢园文录外编》、《弢园尺牍》:内主变法,外争法权 687

一、变法致强 688

二、从民本到民权的思想升华 693

第二节 薛福成的西法情结 701

一、“非好变也,时势为之也”的变法观 701

二、“以工商立国”的立法观 703

三、“君民共主”的政体观 705

四、刑法观:惩罚以“知耻”为先 707

五、取西法以抑西国、佑中朝的国际法律观 708

第三节 《盛世危言》:“道器论”的变法理论与法律西化 714

一、“道器论”的法哲学观 714

二、“不治民而与民共治也” 716

三、要“富国”、“救国”,必“除苛法” 722

第六章 近代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法律追求与实践 730

第一节 《章太炎全集》:法治与宪政 730

一、力主法治,反对人治 731

二、民主共和国的宪政观 735

三、保护平民权利的立法观 738

第二节 《孙中山选集》:近代中国资产阶级法律思想的集成 741

一、“三民主义”:立法的指导思想 742

二、“自由、平等、博爱”精神 745

三、法治与民主相结合 746

四、“五权宪法”与“权能分治”理论 748

五、对西方“法治”的憧憬与对国会作用的思考 750

第三节 《中华民国图治刍议》、《伍公平法纪》、《美国视察记》:定《商律》保护私有财产,倡“三权”主张司法独立 754

一、改旧律,倡西法 754

二、在中外交涉中保护国民、维护主权 757

三、以司法独立为基础的共和立宪 7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