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3
第一节 生态文明与生态文明建设 3
第二节 生态文明、生态文化与文化生态 20
第三节 民族地区的文化生态与生态文明建设 29
第四节 渝东南民族地区的文化生态分析 34
第五节 渝东南民族地区的生态文明建设 58
上篇 文化生态保护区 69
第一章 从文化遗产保护到文化生态保护区 69
第一节 全球化发展的反思与《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 69
第二节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与非物质文化遗产 74
第三节 各具特色的文化遗产保护 86
第四节 整体性保护与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 95
第二章 渝东南民族地区的物质文化遗产 105
第一节 渝东南民族地区物质文化遗产的类别与生成 105
第二节 渝东南民族地区物质文化遗产的特征、价值与功能 117
第三节 渝东南民族地区的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123
第三章 渝东南民族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142
第一节 渝东南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分布与类型 142
第二节 与渝东南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的自然环境、物质文化遗产、社会空间 201
第三节 渝东南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总体特征与价值体现 213
第四节 渝东南民族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221
第四章 武陵山区(渝东南)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 275
第一节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的经验与困扰 275
第二节 武陵山区(渝东南)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的现实条件 285
第三节 武陵山区(渝东南)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应注意的问题 299
第四节 武陵山区(渝东南)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的意义 306
中篇 生态农业 311
第五章 从传统农业到生态农业 311
第一节 全球生态危机与生态农业的兴起 311
第二节 生态农业的内涵与特征 313
第六章 渝东南民族地区生态农业发展的外部条件 323
第一节 渝东南民族地区生态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 323
第二节 渝东南民族地区生态农业发展的社会条件 339
第七章 渝东南民族地区生态农业的类型 352
第一节 渝东南民族地区的生态种植 353
第二节 渝东南民族地区的生态养殖 359
第三节 渝东南民族地区的生态农业产品 363
第八章 发展渝东南民族地区生态农业 376
第一节 渝东南民族地区发展生态农业的可行性分析 376
第二节 渝东南民族地区生态农业发展规划设计 388
第三节 渝东南民族地区生态农业发展保障体系 397
下篇 生态旅游 411
第九章 从传统旅游到生态旅游 411
第一节 生态旅游的兴起 411
第二节 生态旅游的功能与效益 431
第三节 国内外生态旅游研究 440
第十章 渝东南民族地区生态旅游资源 445
第一节 渝东南民族地区生态旅游资源现状 447
第二节 渝东南民族地区生态旅游资源的分类与特征 451
第三节 渝东南民族地区生态旅游资源的保护性开发 461
第十一章 渝东南民族地区生态旅游环境 467
第一节 渝东南民族地区的生态环境构成 468
第二节 渝东南民族地区生态旅游环境容量 471
第三节 渝东南民族地区生态旅游中的环境问题 479
第十二章 渝东南民族地区生态旅游规划与生态设计 487
第一节 渝东南民族地区生态旅游规划的原理与方法 489
第二节 渝东南民族地区生态旅游景观结构与线路设计 494
第三节 渝东南民族地区生态旅游景观设计与布局 503
第十三章 渝东南民族地区生态旅游管理与营销 512
第一节 渝东南民族地区生态旅游管理 513
第二节 渝东南民族地区生态旅游营销 522
结论 531
参考文献 539
后记 5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