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语言文字学通史》PDF下载

  • 购买积分:12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班弨著
  • 出 版 社: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8
  • ISBN:7536120850
  • 页数:304 页
图书介绍:

引言 1

第一章 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中国语言学的萌芽:诸子关于语言问题的论述 5

一、概述 5

二、有关汉字起源的传说 6

三、诸子著作中有关语言问题的论述 8

四、春秋战国时代的古书训释——训诂学的发端 13

五、本章结语 15

附录一:同时期国外的语言学研究 17

附录二:《荀子·正名》 17

第二章 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训诂学、文字学的兴起及《尔雅》、《方言》、《说文解字》等重要著作的问世 20

一、概述 20

二、《急就篇》等字书的出现及其意义 21

三、《尔雅》的作者和成书年代 23

四、《尔雅》的体例和内容 23

五、《尔雅》的意义和影响 27

六、方言学的兴起和《方言》的成书 29

七、《方言》的内容和体例 31

八、《方言》的意义和影响 33

九、文字学的兴起和《说文解字》的成书 36

十、《说文解字》的体例和内容 37

十一、《说文解字》的意义和影响 39

十二、声训的兴起和刘熙的语源学著作《释名》 42

十三、《释名》的体例和内容 44

十四、《释名》的意义和影响 47

十五、本时期有关语言文字问题的其他研究 49

十六、本章结语 50

附录一:同时期国外的语言学研究 52

附录二:许慎《说文解字叙上》 52

附录三:孙氏重刊宋本说文序 55

附录四:《说文解字·标目》 57

附录五:《释名·序》 60

附录六:扬雄《答刘歆书》 61

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时期(公元220年—960年)——文字学、训诂学的继续发展;反切注音法的发明;韵书的出现及其发展;少数民族语言若干重要著作的问世 63

一、概述 63

二、汉语音韵学的兴起 64

三、韵书的产生和李登《声类》、吕静《韵集》等早期韵书的问世 70

四、陆法言和他的《切韵》 72

五、《切韵》的内容和体例 73

六、《切韵》的音系性质及其意义 76

七、王仁昫和他的《刊谬补缺切韵》 78

八、孙愐和他的《唐韵》 79

九、李舟和他的《切韵》 80

十、“字母”的发明和“守温三十字母”、“守温三十六字母” 81

十一、《韵镜》和等韵之学的兴起 82

十二、训诂学、文字学的继续发展 87

十三、张揖和他的《广雅》 87

十四、吕忱和他的《字林》 89

十五、郭璞和他的《尔雅注》、《方言注》 89

十六、顾野王和他的《玉篇》 90

十七、孔颖达和他的《五经正义》 92

十八、少数民族语言的研究和《授计三十颂》、《字性缀联法》等著作的问世 93

十九、本时期有关语言文字学的其他论述 96

二十、本章结语 97

附录一:同时期国外的语言学研究 99

附录二:张揖《上广雅表》 100

附录三:郭璞《尔雅·序》 101

附录四:陆法言《切韵序》 102

第四章 宋元明时期(公元960年—1644年)——音韵学的继续发展 103

一、概述 103

二、音韵学的继续发展:等韵之学和古音之学 104

三、《广韵》的编撰 104

四、《广韵》的体例和内容 105

五、《集韵》的编撰及其体例、内容 109

六、《切韵指掌图》、《四声等子》、《切韵指南》等著作与等韵之学的新进展 112

七、周德清和他的《中原音韵》 113

八、《洪武正韵》的内容和意义 116

九、古音之学的兴起与吴棫的《韵补》、郑庠的《古音辨》、陈第的《毛诗古音考》 118

十、本时期的文字、训诂之学 121

十一、徐铉、徐锴的《说文解字》研究 122

十二、本时期其他有一定影响的文字、训诂之作:《六书故》、《字汇》、《正字通》、《类篇》、《复古篇》、《篇海》、《龙龛手鉴》 123

十三、汉语虚词的研究与卢以纬的《语助》 125

十四、少数民族语言的研究——突厥语、西夏语、蒙古语的研究及有关著作 127

十五、本章结语 130

附录一:同时期国外的语言学研究 131

附录二:《集韵·韵例》 132

附录三:周德清《中原音韵·自序》 134

附录四:陈第《毛诗古音考自序》 136

第五章 清朝时期(上)(公元1644年—1911年)——中国传统语言文字学:音韵、文字、训诂之学的全面发展 138

一、概述 138

二、以古音研究为主要内容的清代音韵学 139

三、顾炎武和他的《音学五书》、《韵补正》 140

四、江永和他的《古韵标准》、《四声切韵表》、《音学辨微》 142

五、段玉裁和他的《六书音均表》 145

六、戴震和他的《声韵考》、《声类表》 147

七、王念孙和他的《诗经群经楚辞韵谱》 149

八、孔广森和他的《诗声类》 149

九、江有诰和他的《音学十书》 151

十、陈澧、章炳麟、钱大昕、黄侃的音韵学研究 152

十一、以《说文》之学和古文字学为主要内容的清代文字学 154

十二、段玉裁和他的《说文解字注》 154

十三、朱骏声和他的《说文通训定声》 156

十四、桂馥、王筠的说文研究 157

十五、清代古文字研究的兴起及主要著作 159

十六、清代的训诂学 161

十七、王念孙和他的《广雅疏证》、《读书杂记》 161

十八、王引之和他的《经义述闻》、《经传释词》 164

十九、邵晋涵的《尔雅正义》和郝懿行的《尔雅义疏》 167

二十、清代方言学研究与戴震的《方言疏证》、胡文英的《吴下方言考》 170

第六章 清朝时期(下)(公元1644年—1911年)——国外语法学理论的传入和汉语语法学著作的产生;少数民族语言的研究 174

二十一、国外语法学理论的传入和汉语语法学著作的产生 174

二十二、马建忠和他的《马氏文通》 176

二十三、少数民族语言研究及有关重要著作 188

二十四、本章结语 191

附录一:同时期的国外语言学研究 193

附录二:顾炎武《音学五书》叙、后叙;答李子德书 194

附录三:王念孙《说文解字注》序 202

附录四:钱绛《方言笺疏》自序 203

附录五:宋翔凤《尔雅义疏》序 204

附录六:段玉裁《广雅疏证》序 205

附录七:王念孙《广雅疏证》序 206

附录八:陈澧《切韵考》序、条例 207

附录九:刘淇《助词辨略》自序 210

附录十:阮元《经传释词》序 211

附录十一:王引之《经传释词》自序 212

附录十二:王引之《语词误解以实义》 214

附录十三:章炳麟《王伯申新定助词辨》 229

附录十四:马建忠《马氏文通》自序 233

附录十五:马建忠《马氏文通》后序 235

附录十六:马建忠《马氏文通·例言》 237

附录十七:马建忠《马氏文通·正名》 240

附录十八:《清史稿·马建忠传》 253

附录十九:马相伯题马建忠著《东行三录》 254

第七章 民国时期(上)(公元1911年—1949年)——西方普通语言学理论的传入;现代汉语语法学的发展 255

一、概述 255

二、在西方语言学理论影响下中国普通语言学的兴起和发展 257

三、胡以鲁和他的《国语学草创》 258

四、张世禄、岑麒祥等人的普通语言学著作 260

五、现代语文运动的兴起及其成果 262

六、汉语语法学的发展及有关著作 269

七、黎锦熙和他的《新著国语文法》 270

八、吕叔湘和他的《中国文法要略》 273

九、王力和他的《中国现代语法》 276

十、高名凯和他的《汉语语法论》 280

第八章 民国时期(下)(公元1911年—1949年)——现代汉语修辞学、方言学和少数民族语言调查研究的兴起和发展;古文字学的继续发展 283

十一、汉语修辞学的兴起,陈望道和他的《修辞学发凡》 283

十二、古文字学研究的继续发展和罗振玉、王国维、郭沫若、容庚、商承祚、唐兰等人的研究成果 286

十三、汉语方言调查研究的兴起 290

十四、赵元任和他的《现代吴语的研究》等现代方言学著作 291

十五、罗常培和他的《厦门音系》等著作 293

十六、少数民族语言调查研究的兴起 296

十七、李方桂和他的《龙州土语》、《莫话纪略》等著作 298

十八、本章结语 302

附录一:同时期国外的语言学研究 303

本书主要参考著作 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