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普通高等医学院校护理学类专业“十三五”规划教材 生理学》PDF下载

  • 购买积分:11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朱大诚主编;姚小卫,李金国,金戈副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6
  • ISBN:9787506782661
  • 页数:299 页
图书介绍:本书是全国普通高等医学院校护理学类专业“十三五”规划教材规划教材之一,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重点扩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规模”的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方向,进一步落实《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提出的“坚持以岗位需求为导向”“大力培养临床实用型人才”“注重护理实践能力的提高”“增强人文关怀意识”的要求,切实满足培养从事临床护理、社区护理、护理教育、护理科研及护理管理等应用型人才的需求,转变重理论而轻实践、重医学而轻人文社科的传统观念,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人文社科及护理与医学相结合,强化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评判性思维能力。建设满足以能力为本位的高素质、强能力、精专业、重实践的应用型本科护理学人才培养需求的特点。本书供本科护理学类专业用。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生理学的研究内容和方法 1

一、生理学的研究内容 1

二、生理学的研究方法 2

第二节 机体的内环境及其稳态 3

一、体液与内环境 3

二、稳态 4

第三节 机体功能的调节与控制系统 5

一、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方式 5

二、机体功能活动的控制系统 6

第二章 细胞的基本功能 10

第一节 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 10

一、被动转运 11

二、主动转运 13

三、出胞和入胞 15

第二节 细胞的跨膜信号转导 16

一、离子通道型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 16

二、G蛋白耦联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 16

三、酶联型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 19

四、细胞内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 19

第三节 细胞的电活动 19

一、静息电位 20

二、动作电位 21

三、局部电位 28

第四节 肌细胞的收缩 28

一、骨骼肌细胞的微细结构 28

二、骨骼肌收缩的分子机制 29

三、骨骼肌的兴奋-收缩耦联 30

四、骨骼肌收缩的形式与力学分析 33

五、平滑肌细胞的收缩功能 34

第三章 血液 37

第一节 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 37

一、血液的组成 37

二、血液的理化特性 38

第二节 血细胞 40

一、红细胞 40

二、白细胞 42

三、血小板 44

第三节 血液凝固和纤维蛋白溶解 46

一、血液凝固 46

二、抗凝系统 48

二、纤维蛋白溶解系统 50

第四节 血型与输血 51

一、ABO血型系统 51

二、Rh血型系统 52

三、输血原则 53

第四章 血液循环 55

第一节 心脏的泵血功能 55

一、心动周期与心率 56

二、心脏泵血过程及其机制 56

三、心脏泵血功能的评价 58

四、影响心脏泵血功能的因素 59

五、心力储备 62

六、心音 62

第二节 心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和生理特性 63

一、心肌细胞的分类 64

二、工作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其形成机制 64

三、自律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其形成机制 66

四、心肌细胞的生理特性 67

五、体表心电图 73

第三节 血管生理 74

一、各类血管的结构与功能特点 75

二、血流动力学 76

三、动脉血压和动脉脉搏 77

四、微循环 80

五、组织液、淋巴液的生成与回流 82

六、静脉血压和静脉回心血量 85

第四节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86

一、神经调节 87

二、体液调节 92

三、自身调节 95

第五节 器官循环 95

一、冠状动脉循环 96

二、肺循环 97

三、脑循环 97

第五章 呼吸 101

第一节 肺通气 102

一、呼吸道的结构与功能 102

二、肺通气原理 102

三、肺容积和肺容量 109

四、肺通气量 111

第二节 肺换气和组织换气 111

一、气体交换的原理 112

二、气体交换的过程 112

三、影响肺换气的因素 113

第三节 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114

一、氧和二氧化碳在血液中存在的形式 114

二、氧的运输 115

三、二氧化碳的运输 118

第四节 呼吸运动的调节 120

一、呼吸中枢 120

二、呼吸运动的反射性调节 121

第六章 消化和吸收 127

第一节 概述 127

一、消化道平滑肌的特性 127

二、胃肠的神经支配 128

三、消化道的内分泌功能 129

第二节 口腔内消化 130

一、唾液 130

二、咀嚼与吞咽 131

第三节 胃内消化 131

一、胃液 131

二、胃的运动 134

第四节 小肠内消化 136

一、胰液 136

二、胆汁 137

三、小肠液 138

四、小肠的运动 138

第五节 大肠的功能 139

一、大肠液的分泌 139

二、大肠内细菌的活动 139

三、大肠的运动和排便 139

第六节 吸收 140

一、吸收的部位和途径 140

二、小肠内主要营养物质的吸收 141

第七章 能量代谢和体温 144

第一节 能量代谢 144

一、机体能量的来源与去路 144

二、能量代谢的测定 145

三、影响能量代谢的主要因素 149

四、基础代谢 149

第二节 体温及其调节 151

一、人体正常体温及其生理变动 151

二、机体的产热与散热 153

三、体温调节 155

第八章 尿的生成与排出 158

第一节 肾的结构和肾血流特点 158

一、肾的结构特点 158

二、肾的血液循环特点 161

三、肾血流量的调节 161

第二节 肾小球的滤过功能 162

一、滤过膜及其通透性 163

二、肾小球有效滤过压 163

三、肾小球滤过率与滤过分数 164

四、影响肾小球滤过的因素 165

第三节 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与分泌功能 166

一、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功能 166

二、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功能 170

第四节 尿液的浓缩和稀释 172

一、肾髓质高渗梯度形成与维持 172

二、尿浓缩和稀释的机制 173

三、影响尿浓缩和稀释的因素 174

第五节 尿生成的调节 175

一、肾内自身调节 175

二、神经调节 175

三、体液调节 175

第六节 血浆清除率 179

一、清除率的概念和测定方法 179

二、测定清除率的意义 179

第七节 尿的排放 180

一、膀胱与尿道的神经支配 180

二、排尿反射 181

第九章 内分泌 184

第一节 概述 184

一、激素的分类 184

二、激素的传递方式 186

三、激素作用的特征 186

四、激素的一般生理作用 187

五、激素作用的机制 187

第二节 下丘脑与垂体 188

一、下丘脑与垂体的联系 188

二、腺垂体 190

三、神经垂体 194

第三节 甲状腺 194

一、甲状腺激素的合成与代谢 195

二、甲状腺激素的生理作用 196

三、甲状腺功能的调节 198

第四节 甲状旁腺和甲状腺C细胞 199

一、甲状旁腺激素 200

二、降钙素 201

三、1,25-二羟维生素D 201

第五节 肾上腺 202

一、肾上腺皮质 202

二、肾上腺髓质 204

第六节 胰岛 205

一、胰岛素 205

二、胰高血糖素 207

第七节 其他激素 208

一、前列腺素 208

二、松果体激素 208

三、瘦素 209

第十章 生殖 211

第一节 男性生殖 211

一、睾丸的生精功能 211

二、睾丸的内分泌功能 212

三、睾丸功能的调节 213

第二节 女性生殖 214

一、卵巢的生卵功能 214

二、卵巢的内分泌功能 215

三、卵巢功能的调节 216

四、月经周期 217

第三节 妊娠与分娩 219

一、受精与着床 219

二、胎盘激素与妊娠的维持 220

三、分娩 221

第四节 性生理与避孕 221

一、性成熟的表现 221

二、性反应 223

三、性行为的调节 223

四、避孕 224

第十一章 神经系统 226

第一节 神经系统的基本组成与功能 226

一、神经元和神经纤维 226

二、神经胶质细胞 228

第二节 突触传递 229

一、突触的结构与分类 229

二、突触传递的过程 231

三、神经递质与受体 231

第三节 反射中枢活动的一般规律 235

一、反射与反射中枢 235

二、中枢神经元的联系方式 236

三、反射中枢内兴奋传递的特征 236

四、中枢抑制 237

五、中枢易化 239

第四节 神经系统的感觉分析功能 239

一、脊髓的感觉传导功能 239

二、丘脑及其感觉投射系统 240

三、大脑皮质的感觉分析功能 241

四、痛觉 243

第五节 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245

一、脊髓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245

二、脑干对肌紧张和姿势的调节 248

三、小脑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249

四、基底神经节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251

五、大脑皮质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252

第六节 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调节 253

一、自主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特点 253

二、内脏活动的中枢调节 255

第七节 脑的高级功能 256

一、大脑皮质的生物电活动 256

二、觉醒和睡眠 258

三、学习与记忆 259

四、语言中枢和大脑皮质功能的一侧优势 261

第十二章 感觉器官 264

第一节 概述 264

一、感受器与感觉器官 264

二、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 264

第二节 视觉器官 266

一、眼的折光功能 267

二、视网膜的感光换能功能 270

三、与视觉有关的几种生理现象 273

第三节 听觉器官 274

一、外耳和中耳的传音作用 275

二、内耳的感音作用 276

三、听神经动作电位 280

第四节 前庭器官 280

一、前庭器官的感受装置和适宜刺激 280

二、前庭反应和眼震颤 281

第五节 嗅觉与味觉 283

一、嗅觉 283

二、味觉 283

参考文献 285

索引 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