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立德修身——儒家的君子风范 5
1.守德:君子敬以直内,义以方外,敬义立而德不孤。 5
2.宽厚: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7
3.崇德: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馁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君子忧道不忧贫。 9
4.尚贤: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12
5.自强: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15
6.慎言: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18
7.慎终: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21
8.慎独: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24
9.四德: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27
10.四端: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31
11.内省: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 35
12.知耻:博学于文,行己有耻。 38
13.归仁: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42
14.德行: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45
15.养德: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48
16.为人:子路问君子。子曰:“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51
17.抱负: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54
18.担当: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 57
19.达德: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 61
20.知本: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65
二、进德修业——儒家的社会理想 73
1.国德: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 73
2.学德: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76
3.富德: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 79
4.士德: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83
5.民德:以从俗为善,以财货为宝,以养生为己至道,是民德也。 86
6.商德:商务者,国家之元气也;通商者,疏通其血脉也。是商贾具生财之大道,而握四民之纲领也。商之义大矣哉! 89
7.师德: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92
8.乐德:乐者,乐也。君子乐得其道,小人乐得其欲。以道制欲,则乐而不乱;以欲忘道,则惑而不乐。是故君子反情以和其志,广乐以成其教,乐行而民乡方,可以观德矣。 96
9.医德:良医处世,不矜名,不计利,此其立德也;挽回造化,立起沉疴,此其立功也;阐发蕴奥,聿著方书,此其立言也。一艺而三善咸备,医道之有关于世,岂不重且大耶! 101
10.文德:文章本于教化,形于治乱,系于国风。故在君子之心为志,形君子之言为文,论君子之道为政。 105
11.友德: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107
12.行德: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111
13.公德:公道达而私门塞矣,公义明而私事息矣。 114
14.忠德:公家之利,知无不为,忠也。 116
15.孝德:孝有三,大孝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 119
16.节德:说以行险,当位以节,中正以通。 123
17.仁德: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125
18.义德: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128
19.大德:从道不从君,从义不从父,人之大行也。 131
20.道德:博爱之谓仁,行而宜之之谓义,由是而之焉之谓道,足乎己,无待于外之谓德。 134
三、明德惟馨——儒家的精神追求 143
1.守仁: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143
2.大勇:吾尝闻大勇于夫子矣:自反而不缩,虽褐宽博,吾不惴焉;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 146
3.义利: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 149
4.功业: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152
5.儒行:儒有不陨获于贫贱,不充诎于富贵,不慁君王,不累长上,不闵有司,故曰儒。 155
6.使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160
7.忧乐: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163
8.担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165
9.师道: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 168
10.知行:真知即所以为行,不行不足谓之知。 171
11.明礼:君子恭敬撙节退让以明礼。 173
12.守礼: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 177
13.恭敬:敬,德之聚也,能敬必有德。 180
14.勤俭:克勤于邦,克俭于家。 183
15.忧劳: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186
16.廉耻:人之不廉而至于悖礼犯义,其原皆生于无耻也。 190
17.谦逊:谦谦君子,卑以自牧也。 193
18.宽猛:政宽则民慢,慢则纠之以猛;猛则民残,残则施之以宽。宽以济猛,猛以济宽,政是以和。 197
19.操守: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201
20.求道: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205
四、积德成善——儒家的人生智慧 213
1.积善: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213
2.和谐:礼之用,和为贵。 215
3.入世: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218
4.严察:美曰美,不一毫虚美;过曰过,不一毫讳过。 221
5.立身: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225
6.恕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28
7.交往: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 230
8.气节: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 233
9.忧患: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235
10.好恶: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 238
11.中庸: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温故而知新,敦厚以崇礼。 240
12.爱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243
13.富贵: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246
14.穷达: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249
15.处敬:入竟而问禁,入国而问俗,入门而问讳。 252
16.人情:人情蔽于所信,阻于所疑;忽于所轻,溺于所欲。 254
17.进退:在上不骄,在下不谄,此进退之中道也。 259
18.力命:天之道在生植,其用在强弱;人之道在法制,其用在是非。 262
19.毁誉:有不虞之誉,有求全之毁。 266
20.生死: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 269
五、为政以德——儒家的政治理想 277
1.民本: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277
2.创新:周虽旧邦,其命维新。 280
3.为政: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283
4.政治: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 285
5.礼治: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288
6.礼乐:礼节民心,乐和民声,政以行之,刑以防之。礼乐刑政,四达而不悖,则王道备矣。 291
7.均平: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293
8.大道: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296
9.财富:财聚则民散,财散则民聚。 298
10.正名: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 301
11.荣辱: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303
12.教学: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306
13.治民:不富无以养民情,不教无以理民性。 309
14.风俗:善政者,视俗而施教,察失而立防。 312
15.政法:政者为治之具;刑者辅治之法。 315
16.治心:治人之身,不若治其心也;使人畏威,不若使人畏义也。 317
17.重教:言政、言学,苟而不言教,则等于无用。 320
18.识人:夫德者人之所严,而才者人之所爱。爱者易亲,严者易疏,是以察者多蔽于才而遗于德。 322
19.教化:人君之治,莫大于道,莫盛于德,莫美于教,莫神于化。 325
20.治道:为国之基,必资于德礼,君之所保,惟在于诚信。诚信立则下无二心,德礼形则远人斯格。 328
后记 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