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中国创新改革和科技强国的伟大时代 1
第一节 中国建立创新型国家方略的理析 3
一、树立新的先进生产力 4
二、适应先进生产力,改革落后管理体制,形成整体推进生产力发展之势 4
三、国家组织形式的变革,认识论上的伟大跨跃,中国进入自主创新与驱动发展的新时代 6
四、继承和发展的战略轨迹已经形成 9
五、中国建成创新型国家规划以来形势喜人 13
第二节 中国创新、改革的实践和路线 16
一、伟大成就和特点 17
二、时间代价和组织代价 19
三、当代政治精神本质 21
四、学习讲话精神,是维护真理和真理标准的斗争 23
五、落实科学发展观,创新人事制度,创新改革开放事业 25
第三节 战略运行轨迹 27
一、创新型国家建设的运行方式 27
二、中国国内经济中心的前景 29
三、环境特征的主要变化和伟大意义 31
第二章 中国改革开放的理论和实践路线 39
第一节 国际环境变化 41
第二节 中国另一条道路的选择:毛邓伟大道路的正式形成 43
第三节 中国二十一世纪的时代特征:中华大国崛起 50
一、人类社会竞优规律是根本规律 50
二、二十一世纪的成就和二十一世纪的形势构成时代特征 53
三、国家进入大发展机遇期逐步凸现为习近平主席三个自信 61
四、优势和劣势的战略抉择:俄苏帝国的衰落与中华大国崛起 65
第四节 中国当代哲学和思想论述 71
一、文明认识资本主义规律 71
二、哲学和思想的论述 79
第三章 中国市场经济建设 87
第一节 中国经济的数理分析 89
一、中国宏观经济数理模型 89
二、中国进一步改革应注意的大问题 93
三、国家必须解除几个限制性约束 95
四、东、中、西的发展问题和数理模型的平衡、运用问题 97
五、中国宏观经济和民主问题 103
第二节 真行改革发展大政治 109
一、经济体制的革命和问题 109
二、改革的大学问:理顺问题、抓住疾症,真行改革,发展大政治 114
第三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的历史是规模壮观、宏大的实践 118
一、改革开放是真理 120
二、创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命伟力和动力 127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的历史是壮观的、宏大的实践 131
第四章 中国市场经济和民主 137
第一节 理论、环境、现代、历史时空的统一 139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改革难处 141
二、理论、环境、现代、历史时空的统一 142
三、社会主义发展市场经济体制是先进的理论武器 146
四、中华民族必须坚持真理认识,促进中国共产党走人权、民主、自由社会体制发展之路 147
第二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人民自己的信仰和实践 153
一、马列主义好在服务中华民族上 153
二、中华民族是长期生存、存在和发展形势 158
第三节 5000年DNA民族要市场和民主 159
一、市场服务是主体,党政服务是二律背反现象 159
二、社会主义矛盾只有通过市场才能解决 165
第四节 国际货币理论 171
一、弱国货币的基本特征 171
二、国际货币需求关系模型 172
第五节 国际货币政策 180
一、世界越来越紧密地结合在民主资本主义兴起的国际环境中 180
二、不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发展需要国际货币 181
三、国际货币管理和运行 181
四、中、美关于东亚共同体国际货币安全问题和国际经济贸易合作安排是有长远意义和重大作用 182
第五章 中国教育改革 189
第一节 中国高级人才培养的策略 191
一、培养高级人才和能力策略的产生 191
二、中国自身独立自主开发人才的能力和人才能力培养的问题 193
三、中国继续改革开放人才培养是根本保障 196
第二节 中国高等教育事业要体现政府职能落实教育职责 202
一、高等教育不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经济行为差,教育行为失措,表面虚张,产能反应失灵 203
二、高等教育改革的唯物主义辩证法是促进高等教育体现政府职能落实教育职责 206
三、结论和办法 209
第三节 高职高专教育理论 213
第四节 论全国广播电视大学继续改革的指导思想 220
第六章 教育为本和人权教育 227
第一节 建立教育新格局 229
一、教育伦理的方向 229
二、马列主义者做发达国家的学生,由马列主义教育转为人权教育 233
第二节 坚持正确的方向,实现正确的使命 235
一、是坚持社会主义正确方向 236
二、改革的两种认识 238
第三节 客观认识领袖的言论、功过和社会主义兴衰 243
一、正确认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244
二、正确认识邓小平理论 248
第四节 实践才是真“博士”命题 251
第七章 东亚共同体中国向世界宣示文明之舞台 259
第一节 东亚经济贸易秩序的整合 261
一、国际关系发生巨变,强弱势转换。21世纪新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为东亚主要国际力量 261
二、注重传统、注重历史,实现外交关系的新发展 263
三、总结经验,促进不同政治制度国家认同多边合作新形势 264
第二节 东亚共同体面临的形势和任务 266
一、东亚共同体初期状态 267
二、东亚共同体内质、基础问题 268
三、东亚共同体的国际资本分工和领导问题 269
四、国际货币基准货币币种选用的统一政策 271
五、东亚共同体的发展环境发生了优化 274
第三节 我对中日两国紧密协商领域的认识 279
一、中日两国友好协商的领域正在发生变化,中日两国友好协商的领域正在拓宽 280
二、建立中日两国友好协商领域,制定中日两国友好协商关系,运用中日两国友好协商机制是中日两个负有正义的大国义务 282
三、中日两国的友好协商领域首期是解决传统文明同现代化文明的冲突 283
第四节 倡导万隆精神、扩大中国同东南亚国家经济贸易文化交流与合作的设想 286
一、充分运用国际货币理论,建立与整合国际经济贸易文化合作机制 286
二、中国关于解决双边经济贸易合作的初期措施与动向 287
三、旅游与文化共同体问题 289
第八章 中国对外关系创新发展 291
第一节 认识南北关系 293
一、南北关系 293
二、1945年后的南北关系形势 294
第二节 南北合作 295
一、马克思主义的兴起和南北关系 295
二、资本主义范畴的南北关系 296
三、东、西方关系,即欧、亚关系 297
四、南北关系的调和 299
五、20世纪与21世纪正在发展的大国关系 299
六、对中国21世纪预测 305
第九章 中国区域经济创新发展 309
第一节 21世纪中国区域经济 311
一、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和创新 312
二、长江流域区域经济 315
三、区域经济的研究、发展对区域经济的整合 319
四、三纵三横经济格局的状态和特征 321
第二节 发展对区域经济的整合 321
一、改革开放30年来沿海区域产生的共同特征 321
二、加快中、西部发展的中共中央政策和梯次关系的长江流域经济 322
三、中国区域经济三横结构特征 325
四、区域经济四类典型城市的比较和结论 327
第十章 中国国家统一大业 343
第一节 一国两制的实践成就 345
一、一国两制统一关系的发展 345
二、改革开放运动的深入发展 348
第二节 中华区域统一与合作关系 350
一、21世纪中国大陆和香港关系演化 350
二、香港融入中国初期行动指针与台湾回归问题 356
第十一章 中国各民族的共同道路 359
第一节 中国追求现代化道路的探索 361
第二节 市场经济、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各民族的共同道路 365
一、内忧的中国需要马克思列宁主义 366
二、中国资产阶级追求现代化斗争 366
三、中国经济前景 367
四、马克思列宁主义必须为中国文明的现代化服务 368
五、中华人民共和国经过60年的发展,经过改革开放前 370
年后30年对比,可以结论,中国基本建设好了一个大事:市场经济发展 370
第三节 创新民族品质权利建设文化和科技强国 379
一、创新是实用的价值观 379
二、学习真理、回顾资本主义历史,对比形势、对比民族品质、权利 386
第四节 建设人权是创新民族品质、权利的大事 389
一、党政特权主义干部主义发展形势 389
二、完成毛邓江胡习民主政治革命,建设人权和实现人权 394
第五节 中国2011—2031年需要认识和认真对待的三件大事 406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2018年正式延长退休年龄的科学依据 408
二、回顾60多年科学技术发展功过历史的结论:没有世界级杰出科学发明和科学理论,主要是党政型教育体制落后和腐朽 413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需建设民族的人权、民主、自由之政治执法观念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核刑宣示制度,严肃法律宣示权、决断权 416
四、中华民族作为东方最大民族负有促进东亚人权发展的伟大责任,负有实现东方文明复兴的领导责任,提出东亚共同体经济共同政策 423
第十二章 中国20-21世纪之变述说的真理完成民主革命 425
第一节 伟大战略和经济体制革命 427
一、改革开放是伟大战略 429
二、经济体制的伟大改革 434
第二节 社会主义政党内在要求和民族民主大选政治道路 439
一、21世纪中国社会主义政党的内在要求 439
二、民族大选政治是国家使命和阶级使命暨中华民族法制权和中华民族主权政治论 447
第十三章 论中国梦和习近平伟大执政观的历史条件和机遇暨论中国共产党伟大执政观的历史条件和机遇 455
第一节 资本优势和民主优势的真理 458
第二节 大脑是中华民族自我的聪明智慧 472
第三节 真理、谬误的真相和事实 487
第四节 全球民主资本主义模式说明 502
第十四章 中国是永不称霸的世界经济超级大国暨纪念伟人毛泽东诞辰120周年专文和纪念伟人邓小平诞辰110周年专文 509
第十五章 中国和谐市场经济与民主政治大国崛起 519
第一论人类社会竞优规律是根本规律 521
第二论 习近平主席英明中国人民需要伟大执政观 5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