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辑 开放时代的新时期文学 2
关于中国知识分子性格批判的断想 2
一个模式中的两个原型 8
走向祭坛 15
从自恋到自审:知识者的一次超越 22
历史的阴影 30
悲壮的突围 38
“衣带渐宽终不悔” 45
文体的变迁与杂文的命运 52
价值的失落与寻找 55
小说的正宗 60
文坛两面观 64
新文学人口与新文学群体 74
复活一座城市的记忆 79
坚韧的姿态 85
童话中的精灵与现实中的悲悯 93
草原的神性符号 99
论网络传播对当代文学创作的潜在影响 105
网络另类文化:无须回避的存在 112
网络与代沟 116
第二辑 网络时代的“80后”文学 126
“80后”文学的前世今生 126
论“80后”文学的“偶像化”写作 130
论“80后”文学的“实力派”写作 137
论“80后”文学的“另类写作” 144
“80后”文学”的文学史意义 150
论“80后”文学 155
“网络一代”的文化趣味 168
“80后”文学:“我时代”的青春记忆 170
“80后”:青年亚文化的生成与影响 175
“80后”:新媒体艺术生成的文化背景 183
后青春期:再论“80后”文学 189
“80后”文学研究的信心与隐忧 200
“80后”青春写作的文化资源 204
物质主义的英雄 210
在历史与幻境之间 215
小说内外的韩寒和郭敬明 222
第三辑 互动时代的“本土化”文学 228
地域文化:纳入人文教育的可能性 228
论广东文学的文化差异性 232
对现代化与全球化的一种回应 237
恶衣服而致美黼冕 242
黎族原始宗教的鬼神崇拜 248
论赣文化特征的模糊与凸显 255
试论现代化与全球化双重撞击下的黎族文化 266
魏晋南北朝服饰文化论略 273
英雄时代的心灵诉说 281
论广东女性写作的文学史意义 287
论广东文学“本土叙述”的苏醒 295
附录 304
添补当代文学史新的空白 304
具有开拓意义的扛鼎之作 306
视野宏阔卓具特色 308
文采与眼界,比广州更广州 311
后记 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