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1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2
1.1.1 研究背景 2
1.1.2 研究意义 4
1.2 研究目的与方法 5
1.2.1 研究目的 5
1.2.2 研究方法 6
1.3 研究内容与价值 7
1.3.1 研究内容 7
1.3.2 研究价值 8
第二章 仡佬族民居的演变及分布 11
2.1 仡佬族居住形制的演变 12
2.1.1 穴居 12
2.1.2 巢居 14
2.1.3 干栏棚居 15
2.1.4 干栏楼居 16
2.2 仡佬族分布状况及居住环境 17
2.2.1 仡佬族历史演变及分布状况 18
2.2.2 贵州仡佬族居住环境 19
2.3 仡佬族传统民居保存现状 24
2.3.1 保存现状 24
2.3.2 现状分析 28
第三章 仡佬族传统建筑的形制特征 31
3.1 仡佬族传统建筑的形态特征 32
3.1.1 民居建筑 32
3.1.2 书院和祠堂 37
3.1.3 庙宇和墓葬 41
3.2 仡佬族传统民居的户型布局 43
3.2.1 一字式 45
3.2.2 一正一厢式 46
3.2.3 一正两厢式 47
3.2.4 两厅两厢式 48
3.3 仡佬族传统民居的空间构成 49
3.3.1 建筑基础 49
3.3.2 建筑结构 50
3.3.3 空间布局 52
3.3.4 建筑装饰 53
3.3.5 附属设施 55
第四章 仡佬族传统民居的营造技艺 57
4.1 营造技艺分项及工具、材料的使用 58
4.1.1 传统建筑的营造技艺分项 58
4.1.2 营造工具的分类与用法 62
4.1.3 建筑材料的分类与使用 65
4.2 仡佬族住宅建筑的营造程式 66
4.2.1 选址平基 66
4.2.2 伐木加工 67
4.2.3 立房上梁 69
4.2.4 盖瓦装屋 70
4.3 仡佬族住宅建筑的营造技术 72
4.3.1 房屋的规格及形式 72
4.3.2 房屋的尺度 74
4.3.3 房架的主要构件 75
4.3.4 连接房架的梁和枋 77
4.3.5 屋面的技术处理 80
4.3.6 墙体的技术处理 82
4.4 仡佬族住宅建筑的防灾措施 85
4.4.1 防风保暖措施 85
4.4.2 防水防潮措施 86
4.4.3 防火措施 87
第五章 仡佬族传统民居的营造仪式及习俗 91
5.1 营造仪式 92
5.1.1 择基动土仪式 92
5.1.2 安石下磉仪式 93
5.1.3 伐木放马仪式 93
5.1.4 立房上梁仪式 94
5.1.5 钉门安神仪式 95
5.2 造房习俗 96
5.3 “伏以”习俗溯源 98
5.4 营造禁忌 99
5.4.1 精神空间 99
5.4.2 工匠博弈 100
第六章 仡佬族传统民居的建筑艺术 103
6.1 造型艺术 104
6.1.1 雕刻 104
6.1.2 雕塑 109
6.1.3 绘画艺术 113
6.2 建筑色彩 118
6.2.1 屋面色彩 119
6.2.2 屋身色彩 122
6.2.3 屋基色彩 127
6.3 装饰艺术 129
6.3.1 木刻装饰 130
6.3.2 石刻装饰 135
6.3.3 彩绘装饰 137
第七章 仡佬族传统民居的建筑文化 141
7.1 仡佬族传统民居的文化内涵 142
7.1.1 巴蜀文化的影响 143
7.1.2 拜物思想的反映 148
7.1.3 移民文化的融合 153
7.2 仡佬族传统民居的居住观念 157
7.2.1 居住空间的行为模式 157
7.2.2 居住空间的行为理念 164
7.3 仡佬族传统民居的营造观念 170
7.3.1 选址——顺应自然的生态观 170
7.3.2 空间格局——宗法礼制的传统观 173
7.3.3 营造仪式——驱邪纳吉的吉祥观 175
7.3.4 装饰艺术——图腾崇拜的审美观 178
7.3.5 神性空间——祖先神灵崇拜观 180
7.4 仡佬族传统民居的传承观念 181
7.4.1 以人的发展为根本 182
7.4.2 以物的延续为目的 183
第八章 仡佬族民居的传统村落 185
8.1 村落选址及形态 188
8.1.1 村落选址 189
8.1.2 村落形态 193
8.2 村落规划及空间布局 198
8.2.1 村落规划 199
8.2.2 空间布局 202
8.3 村落景观及公共建筑 206
8.3.1 村落景观 206
8.3.2 公共建筑 208
参考文献 211
索引 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