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1
一、预防医学与公共卫生 1
二、医学模式与健康观 2
三、预防医学发展简史 3
四、三级预防策略 3
五、医学生学习预防医学的必要性和目的 4
第一篇 环境与健康 9
第一章 人类与环境 9
第一节 人类的环境 9
一、人类的环境的概念及其构成 9
二、生态系统与生态平衡 10
三、原生环境与次生环境 11
第二节 环境污染及其对健康的影响 13
一、环境污染来源 13
二、环境污染对人类健康的危害 14
第三节 环境污染的防治措施 15
一、我国的环境保护方针和对策 15
二、制定环境保护法规和标准,加强监督和管理 16
三、加强卫生防护 17
第二章 生活环境与健康 20
第一节 空气环境质量与健康 20
一、大气环境质量与健康 20
二、室内环境与健康 25
第二节 饮用水与健康 26
一、饮用水源的种类与卫生学特征 26
二、饮用水的净化与消毒 27
三、饮水污染与健康 27
四、我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30
第三节 地质及土壤环境质量与健康 31
一、土壤环境质量与健康 31
二、地质环境与健康 33
第四节 医院环境质量与健康 36
一、医院环境污染及其对健康的影响 36
二、医院候诊室安全 39
三、医院环境质量安全防制措施 40
第三章 职业环境与健康 46
第一节 职业病危害因素与职业病 47
一、职业病危害因素 47
二、职业病 48
第二节 生产性毒物和职业中毒 54
一、金属与类金属中毒 54
二、刺激性气体与窒息性气体 61
三、有机溶剂 68
四、农药 72
第三节 生产性粉尘与职业性肺部疾患 79
一、生产性粉尘的健康危害及其控制 79
二、矽肺 83
三、其他粉尘所致肺部疾患 85
第四节 物理因素及其对健康的影响 87
一、高温与中暑 87
二、生产性噪声及危害 89
三、振动 92
四、非电离辐射与电离辐射 94
第四章 食物与健康 98
第一节 营养学基础 98
一、营养的基本概念 98
二、食物营养成分与能量 100
第二节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及平衡膳食宝塔 105
一、膳食结构与合理营养 105
二、中国居民膳食指南 106
三、特殊人群膳食指南 108
四、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 113
第三节 食源性疾病及其防制 114
一、食品安全 114
二、食源性疾病 114
三、食物中毒及其处理 115
第五章 社会心理行为因素与健康 120
第一节 社会因素与健康 120
一、社会经济与健康 121
二、社会发展与健康 123
三、社会文化与健康 127
第二节 心理行为因素与健康 128
一、心理因素与健康 128
二、行为生活方式与健康 130
三、行为和心理问题的干预 131
第六章 预防保健策略 135
第一节 预防保健策略 135
一、全球卫生策略 135
二、中国卫生策略 138
第二节 疾病预防控制体系 141
一、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历史回顾及发展 141
二、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 142
第三节 社区卫生服务 144
一、概述 144
二、社区卫生服务的内容、方式与组织机构 147
三、社区卫生服务的运行机制与管理模式 150
四、社区卫生服务对社区医务人员的要求 152
第七章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与控制 155
第一节 概述 155
一、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定义和防治意义 155
二、慢性病的流行特征和危险因素 156
第二节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防制策略和措施 158
一、慢性病的预防控制策略 158
二、慢性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159
第八章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162
第一节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相关基本概念和内容 162
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概念 162
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分类 163
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分级 163
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特点 164
第二节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 165
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的基本原则 165
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 166
三、预防 167
四、准备 167
五、响应与处置 167
六、善后与评估 168
第二篇 人群健康研究中的流行病学方法 173
第九章 流行病学概述 173
第一节 流行病学的定义 173
一、流行病学定义的演变 173
二、流行病学定义的诠释 174
第二节 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174
一、观察法 174
二、实验法 176
第三节 流行病学的应用 177
一、描述疾病及健康状况的分布 177
二、探讨疾病的病因 177
三、揭示疾病完整的自然史 177
四、疾病诊断、治疗、预后的研究与评价 178
五、疾病防制与健康促进 178
第四节 流行病学的主要特征 178
一、群体的特征 178
二、以分布为起点的特征 178
三、对比的特征 178
四、概率论和数理统计学的特征 178
五、社会医学的特征 179
六、预防为主的特征 179
第五节 流行病学的发展简史及展望 179
一、流行病学的发展简史 179
二、流行病学的展望 180
第十章 疾病的分布 183
第一节 常用的测量指标 183
一、率、比和构成比 183
二、发病指标 184
三、患病指标 185
四、死亡与生存指标 186
第二节 疾病的流行强度 187
一、散发 187
二、暴发 187
三、流行 187
四、大流行 187
第三节 疾病分布的形式 188
一、时间分布 188
二、地区分布 190
三、人群分布 192
四、疾病三间分布的综合描述 195
第十一章 描述性研究 198
第一节 概述 198
一、描述性研究的概念 198
二、描述性研究的特点 199
三、描述性研究的类型 199
第二节 现况研究 199
一、概述 199
二、现况研究的设计与实施 201
三、现况研究的优缺点 206
第十二章 分析性研究 209
第一节 病例对照研究 209
一、概述 210
二、研究设计与实施 212
三、资料分析 215
四、优点与缺点 217
第二节 队列研究 218
一、概述 218
二、研究设计与实施 220
三、资料分析 223
四、优点与缺点 225
第十三章 实验性研究 230
第一节 概述 230
一、定义 230
二、基本特征 231
三、用途 231
四、优缺点 231
五、主要类型 232
第二节 临床试验 232
一、概述 232
二、研究设计与实施 232
三、资料的收集与分析 236
四、注意事项 238
第十四章 偏倚与病因推断 241
第一节 偏倚 241
一、误差与真实性 241
二、偏倚 242
第二节 病因推断 247
一、病因的概念 248
二、病因模型 249
三、寻找病因的条目指南 250
四、病因的作用方式 251
五、病因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251
六、统计学关联与因果关联 253
七、判断因果关联的标准 254
第十五章 诊断试验与筛检试验 258
第一节 概述 258
一、概念 259
二、筛检的类型 259
三、筛检试验与诊断试验的区别 260
四、筛检的实施原则 260
五、伦理学问题 261
第二节 诊断试验和筛检试验的评价 261
一、评价方法 261
二、试验评价的指标 262
第三节 提高试验效率的方法 268
一、优化试验方法 268
二、采用联合试验 268
三、选择患病率高的人群作为受试对象 269
参考答案 272
参考文献 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