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1
第一章 规范与衍变:序之形态功能及序跋的文体特性 14
第一节 序的溯源探流 14
一、序之语义 14
二、新诗集序的功能与形态 16
第二节 新诗集序跋的文体特性 23
一、内容上与诗歌的绝对“遇合”及相对“参差” 25
二、体式上与诗歌的绝对“参差”及相对“遇合” 29
第二章 凸显与延伸:新诗集与新诗集序跋的传播学链接 38
第一节 新诗集的媒介特征 38
第二节 新诗集的媒介价值 45
第三节 新诗集序跋的媒介现实 51
一、隐形的沙龙 51
二、纸上的会议 52
第三章 结构与模式:以诗集序跋为“事件核”的传播场域 55
第一节 传受互动的行为主体圈层解析 55
一、传播者 56
二、受传者 59
第二节 两级传播模式的建构 61
一、预备性传播:从诗作者到序跋作者 62
二、目的性传播:从序跋作者到诗读者 69
第三节 序跋与诗集关系的音乐型结构 74
一、宣叙调和咏叹调 74
二、奏鸣曲式 81
三、变奏曲式 84
第四章 闭合与开放:新诗集序跋的文本性质及语域限定 86
第一节 信息源:互文参阅性 89
第二节 情感源:褒扬劝服性 94
第三节 影响源:权威写实性 101
第五章 游走与定型:非主流传播空间中新诗理论系统建构的动态特征 109
第一节 新诗理论建构的诗集序跋传播空间 109
第二节 诗集序跋理论表述的丰富性 114
一、中国现代大诗人的主要特征 119
二、中国现代大诗人的成长之路 130
第三节 诗集序跋理论体系的整一性 134
一、余光中的现代诗学总体设计 135
二、余光中诗歌回归情结的成因 141
第六章 创新与扩散:新诗集序跋传播效果的评估及控制 156
第一节 诗集序跋传播效果的内涵与类型 156
一、内涵 156
二、类型 158
第二节 制约诗集序跋传播效果的主要因素 162
一、序跋作者与传播效果 162
二、序跋文与传播效果 163
三、传播媒介与传播效果 164
四、传播环境与传播效果 165
结语 问题的延续和指向 171
附录 汉语新诗集序跋选录(存目) 174
主要参考文献 194
丛书后记 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