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绪论 1
1.1 人类对地下空间的开发历程 2
1.2 地下空间的类型 5
1.2.1 地下交通空间 5
1.2.2 地下市政公用设施空间 9
1.2.3 地下公共服务空间 10
1.2.4 地下仓储空间 11
1.2.5 地下物流系统 11
1.2.6 地下防灾空间 12
1.2.7 地下综合体 13
1.3 地下空间的特点 14
1.4 低碳地下空间的相关概念 15
1.5 构筑低碳地下空间的理论框架 17
1.5.1 地下空间开发与低碳关系 17
1.5.2 地下空间低碳化设计 18
1.5.3 地下空间低碳化评估 19
2国内外研究现状 21
2.1 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现状及节能价值研究 22
2.2 适用于地下空间的节能技术和能耗研究 25
2.3 针对于现阶段建筑的低碳评估研究 27
2.4 建筑碳排放计量研究 28
2.4.1 全寿命周期评价理论 28
2.4.2 建筑碳排放的计算与测试 29
2.4.3 建筑碳排放交易和碳审计的引入 30
2.4.4 建筑碳排放计量软件开发 30
3低碳地下空间建设的集成技术体系研究 33
3.1 低碳地下空间的技术原则 34
3.1.1 低碳规划 34
3.1.2 节地措施 34
3.1.3 节材措施 34
3.1.4 节能措施与节能设备 34
3.1.5 节水措施 35
3.1.6 绿化储碳 35
3.2 低碳地下空间建设的集成技术体系 36
3.2.1 地下空间建设的低碳技术体系分类 36
3.2.2 低碳地下空间的主要技术 36
4上海世博会园区低碳地下空间建设的集成技术体系 49
4.1 世博园地下空间规划总体思路 50
4.1.1 时间维度 50
4.1.2 空间维度 50
4.2 世博园地下空间规划设计 51
4.2.1 地下市政设施规划 51
4.2.2 地下交通设施规划 52
4.2.3 地下公共空间规划 54
4.3 世博轴及地下综合体工程建设 55
4.3.1 世博轴空调节能技术 56
4.3.2 世博轴半逆作施工技术 59
4.3.3 世博轴雨水回收处理技术 61
4.3.4 世博轴智能化管理技术 65
4.4 其余主要建筑地下空间特色 66
4.4.1 中国馆及其地下空间特色 66
4.4.2 主题馆及其地下空间特色 67
4.4.3 世博中心及其地下空间特色 68
4.4.4 世博演艺中心及其地下空间特色 68
4.4.5 城市最佳实践区及其地下空间特色 69
4.5 未来世博园片区超级“地下城市”规划 69
5低碳地下空间评估指标及指标体系建立 73
5.1 引言 74
5.2 低碳城市地下空间建筑评估指标 74
5.2.1 评价指标的选取原则 74
5.2.2 评价指标的选取 75
5.3 低碳城市地下空间建筑评估指标体系 77
5.4 低碳城市地下空间建筑评价标准 80
5.5 本章小结 84
6绿色建筑评价标准适用性研究 85
6.1 我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介绍 86
6.2 绿色建筑评价体系比较分析 87
6.3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应用于低碳城市地下空间评价的适用性 90
6.4 改进建议 90
7地下工程碳排放测算技术研究 95
7.1 全生命周期碳足迹 96
7.1.1 碳足迹 96
7.1.2 碳足迹全生命周期评估法 97
7.2 地下工程全生命周期碳足迹测算指标 99
7.3 现场碳足迹检测方法 102
7.3.1 用电、能的碳排放指标 102
7.3.2 建筑用材、设备的碳排放测算 103
7.3.3 建筑运营阶段的碳排放量测算 105
7.3.4 建筑绿化减少的碳排放量测算 109
7.4 建筑工程碳足迹计算软件系统 110
8地下空间低碳技术工程应用与评估研究 113
8.1 主要低碳技术 114
8.2 低碳技术评估 115
8.3 案例一:“绿轴”地下空间全生命周期碳足迹评估 115
8.3.1 “绿轴”项目简介 115
8.3.2 “绿轴”地下空间全生命周期碳足迹计算 116
8.3.3 结果与讨论 119
8.3.4 几个低碳技术方案的减排效果分析 120
8.4 案例二:“3号街心公园”工程全生命周期碳足迹评估 121
8.4.1 “3号街心公园”项目简介 121
8.4.2 “3号街心公园”工程全生命周期碳足迹计算 122
8.4.3 结果与讨论 125
8.5 当地可持续能源的利用 126
8.6 本章小结 127
9结语 129
附录 低碳地下空间技术导则 131
参考文献 150
索引 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