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难·奋斗·求索——中国近代史三题 1
近代中国改革与革命述论 20
太平天国与晚清政治 32
放开眼界看“戊戌” 46
建国以来中国近代史实考辨成果述要 48
关于“左公柳”纪实诗的考证 105
《唐才常集》辨误一则 109
唐才常人两湖书院时间考实 111
同盟会非“团体联合”史实考 116
同盟会成立若干史事辨正 126
辛亥“三·二九”之役陈竞波非侦探辨 137
湖南人与辛亥革命——《湖南辛亥革命人物传略》前言 142
辛亥革命时期湖南会党的性质与作用 157
近代湖南人才群及其精神 168
近代湖湘文化的爱国传统 175
论魏源师友交往及其思想发展 185
王韬与香港 194
曾国藩与近代中国首批留学生的派遣 201
丁日昌与容闳教育计划 210
郭嵩焘对西方的认识及其思想超越 218
李提摩太来华初期的社会改革思想 228
论康梁异同 239
戊戌变法中康有为角色浅议 276
梁启超早年的文学革命思想与实践 289
戊戌后梁启超的反满思想 298
梁启超对中国近代化的贡献 308
谭梁交谊与晚清思想 318
严复自由观再探讨 326
晚年的丘逢甲是维新派和立宪派 347
孙中山与梁启超对文化问题的思考 351
孙中山与苏俄在中苏建交问题上的分歧及其抉择 365
黄兴的“平民政治”思想 382
试析宋教仁的思想体系——《中国近代思想家文库·宋教仁卷》导言 389
杰出的爱国主义者——简论蔡锷一生所走过的道路 410
蒋翊武的最后一段人生历程 419
论金九的“最高文化”观念 424
晚清社会与晚清思潮 431
鸦片战争前后的经世思潮 441
咸同年间的变革思潮 456
洋务思潮的兴起及其基本主张 468
早期维新思潮与洋务思潮异同论 487
戊戌后维新思潮意义辨析 497
论清末两大主流思潮及其相互关系 506
关于清史修纂的若干思考 535
林增平对中国近代史研究的贡献 545
《冲破思想的牢笼:中国近代启蒙思潮》序 553
《〈万国公报〉与晚清中西文化交流》序 559
《人的现代化——中国近代国民性改造思潮研究》序 563
走进两个世纪伟人的思想深处——《毛泽东与周恩来》序 568
《〈少年中国〉与五四时期社会思潮》序 573
《薪尽火传——林门再传弟子航标集》序 577
《湖南地方报刊中的韩国独立运动史料》序 580
评价《熊希龄集(上册)》 584
中国近代通向民主的曲折道路——读熊月之《中国近代民主思想史》 588
朴实无华 翔实公允——评介《丘逢甲传》 597
不平等条约研究的新拓展——评《近代中国的条约制度》 602
可读 可信 可用 可藏——评《中国历代反贪全书》 607
让历史研究更好地与现实契合——评《近代中国经济政策演变史稿》 610
中国近代海防研究的力作——《晚清海防:思想与制度研究》简评 613
评郑大华新著《晚清思想史》——兼谈晚清思想研究的若干问题 615
研讨式教学与大学生能力培养 627
历史课程研讨式五步教学法 635
“研讨式五步教学法”的推广应用研究报告 640
附录 学术活动与著作编年 664
后记 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