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水功能区的纳污能力计算理论方法及应用》PDF下载

  • 购买积分:10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罗小勇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6
  • ISBN:9787517050131
  • 页数:232 页
图书介绍:本书由水域纳污能力理论与方法、水域纳污能力计算案例两部分组成。首先阐明了水功能区水域纳污能力的概念与内涵,对水功能区污染源、水质监测与评价的基础理论与方法进行了详细阐述,展望了水域纳污能力计算的发展方向。分河流、湖(库)两种水域类型,系统阐述了纳污能力数学模型计算的流程与方法;探讨了实测法、调查统计法、估算法等3种污染负荷计算方法的工作程序与内容。本书还介绍了“三峡水域纳污能力计算”“长江干流水域纳污能力计算”“武汉江汉段多指标和动态纳污能力计算”3个典型的研究案例,具有较强的实际指导意义。

第1章 水域纳污能力概述 1

1.1 水域纳污能力基本概念 1

1.1.1 水域纳污能力概念由来 1

1.1.2 水域纳污能力的组成与分类 2

1.1.3 水功能区水域纳污能力概念 5

1.2 水域纳污能力研究进展 6

1.2.1 国内外水域纳污能力研究进展 6

1.2.2 水质模型研究进展 9

第2章 水功能区水环境调查、监测与评价 15

2.1 污染源调查与评价 15

2.1.1 污染源分类 15

2.1.2 污染源调查 16

2.1.3 污染源评价 31

2.2 水功能区水质监测与评价 36

2.2.1 水质监测 36

2.2.2 水质评价 43

第3章 水域纳污能力计算理论与发展 50

3.1 水域纳污能力计算规程 50

3.1.1 水域纳污能力计算规程由来 50

3.1.2 水域纳污能力计算规程主要内容 50

3.2 水域纳污能力计算程序 52

3.2.1 数学模型法计算程序 52

3.2.2 污染负荷法计算程序 53

3.3 水域纳污能力计算规程存在的局限性 54

3.3.1 设计水文条件的局限性 55

3.3.2 计算方法的不完善 57

3.3.3 模型参数取值的不确定性 59

3.3.4 污染源调查分析的不确定性 61

3.3.5 其他方面的局限性 62

3.4 水域纳污能力计算的发展与拓展 62

3.4.1 设计水文条件的发展方向 62

3.4.2 计算方法的发展方向 64

3.4.3 计算范围的拓展研究 65

3.4.4 计算指标的拓展研究 66

3.4.5 河流纳污能力数学模型的发展方向 67

3.4.6 湖(库)纳污能力数学模型的发展方向 68

3.4.7 生态纳污能力的拓展研究 69

第4章 河流纳污能力数学模型计算法 70

4.1 基本资料收集 70

4.1.1 自然环境资料 70

4.1.2 社会环境资料 71

4.1.3 水环境现状调查 72

4.1.4 河流水功能区划成果 72

4.2 污染物的确定 73

4.2.1 水污染物分类 73

4.2.2 污染物指标的确定程序 73

4.3 设计水文条件 75

4.3.1 概述 75

4.3.2 设计水文条件的确定 77

4.4 水质模型选择 80

4.4.1 概述 81

4.4.2 一般河流水质模型分类介绍 82

4.4.3 重金属水质模型 91

4.4.4 有毒有机物模型 93

4.5 模型参数确定 97

4.5.1 水力参数 97

4.5.2 耗氧系数 102

4.5.3 复氧系数 104

4.6 纳污能力计算模型推求 106

4.6.1 零维计算模型 106

4.6.2 一维计算模型 107

4.6.3 二维计算模型 110

4.6.4 河网地区纳污能力计算模型 113

4.6.5 重金属纳污能力计算模型 115

4.7 计算结果合理性分析与检验 115

4.7.1 基本资料的合理性分析 115

4.7.2 计算条件简化和假定的合理性分析 116

4.7.3 数学模型选用、参数确定的合理性分析与检验 117

4.7.4 水域纳污能力计算成果的合理性分析与检验 117

第5章 湖(库)纳污能力数学模型计算法 119

5.1 基本资料收集 119

5.1.1 水文资料 119

5.1.2 水环境现状调查 119

5.1.3 湖(库)水功能区划成果 120

5.2 污染物的确定 120

5.3 设计水文条件 120

5.3.1 概述 120

5.3.2 由径流资料推求设计时段的入湖径流 121

5.3.3 利用水量平衡法推求设计时段入湖流量 123

5.3.4 水库设计水文条件的确定 123

5.4 水质模型选择 124

5.4.1 湖(库)均匀混合模型 125

5.4.2 湖(库)非均匀混合模型 127

5.4.3 湖(库)富营养化模型 133

5.4.4 湖(库)分层模型 135

5.4.5 重金属水质模型 137

5.4.6 有毒有机物水质模型 137

5.4.7 水质数值模拟软件简介 137

5.5 模型参数确定 143

5.5.1 耗氧系数 143

5.5.2 氮氧系数 144

5.5.3 其他 144

5.6 纳污能力计算模型推求 144

5.6.1 湖(库)均匀混合模型 144

5.6.2 湖(库)非均匀混合模型 146

5.6.3 湖(库)富营养化模型 147

5.6.4 湖(库)分层模型 148

5.7 计算结果合理性分析与检验 150

第6章 水域纳污能力污染负荷计算法 151

6.1 基本资料收集 151

6.1.1 资料收集范围 151

6.1.2 资料收集内容 151

6.2 污染物的确定 152

6.3 实测法 152

6.3.1 工作程序 152

6.3.2 工作内容 153

6.4 调查统计方法 154

6.4.1 工作程序 154

6.4.2 工作内容 155

6.5 估算法 155

6.5.1 工作程序 155

6.5.2 工作内容 156

6.6 合理性分析与检验 156

第7章 三峡库区水域纳污能力计算 157

7.1 三峡水库概况 157

7.2 水功能区划 158

7.3 库区水环境现状 160

7.3.1 库区污染源 160

7.3.2 干流水质 163

7.3.3 主要支流水质 168

7.4 纳污能力分析范围 170

7.5 计算方案 171

7.6 设计水量拟定 171

7.6.1 拟定原则 171

7.6.2 设计水量确定 171

7.7 计算方法及参数拟定 174

7.7.1 水功能区纳污能力计算模型 174

7.7.2 初始断面背景浓度确定 178

7.7.3 二维模型不同求解方式比较 178

7.8 库区纳污能力分析 179

7.8.1 蓄水前 179

7.8.2 135m蓄水位方案 180

7.8.3 156m蓄水位方案 181

7.8.4 175m蓄水位方案 182

7.9 库湾纳污能力分析 182

7.9.1 设计水量拟定 182

7.9.2 计算方法 183

7.9.3 计算结果 184

7.10 成果分析 184

7.10.1 总体纳污能力分析 184

7.10.2 岸边纳污能力分析 185

7.10.3 小结 186

第8章 长江干流水域纳污能力计算 187

8.1 水功能区 187

8.1.1 一级水功能区划 187

8.1.2 二级水功能区划 188

8.2 纳污能力计算原则 189

8.3 纳污能力研究范围 189

8.4 设计水量拟定 189

8.4.1 干流主要控制断面设计水量 189

8.4.2 主要支流控制断面设计水量 190

8.4.3 水功能区边界宽度 191

8.4.4 岸边流速、流量 193

8.5 纳污能力计算方法及有关参数确定 195

8.5.1 水质目标值的确定 195

8.5.2 水质模型 195

8.5.3 综合自净系数 196

8.5.4 横向扩散系数 199

8.5.5 纵向离散系数 201

8.5.6 初始断面背景浓度确定 201

8.6 纳污能力计算结果 203

8.6.1 省级行政区纳污能力 203

8.6.2 水资源分区纳污能力 204

8.6.3 水功能区纳污能力 205

第9章 武汉江段多指标和动态纳污能力计算 208

9.1 武汉江段概况 208

9.2 武汉江段水功能区划 208

9.3 水文条件 210

9.4 水质条件 217

9.5 模型率定与验证 218

9.6 计算结果 223

参考文献 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