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1
一、生态环境概念 1
二、庞大的昆虫种群 1
(一)鳞翅目 2
(二)鞘翅目 2
(三)蜻蜓目 2
(四)双翅目 3
(五)膜翅目 3
(六)半翅目 3
(七)直翅目 3
三、昆虫在生态环境中的益与害 4
(一)有害昆虫 4
(二)有益昆虫 5
(三)双重身份昆虫 9
(四)玩赏昆虫 9
四、如何利用控制昆虫的利与害 9
(一)有益昆虫的利用 10
(二)有害昆虫的控制 11
(三)双重身份昆虫的调控 11
第二章 不同生态环境中形形色色的害虫 12
一、不同生态环境中的害虫 12
(一)水生昆虫 12
(二)地下害虫 12
(三)园林害虫 12
(四)农业害虫 13
二、形形色色害虫在生态环境中的生存能力 14
(一)形体结构上的适应性 15
(二)灵敏的听觉弥补昆虫的视力不足 15
(三)灵敏的嗅觉对取食、交配的特殊作用 16
(四)五花八门的配偶信号 16
(五)特殊的生活习性对其生存的作用 17
(六)形形色色昆虫的繁衍类型 19
(七)形形色色的自我保护的生存功能 21
第三章 生态环境与害虫的关系 29
一、虫源 29
二、生态环境因素 29
(一)气候因素 29
(二)土壤因素 30
(三)生物因素 31
(四)人类活动的影响 31
三、不同生态环境因素下害虫发生不同的范例 32
(一)气候因素影响的范例 32
(二)植物多样性不同对害虫发生影响的范例 35
第四章 新中国成立以来有害生物防治历史回顾和科技进步 39
一、农林种植业有害生物防治历史回顾和方针的调整与进步 40
(一)新中国成立初期(1949—1952) 40
(二)“一五”期间(1953—1957) 41
(三)“二五”和三年恢复时期(1958—1965) 42
(四)“三五”和“四五”期间(1966—1975) 43
(五)“五五”至“六五”期间(1976—1985) 44
(六)“七五”至“八五”期间(1986—1995) 47
(七)“九五”和“十五”以后(1996—2009) 49
二、病虫草害防治技术进步及防治成效 51
(一)虫害防治技术进步及防治成效 51
(二)病害防治技术进步及防治成效 61
(三)农田草害防除技术进步与防除成效 73
三、农田农药安全使用技术的改进及成效 78
(一)从农药的种类演替看发展 78
(二)农药安全使用认识内涵的提高 80
(三)安全使用农药的关键 81
四、农业防治及生物防治技术创新与应用 82
(一)农业防治趋向生态化发展 82
(二)生物防治进入实用化阶段 82
第五章 我国有害生物防治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 86
一、有害生物的概念 86
(一)有害生物分类 86
(二)几种常见传播疾病的有害生物为害介绍 87
二、农林业有害生物的发生现状 88
(一)老病虫害没断 89
(二)新病虫害出现 93
三、有害生物防治存在的主要问题 110
(一)防治方法陈旧 110
(二)污染残留普遍 114
第六章 科学利用生态环境与害虫关系控制害虫 117
一、科学利用生态环境与害虫关系控制害虫势在必行 117
二、怎样利用生态环境与害虫的关系控制害虫 117
(一)利用生态控制害虫的理论基础 117
(二)传统害虫生态控制技术的利用和发展 120
(三)现代害虫生态控制技术的发展趋势 135
三、科学地控制化学农药的使用 139
(一)农业部明令禁止生产和使用的农药种类 139
(二)限制使用的农药种类 140
(三)在蔬菜上不得使用和限制使用的农药 140
(四)设施蔬菜生产使用农药品种指导名录 140
第七章 利用生态环境因素成功控制害虫的范例 145
一、棉红铃虫低温冷冻试验成功范例 145
二、朝阳万亩棉花害虫利用自然天敌防控试验范例 146
三、应用人工生产松毛虫赤眼蜂防治玉米螟范例 147
四、利用生态资源优势创建害虫半自控绿色农业生态园区技术研究范例 147
五、盘锦大面积稻田利用生态技术防治水稻害虫试验范例 149
六、周氏啮小蜂防治美国白蛾试验范例 151
七、利用和调控气候因素防控病虫害试验范例 152
(一)气象因子与棉铃虫监测防治技术 152
(二)气象因子与高粱蚜虫发生程度分析及预测 153
(三)二、三代黏虫发生与气象关系及预测 153
(四)亚洲小车蝗、笨蝗发生与气象条件关系及预测 153
(五)玉米螟发生与气象条件关系分析 154
(六)日光温室青椒主要病虫害发生与气象条件分析及综合气象调控技术 154
(七)桃小食心虫发生期气候条件灰色关联分析 156
(八)用岭回归方法预测苹果小食心虫发生程度 156
后记 158
参考文献 159
附录1 中国外来入侵昆虫名录 161
附录2 常用农药一览表 166
附录3 害虫主要天敌照片 177
附录4 主要外来入侵害虫 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