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中医内科学绪论 1
第一节 概述 1
第二节 阴阳学说 4
第三节 五行学说 6
第四节 藏象学说 8
第五节 气血津液学说 12
第六节 经络学说 13
第二章 病因病机 15
第一节 病因 15
第二节 病机 22
第三节 发病 37
第三章 诊断方法 44
第一节 望诊 44
第二节 闻诊 47
第三节 问诊 49
第四节 切诊 50
第四章 辨证方法 54
第一节 脏腑辨证 54
第二节 八纲辨证 65
第三节 气血津液辨证 69
第五章 治则与治法 71
第一节 治疗原则 71
第二节 治疗方法 78
第三节 中药及方剂 89
第四节 针灸疗法 103
第五节 推拿疗法 130
第六章 预防与护理 144
第一节 预防 144
第二节 感冒的护理 146
第三节 咳嗽的护理 148
第四节 咳血的护理 149
第五节 腹痛的护理 151
第六节 呃逆的护理 152
第七节 便秘的护理 153
第八节 便血的护理 154
第九节 鼓胀的护理 155
第十节 黄疸的护理 157
第十一节 尿血的护理 158
第十二节 呕吐的护理 160
第十三节 吐血的护理 162
第十四节 胃痛的护理 163
第十五节 心悸的护理 165
第十六节 胸痹的护理 166
第七章 肺系疾病 169
第一节 感冒 169
第二节 咳嗽 172
第三节 哮病 178
第四节 喘证 183
第五节 肺胀 191
第六节 肺痿 194
第七节 肺痈 197
第八节 肺癌 202
第八章 心脑疾病 209
第一节 胸痛 209
第二节 心悸 210
第三节 真心痛 212
第四节 多寐 214
第五节 不寐 216
第六节 中风 219
第七节 痴呆 221
第八节 癫狂 225
第九节 痫病 232
第十节 神昏 237
第十一节 健忘 241
第十二节 百合病 243
第九章 脾胃疾病 247
第一节 反胃 247
第二节 呃逆 251
第三节 噎膈 255
第四节 呕吐 258
第五节 胃痛 263
第六节 腹痛 268
第七节 痞满 274
第八节 泄泻 277
第九节 便秘 281
第十节 痢疾 283
第十章 肝胆疾病 287
第一节 头痛 287
第二节 眩晕 291
第三节 面瘫 298
第四节 鼓胀 300
第五节 胁痛 304
第六节 黄疸 308
第七节 积聚 312
第八节 痉病 315
第九节 疟疾 320
第十一章 肾系疾病 324
第一节 淋病 324
第二节 水肿 328
第三节 尿浊 333
第四节 遗精 336
第五节 阳痿 341
第十二章 气血津液疾病 346
第一节 血证 346
第二节 郁证 357
第三节 急性白血病 361
第四节 恶性淋巴瘤 366
第十三章 肢体经络疾病 376
第一节 腰痛 376
第二节 痹证 380
第三节 痿证 390
第四节 颤振 394
第五节 麻木 400
第六节 厥证 403
第十四章 儿内科疾病 412
第一节 感冒 412
第二节 反复呼吸道感染 416
第三节 咳嗽 420
第四节 哮喘 425
第五节 夏季热 431
第六节 痄腮 432
第七节 麻疹 435
第八节 泄泻 439
第九节 厌食症 443
第十五章 精神内科疾病 447
第一节 精神分裂症 447
第二节 情感(心境)障碍 456
第三节 恐惧症 468
第四节 焦虑症 471
第五节 强迫性障碍 475
第六节 神经衰弱 479
第七节 癔症 482
第八节 人格障碍 487
第十六章 内科常见病的针推治疗 492
第一节 感冒 492
第二节 咳嗽 493
第三节 高热 494
第四节 中暑 496
第五节 哮喘 497
第六节 头痛 498
第七节 眩晕 500
第八节 中风 501
第九节 面瘫 503
第十节 面痛 504
第十一节 心悸 505
第十二节 不寐 506
第十三节 胸痹 508
第十四节 郁证 508
第十五节 癫狂 510
第十六节 痴呆 511
第十七节 痫证 512
第十八节 胃脘痛 513
第十九节 胃下垂 514
第二十节 呃逆 515
第二十一节 呕吐 517
第二十二节 黄疸 518
第二十三节 腹痛 519
第二十四节 胁痛 520
第二十五节 泄泻 521
第二十六节 便秘 523
第二十七节 消渴(糖尿病) 524
第二十八节 痹证 525
第二十九节 痿证 526
第三十节 颤证 527
第三十一节 癃闭 528
第三十二节 腰痛 529
第三十三节 肥胖 531
第三十四节 水肿 532
第三十五节 淋证 533
第三十六节 阳痿 536
第三十七节 早泄 538
第三十八节 遗精 540
第三十九节 夜啼 542
第四十节 遗尿 544
第四十一节 疳积 546
参考文献 5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