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右的古旧印章 1
一 在地摊上寻觅文化 2
二 太行山里有奇士 5
三 父为子篆长寿印 8
四 翁大年篆赠乔松年 11
五 娄道南书画印 14
六 幕僚赵烈文印遗山西 17
七 公方不曲的陈敬棠 20
八 河东柳氏六面印 23
九 此乃常赞春之印乎 27
十 明代清源王图书印 29
十一 刚介君子李石农 32
十二 关于古愚印的联想 35
十三 绵山樵长的自然风致 39
十四 汾阳白与桂花红 42
十五 青山绿水共为邻 45
十六 朱子治家格言印 47
十七 僧人道士之印 50
十八 形形色色护封章 54
名家篆刻的鉴识 57
十九 真品还须慧眼识 58
二○ 佳作沦夷遭损污 60
二一 可敬的印人老福庵 63
二二 二弩老人,古气盎然 66
二三 近代圆朱文第一人 68
二四 炉烟当昼正挥毫 70
二五 西泠风采之一瞥 72
二六 陈篴舟与毛西堂 75
二七 左琴右书,前园后圃 78
二八 临摹名作,印人风气 81
二九 居无尘杂,家有赐书 84
三○ 九叠篆印,四边诗款 88
三一 惟从书法识文彭 92
三二 拓开万古心胸 96
三三 扬州八怪的两方残印 100
三四 数百年墨宝天留在 105
三五 汉城偶得马浮印 109
三六 金石乐我平生而欢欢 112
印人的文心诗肠 117
三七 吟风弄月,樽酒论文 118
三八 男儿生不成名身已老 120
三九 为人性癖耽佳句 124
四○ 第一功名只赏诗 127
四一 世人皆浊我独清 131
四二 云山何处访桃源 134
四三 孤岛中川,白云幽石 138
四四 秋水长天,落霞孤鹜 141
四五 诗卷松风阁,入印有深意 145
四六 青灯有味似儿时 149
四七 杏花春雨江南 152
四八 曾为梅花醉似泥 155
四九 壶里乾坤广阔 159
五○ 颠来倒去,不害心烦 163
五一 水边林下养疏慵 166
五二 平生金石结良朋 170
五三 天与湖山供坐啸 175
五四 风月纵横玉笛中 178
室名别号的文化意蕴 183
五五 古代的称谓文化 184
五六 文人雅号何其多 190
五七 室藏诗书画印 194
五八 身贱多惭问姓名 197
五九 文人爱慕五柳贤 200
六○ 琉璃厂篆刻名扬四方 204
六一 不食鱼斋与意兰室 207
六二 收藏家与收藏印 210
六三 汲古阁与席洞庭 214
六四 名号之印,志以箴言 217
六五 卧癖楼与兰言居 220
六六 潘祖荫谥号文勤 224
六七 尔疋为仲英镌印 229
六八 翰庐与平妖堂 233
六九 我以信为宝 237
七○ 板桥道人观识 241
七一 江夏无双乃我宗 245
七二 第一清官与东方廉使 248
精警印语 读悟人生 255
七三 深人无浅语 256
七四 不俗即仙骨 260
七五 读古人书,友天下士 265
七六 医俗莫如读书 270
七七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274
七八 诙谐掩拙,放浪藏真 278
七九 竹溪茅屋,啸傲其间 282
八○ 闭门即是深山 286
八一 莫把心机织鬓丝 289
八二 人间清福第一 293
八三 梅寒而秀,兰素而芳 298
八四 一生心事花鸟知 301
八五 愿作鸳鸯不羡仙 305
八六 岂长贫贱者乎 310
八七 好花看到半开时 314
八八 用舍由人不由己 319
八九 生世馀几何 324
九○ 不解养生偏得寿 329
九一 毛锥故纸,聊慰生平 333
九二 物常聚于所好 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