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哲学 1
第一单元 绪论和唯物主义 1
一、单项选择题 1
二、多项选择题 7
三、简答题 10
1.什么是哲学?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怎样? 10
2.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它包括哪两个方面? 11
3.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产生的根源是什么? 11
4.在哲学史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各经历了哪几种形态? 11
5.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有哪些条件? 11
6.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怎样? 12
7.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12
8.世界是否统一的?如果是统一的,那么,统一于什么? 13
9.哲学上的物质范畴是怎样发展的?什么是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14
10.列宁的物质定义有何重大意义? 14
11.什么是运动?辩证唯物主义运动观和唯心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运动观的对立表现在哪里? 15
12.什么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它们之间的关系怎样? 16
13.什么是时间和空间?辩证唯物主义时空观和唯心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时空观的对立何在? 16
14.什么是规律?为什么说规律是客观的? 17
15.为什么说意识在形式上是主观的,而内容是客观的? 17
16.为什么说只有对意识的起源、本质和作用作出科学的解释,才能彻底贯彻辩证唯物主义一元论? 18
17.什么是意识能动性?意识的能动作用表现在哪里? 19
四、划界限题 19
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区别 19
2.一元论与二元论的区别 20
3.意识和思维模拟的区别 20
五、辨析题 21
1.哲学上的党性就是阶级性。 21
2.物质就是客观存在着的实物。 22
3.世界统一于物质,所以精神、意识也统一于物质。 22
4.意识是大脑产生的特殊物质。 22
5.正确的意识是存在的反映,错误的意识不是对存在的反映。 23
6.意识具有能动性,因此人们可以改变客观规律。 23
六、论述题 23
1.牛顿等伟大科学家并未学过马克思主义哲学,但在科学上照样取得了伟大的成就,这是否说明科学研究并不需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 23
2.试用辩证唯物主义物质一元论的原理,论述为什么必须坚持和发扬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作风。 25
3.正确理解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对搞好改革、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有何重大意义? 26
第二单元 唯物辩证法的三大规律和诸范畴 27
一、单项选择题 27
二、多项选择题 31
三、简答题 38
1.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什么? 38
2.唯物辩证法包括哪些基本规律和范畴?它们的关系是怎样的? 38
3.如何理解唯物辩证法的“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38
4.如何认识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关系? 39
5.试述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39
6.什么是度?把握度对于认识和实践有何重要意义? 39
7.肯定与否定的关系怎样? 39
8.为什么说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内容是自我发展,自我完善? 40
9.什么是范畴?它在认识中有何作用? 40
10.简述形式与内容的含义及其辩证关系 41
11.如何理解因果联系的多样性? 41
12.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对可能性向现实性转化具有什么意义? 41
13.简述现象与本质的含义及其辩证关系 42
14.如何透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 42
四、划界限题 43
1.辩证的同一性和形而上学的同一性的区别。 43
2.度和关节点的区别。 43
3.事物总的量变中的阶段性质变和局部质变的区别。 43
4.真象、假象、现象和错觉的区别。 44
5.可能性、不可能性、抽象的可能性、现实的可能性以及现实性的区别。 44
6.唯物主义因果观与目的论的区别。 44
7.内在形式与外在形式的区别。 45
8.因果联系和必然性与偶然性的区别。 45
五、辨析题 45
1.“喜鹊报喜,乌鸦报愁”,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 46
2.没有个性就没有共性,因此个性是先于共性而存在的。 46
3.主要矛盾解决了,其它矛盾也就都解决了。 46
4.质变和量变在某种情况下可以同时进行。 46
5.认识事物既要有定性分析,又要有定量分析。 46
6.辩证否定观的实质是扬弃。 46
7.唯物辩证法的诸范畴是正确思维的工具,它是人们头脑中固有的形式。 47
8.反对形式主义,但不是不要形式。 47
9.由于假象歪曲了事物的本质,因此假象在认识过程中没有任何意义。 47
10.由于原因和结果经常交换位置,因此原因就是结果,结果就是原因。 48
11.科学研究的任务是研究必然性、规律性的东西,因此偶然性是科学的敌人。 48
12.由于假象造成了错觉,所以一切错觉都是由假象引起的。 48
六、论述题 49
1.运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说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战略方针的正确性。 49
2.论述唯物辩证法关于必然性与偶然性的原理对科学研究的指导意义 50
3.试用可能性与现实性辩证关系的原理,说明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重要性 51
第三单元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 54
一、单项选择题 54
二、多项选择题 56
三、简答题 59
1.什么是主体和客体?两者的关系怎样? 59
2.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和唯心主义认识论的根本对立何在? 59
3.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同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59
4.什么是实践?它有哪些特点?怎样理解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59
5.什么是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两者的关系怎样? 60
6.为什么必须对客观事物和我们的工作进行“再认识”? 60
7.什么是真理的相对性和绝对性?两者的关系怎样? 61
8.为什么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61
9.如何理解实践标准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62
10.实践检验和逻辑证明的关系怎样? 62
11.简述认识论和思想路线的关系 63
四、划界限题 63
1.唯物主义认识论同唯心主义认识论的区别 63
2.真理和谬误的区别 64
五、辨析题 64
1.唯物主义者都是可知论者,唯心主义者都是不可知论者 64
2.实践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因此实践只是一种主观活动 64
3.认识的任务就是求得主现和客观之间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64
4.相对真理是包含着部分错误的真理 64
5.真理是有用的,所以,有用的就是真理 65
6.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是绝对真理,牛顿的经典力学是相对真理 65
7.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它是不受任何制约的 65
六、论述题 66
1.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认识基本规律的观点来说明对社会主义建设的经济规律再认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66
第四单元 历史唯物主义 68
一、单项选择题 68
二、多项选择题 89
三、简答题 120
1.什么是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怎样区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 120
2.怎样理解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120
3.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在社会发展中有什么作用? 121
4.怎样理解生产力的客观性? 122
5.简述生产力的构成及其相互关系。 122
6.简述生产关系的构成及其相互关系。 123
7.怎样理解社会的经济结构是整个社会的物质基础? 124
8.什么是经济基础?什么是上层建筑? 124
9.什么是阶级和阶层?为什么说阶级的产生和存在仅仅同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相联系?为什么说永恒的人性是不存在的? 125
10.国家的实质和职能是什么?为什么说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 126
11.什么是区分社会性质的标准和依据?为什么不能用社会的科学技术特征作为区分社会性质的根本标准? 127
12.怎样理解无产阶级专政是新型的国家? 127
13.民族、家庭的实质和功能是什么? 128
14.什么是社会基本矛盾?为什么说这两对矛盾是社会的基本矛盾? 129
15.简述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 129
16.简述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 130
17.阶级斗争对社会发展有什么作用?如何看待我国现阶段的阶级斗争? 130
18.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是什么?为什么说科学技术的现代化是我国“四化”建设的关键? 132
19.社会主义改革的动因、基本内容和指导原则是什么?改革搞得好不好,应当用什么标准来检验? 133
20.简述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134
21.个体意识与群体意识之间的关系怎样?正确认识个体意识与群体意识的辩证关系,有何重要意义? 134
22.什么是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两者的相互关系怎样? 135
23.什么是资产阶级的“两党制”?为什么我国不能照搬西方国家的“两党制”? 136
24.社会意识的一般特点是什么? 137
25.说明艺术的特点及其作用。 137
26.宗教赖以存在的社会根源是什么?马克思主义者应该如何正确地对待宗教? 138
27.道德与法律的区别和联系怎样?为什么在加强社会主义法制的同时,必须对人民加强共产主义道德教育? 138
28.简述马克思主义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指导作用。 139
29.社会进步的历史趋势是由什么决定和推动的? 139
30.怎样理解社会历史的创造表现为一个合力? 139
31.为什么说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 140
32.既然说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为什么又要肯定杰出人物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具有重大作用? 141
33.自由和必然的辩证关系怎样? 141
四、划界限题 142
1.马尔萨斯的“人口论”同控制人口自身增长的观点的区别。 142
2.在如何看待地理环境对社会历史发展所起作用的问题上,历史唯物主义与“地理环境决定论”的界限。 143
3.在如何看待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的问题上,历史唯物主义与抽象地谈论社会主义的历史唯心主义空想论的界限。 143
4.国体和政体的区别。 144
5.社会主义民主与资产阶级民主的本质区别。 144
6.在如何看待科学技术影响社会发展前景的问题上,历史唯物主义和悲观主义派、乐观主义派的界限。 145
7.在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关系问题上,历史唯物主义和“上层建筑决定论”的界限。 145
8.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的区别。 146
9.在对待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关系问题上,历史唯物主义同历史唯心主义及机械论的区别。 147
10.哲学的“自由”范畴与政治生活中使用的“自由”概念的区别。 147
11.在看待社会历史的基本趋势的问题上,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悲观主义的界限。 148
12.唯意志论历史观和宿命论历史观的区别。 148
13.热爱无产阶级领袖和个人崇拜的界限。 148
五、辨析题 150
1.社会历史是由人的活动创造的,有人的理性和意志在起作用,所以,社会历史是人的主观意志的产物。 150
2.社会发展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自然历史过程。 150
3.社会生活是复杂的,决定社会性质和发展的因素是多元的。 151
4.社会主义民主承认在政治上人人平等。 151
5.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为首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为首的社会。 151
6.能够为自己的经济基础服务的上层建筑,就是先进的上层建筑,就会推动社会前进。 152
7.个体意识可以群体化,群体意识也可以个体化。 152
8.社会主义社会还存在封建意识,这说明社会意识并不是由社会存在决定的。 153
9.因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一个国家只要经济发达,人们的精神面貌自然会好的,所以,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只需要加强物质文明的建设,用不着两个文明一起抓。 153
10.实现人的价值取决于人所处的社会地位和职务的高低。 154
11.存在先于本质,人首先存在,经过人的自由选择,才确定其本质。 154
六、论述题 155
1.运用科学技术在生产力发展中的作用的原理,论述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必须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155
2.试用社会基本矛盾的历史唯物主义原理,论述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贫穷不是社会主义。 156
3.试用社会基本矛盾的原理,论述我国现阶段实行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和更新观念的必要性。 157
4.为什么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首先在资本主义不发达的国家取得胜利?它是否违背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159
5.试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的历史唯物主义原理,论述在加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 159
6.试论对外开放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辩证关系。 161
7.试论我国道德建设中先进性要求和广泛性要求的辩证法。 162
8.试论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性与人的自觉活动的辩证统一。 163
9.试论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的理论,剖析“人的本性是自私的”观点。 164
第二部分 中国革命史 166
第一单元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166
一、单项选择题 166
二、多项选择题 168
三、简答题 170
1.鸦片泛滥给中国带来的严重危害是什么? 170
2.为什么说沙俄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是最大的获利者? 170
3.太平天国运动发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171
4.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是什么? 171
5.为什么中法战争中国会不败而败? 171
6.义和团运动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172
7.什么是中国同盟会的纲领? 172
8.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172
9.新文化运动的功绩是什么? 172
10.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区别是什么? 173
四、辨析题 173
1.鸦片战争失败的主要原因是武器落后。 173
2.《瑷珲条约》是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签订的。 174
3.《天朝田亩制度》是一个有资本主义色彩的纲领。 174
4.中国无产阶级与中国资产阶级是同时产生的。 174
5.在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与帝国主义国家签订的屈辱条约中,赔款最多的是《马关条约》。 175
6.袁世凯用武力实现其独裁统治。 175
7.辛亥革命后,中国的民族工业得到迅速发展是由于帝国主义放松了对中国的控制。 175
8.新文化运动是属于新民主主义革命范畴。 176
五、论述题 176
1.试述中国是怎样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 176
2.试从戊戌变法的失败来说明改良主义道路在中国是行不通的。 177
3.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失败的原因和经验教训是什么? 178
第二单元 中国共产党创立和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180
一、单项选择题 180
二、多项选择题 182
三、简答题 183
1.为什么说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183
2.党的“二大”制定的革命纲领及其重大意义。 184
3.简述中国无产阶级的优点和特点。 184
4.新三民主义为什么能够成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基础? 184
5.孙中山新三民主义与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有什么根本区别? 185
6.党的“四大”主要功绩是什么? 185
7.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的主要错误及其危害是什么? 185
8.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新民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是什么? 186
四、辨析题 186
1.中国共产党是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运动相结合的产物。 186
2.中国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的顶点是香港海员大罢工。 186
3.1923年6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决定无条件地并入国民党。 187
4.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革命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 187
5.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说明中国工人阶级人数太少,力量太弱。 187
6.毛泽东在《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一文中认为:中国资产阶级是革命的对象。 187
7.蒋介石发动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使大革命受到了局部的失败。 188
8.陈独秀错误的思想根源是“二次革命论”。 188
五、论述题 188
1.试述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必然性及其伟大意义。 188
2.党为什么要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建立统一战线? 189
3.试析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的主要原因和经验教训。 190
第三单元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191
一、单项选择题 191
二、多项选择题 193
三、简答题 195
1.“八七”会议的主要内容和历史意义是什么? 195
2.毛泽东是怎样论述中国红色政权能够存在的条件及其伟大作用? 196
3.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的历史作用如何? 196
4.王明“左”倾冒险主义主要错误给中国革命带来了怎样的危害? 196
5.红军长征胜利的意义是什么? 197
6.中国共产党白区斗争的方针是什么? 198
7.七君子事件是怎么回事? 198
8.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有什么重要历史意义? 198
9.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抗日反蒋口号是何时改变为逼蒋抗日和联蒋抗日的? 198
10.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经历过哪两次历史性转变? 198
四、辨析题 199
1.大革命失败后,以蒋介石为首的新军阀在南京建立了资产阶级政权。 199
2.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的路线基本上是错误的。 200
3.红四军在福建上杭古田召开的党的第九次代表大会,通过了《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200
4.“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完整概念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武装斗争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设。 200
5.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后至“九一八”事变前,跟随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反对革命的民族资产阶级成了革命的对象。 200
6.西安事变爆发后,中共中央确定以武力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 201
五、论述题 201
1.中国革命为什么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农村包围城市理论有什么重大意义? 201
2.遵义会议的主要内容及其伟大历史意义是什么? 202
3.瓦窑堡会议是怎样分析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可能性和必要性的?为什么关门主义是错误的? 202
第四单元 抗日战争时期 205
一、单项选择题 205
二、多项选择题 207
三、简答题 209
1.为什么说抗日游击战争具有重要战略地位? 209
2.何谓“远东慕尼黑”? 209
3.什么是所谓的“曲线救国”? 209
4.党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策略总方针及其与顽固派斗争的原则是什么? 209
5.党中央为克服困难坚持抗战提出的十大政策是什么? 210
6.中国共产党取得民主革命胜利的三大法宝及其相互关系是什么? 210
7.延安整风运动的伟大历史意义是什么? 210
8.党的七大制定的政治路线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211
9.什么叫“三三制政权”? 211
10.抗日战争胜利的基本原因和主要历史经验是什么? 211
四、辨析题 212
1.党的洛川会议确定了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212
2.抗日战争时期,国共两党对抗日不同态度集中表现为开辟敌后根据地问题。 212
3.抗日战争时期,为发动广大农民群众参加抗战,我党在农村实行了没收地主阶级分给农民的土地政策。 212
4.党的三大作风是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213
5.王明在抗战初期继续坚持“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表现在反对和国民党建立统一战线。 213
6.延安整风运动主要反对宗派主义。 214
7.党的七大提出的政治路线,就是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第一步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第二步是社会主义革命。 214
8.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时期,必须实行保护民族工商业政策。 215
五、论述题 215
1.为什么说抗日战争是持久战,最后胜利是中国的? 215
2.为什么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必须坚持独立自主原则? 216
3.简述中国抗日战争在中国革命史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216
第五单元 解放战争时期 218
一、单项选择题 218
二、多项选择题 220
三、简答题 222
1.为什么说我们必须打败蒋介石,而且能够打败蒋介石? 222
2.一九四六年党关于粉碎国民党军事进攻的政治方针和军事原则是什么? 222
3.《中国土地法大纲》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应如何评价? 223
4.反对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二条战线的出现及其意义如何? 223
5.怎样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经济纲领? 223
6.《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主要内容和意义是什么? 224
7.《共同纲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24
8.党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和土地改革工作的总路线是什么? 225
四、辨析题 225
1.抗日战争胜利后国内的主要矛盾是中华民族同美帝国主义的矛盾。 225
2.抗战胜利后我党必须采取革命的两手反对国民党蒋介石的反革命两手。 226
3.《中美商约》是个友好平等条约。 226
4.“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226
5.一九四七年六月,人民解放军粉碎美蒋反动派的重点进攻,从此揭开了战略进攻的序幕,成为伟大的历史转折点。 227
6.解放战争时期革命的统一战线比抗日战争时期的统一战线阵营缩小了。 227
7.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大大加速了解放战争在全国胜利的进程。 227
8.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总路线和总政策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革命。 228
五、论述题 228
1.抗日战争胜利后,党为争取和平民主而斗争的意义是什么? 228
2.党的七届二中全会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将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的重大意义在哪里? 229
3.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和基本经验是什么? 230
第六单元 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时期 232
一、单项选择题 232
二、多项选择题 234
三、简答题 235
1.党在建国后头三年的基本任务是什么? 235
2.中国人民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伟大意义是什么? 235
3.没收官僚资本的意义何在? 236
4.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具备了哪些主、客观条件? 236
5.建国初期,党和政府是怎样扭转财政经济严重困难的局面的? 236
6.“七届三中”全会的路线是什么? 237
7.新中国成立三年,国民经济恢复取得了哪些重大成就? 237
8.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基本内容及其相互关系怎样? 237
9.在1956年的社会主义建设中,有哪些急躁冒进的倾向? 238
10.党的“八大”是怎样根据新的形势和任务的要求强调党的建设的? 238
四、辨析题 238
1.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起,我国社会便是社会主义社会。 238
2.我国的社会主义国营经济,是通过没收官僚资本建立起来的。 239
3.为了尽快恢复国民经济,党的战略策略方针应当是四面出击,全线进攻。 239
4.建国初期的“三反”“五反”运动是完全必要的。 240
5.党的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反映了历史发展的必然性。 240
6.我国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曾发生过严重偏差,应予以否定。 241
7.土地改革后,农民分得了土地,生产积极性高涨,没有必要搞合作化。 241
8.1956年,党中央对经济建设提出的既反保守又反冒进的方针是正确的。 242
五、论述题 243
1.为什么说,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巨大胜利,是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大创举? 243
2.试述中共“八大”的主要功绩和历史意义。 244
第三部分 政治经济学 246
第一单元 导论 246
一、单项选择题 246
二、多项选择题 248
三、简答题 250
1.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有什么重要意义? 250
2.政治经济学研究生产关系为什么必须联系生产力和上层建筑? 251
3.为什么说经济规律具有客观性? 251
4.什么是商品价值量变动的规律? 252
5.影响商品价格变动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252
6.为什么说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的两大基本职能? 252
7.如何理解货币流通规律及其内容? 253
8.为什么说,在私有制条件下,商品价格与价值不一致,不仅不违背价值规律,而且是价值规律的作用形式? 254
9.为什么说劳动二重性的理论是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 254
10.什么是价值规律?它在私有制商品经济中有哪些作用? 255
四、辨析题 255
1.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生产。 255
2.经济政策就是经济规律。 255
3.商品是劳动产品,因此,只要是劳动产品就都是商品。 256
4.商品供过于求,物价就下降;供不应求,物价就会上涨。因此,商品的价格是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的。 256
5.通货膨胀就是物价上涨。 256
五、论述题 256
1.怎样理解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私有制条件下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256
第二单元 资本主义部分 258
一、单项选择题 258
二、多项选择题 263
三、简答题 269
1.怎样理解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 269
2.如何理解剩余价值不能在流通中产生,又不能离开流通而产生? 270
3.剩余价值是怎样产生的? 270
4.资本的本质是什么?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和意义是什么? 270
5.为什么说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基本经济规律? 271
6.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是什么?它怎样掩盖了资本主义剥削的实质? 271
7.产业资本循环包含哪三个阶段和哪三种职能形式? 271
8.产业资本顺利循环的必要条件是什么? 272
9.固定资本、流动资本同不变资本、可变资本的区别何在? 272
10.什么是产业资本的周转和周转时间? 272
11.影响资本周转速度有哪些因素? 273
12.社会总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有哪些? 273
13.社会总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是什么? 274
14.社会总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是什么? 274
15.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怎样掩盖了资本主义的剥削关系? 275
16.为什么不同部门资本家之间的竞争形成平均利润率? 275
17.商业利润是怎样产生的?其实质是什么? 276
18.商业资本家是怎样剥削店员的? 276
19.资本主义地租的来源是什么? 276
20.土地价格为什么说是资本化的地租? 277
21.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和根源是什么? 277
22.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有哪些表现? 277
四、辨析题 278
1.资本主义条件下,劳动力既然是商品,所以,它同其他商品没有什么区别。 278
2.厂房、机器、原料等生产资料就是资本 278
3.在科技革命条件下,某些资本主义企业采用先进的生产技术设备(如机器人等),从而获得更多的剩余价值。因此,这些剩余价值的源泉是先进设备而非雇佣劳动。 278
4.社会资本就是个别资本的总和。 279
5.剩余价值是由可变资本创造的,因此资本家只加快资本的周转,而不增加可变资本的量,是不能增加剩余价值量的。 279
6.资本主义再生产的特征是扩大再生产。因此,研究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是毫无意义的。 280
7.商品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违背了价值规律的要求。 280
8.利息只是平均利润的一部分。 281
9.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的必然伴侣,所以资本主义社会时刻处于危机之中。 281
10.大规模固定资本的更新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周期性的物质基础。 281
五、论述题 282
1.如何理解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用劳动两重性原理加以说明。 282
2.试述马克思再生产理论的意义。 282
3.马克思的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理论,对于揭示资本主义剥削有什么意义? 283
4.如何理解: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分析,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固有矛盾的深刻性和这一生产方式的历史暂时性? 284
第三单元 帝国主义部分 286
一、单项选择题 286
二、多项选择题 289
三、简答题 291
1.列宁揭示了帝国主义经济哪五个基本特征? 291
2.垄断高额利润的主要来源有哪些? 292
3.为什么说垄断并不能消除竞争? 292
4.银行垄断形成以后,银行的新作用是什么? 292
5.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它的实质是什么? 293
6.金融资本怎样实现它对社会经济和政治的统治? 293
7.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阶段为什么会出现生产和技术发展的停滞趋势? 293
8.为什么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和技术还有较快的发展? 293
9.为什么说垄断是帝国主义最深厚的经济基础? 294
10.怎样理解帝国主义是寄生的或腐朽的资本主义? 294
11.怎样理解帝国主义是过渡的或垂死的资本主义? 294
四、辨析题 295
1.垄断是作为自由竞争的直接对立物产生的,但垄断并不消除竞争,反而使竞争更加激烈。 295
2.在帝国主义阶段,垄断资本家把资本输出到落后国家,是为了帮助这些国家发展民族经济。 295
3.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是现代科技革命导致生产力的高度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发展的结果。 295
4.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生产和技术发展很快。因此,帝国主义实际上“腐而不朽”。 296
5.既然帝国主义是还没有死亡的资本主义,因此,帝国主义实际上是“垂而不死”。 296
6.社会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既然是两种根本对立的社会制度,因此无法在世界范围内并存、共处。 296
五、论述题 297
1.怎样用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说明国内垄断和国际垄断的形成和发展? 297
2.怎样理解帝国主义的灭亡是一整个历史时代? 297
第四单元 社会主义部分 299
一、单项选择题 299
二、多项选择题 308
三、简答题 320
1.为什么说无产阶级专政是建立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前提? 320
2.为什么说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基础? 320
3.为什么全民所有制企业的所有权同经营权是可以适当分开的? 321
4.为什么说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是一个极端重要的问题? 321
5.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为什么必须集中力量进行现代化建设? 321
6.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为什么必须坚持全面改革? 322
7.如何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物质利益关系? 322
8.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内涵包括哪些主要内容? 323
9.社会主义条件下,增加社会产品的主要途径有哪些? 323
10.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主要特点和要求是什么? 323
11.什么是社会主义经济效益? 324
12.为什么说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是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 324
13.为什么说社会主义经济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325
14.社会主义商品生产与资本主义商品生产有什么区别? 325
15.社会主义企业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 326
16.为什么说增强企业活力是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的客观要求? 326
17.社会主义经济责任制原则有哪些?怎样理解? 326
18.如何理解社会主义企业实行经济责任制的客观必然性? 327
19.加速流动资金周转的途径有哪些? 327
20.实行厂长负责制和民主管理相结合的必要性何在? 327
21.社会主义商业在国民经济中有什么重要作用? 328
22.价值规律在社会主义商品流通中起什么作用? 328
23.为什么必须建立和培育社会主义市场体系? 329
24.社会主义信贷有什么作用? 329
25.社会主义再生产的实质是什么? 329
26.如何才能增加社会主义国民收入? 329
27.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后,为什么还需要进行再分配? 330
28.社会主义国民收入再分配是怎么实现的? 330
29.为什么说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制度下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 330
30.按劳分配的作用有哪些? 330
31.社会主义对外贸易的作用是什么? 331
32.社会主义对外贸易必须处理好哪些重要关系? 331
33.利用外资应该掌握哪些原则? 331
34.简述兴办经济特区的重要作用。 331
四、辨析题 331
1.在社会主义社会,生产资料公有化程度越高,越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332
2.既然全民所有制企业是国有企业,理所当然地应该由国家直接管理和经营。 332
3.现在的个体经济与社会主义改造前的个体经济没有区别。 332
4.社会主义生产目的是由党和政府规定的。 333
5.在社会主义经济中,微观经济效益与宏观经济效益是完全一致,没有矛盾的。 333
6.资本主义产生于商品生产,因此,只要存在商品生产,就必然产生资本主义。 333
7.竞争是资本主义商品生产所特有的现象,它与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是根本不相容的。 334
8.社会主义企业是独立和相对独立的经济实体、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是具有一定权利和义务的法人。 335
9.社会主义企业资金同资本主义企业的资本无本质区别。 335
10.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必须充分重视商品流通。 335
11.商品流通是存在商品生产的社会所共有的现象,所以,社会主义商品流通与其它社会的商品流通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 336
12.社会主义货币流通不同于资本主义货币流通。 336
13.社会主义积累和消费是完全一致、没有矛盾的。 336
1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按劳分配是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唯一形式。 336
15.自力更生与对外开放是互相联系、互相促进的。 337
五、论述题 337
1.为什么我国必须在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前提下继续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 337
2.联系我国经济工作的历史和现状,论述把提高经济效益放在一切经济工作的首位的必要性。 338
3.结合我国实际,说明大力发展商品生产的重大意义。 338
4.为什么说增强企业活力是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 339
5.试论我国价格改革的必要性。 340
6.请联系实际,论述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积累和消费比例关系的重要性及其原则。 340
7.社会主义国家为什么必须发展对外经济关系? 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