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营改增简介 1
1.1 增值税概述 1
1.1.1 增值税的性质 1
1.1.2 增值税的计税原理 2
1.1.3 增值税的优点 2
1.1.4 我国增值税的发展历程 3
1.2 营业税概述 4
1.2.1 营业税的特点 4
1.2.2 我国营业税的发展历程 5
1.3 营改增的意义和出发点 6
1.3.1 营改增的意义 6
1.3.2 所有行业税负只减不增 7
1.4 营改增的进程 8
第2章 增值税相关知识 9
2.1 概述 9
2.2 征税范围 9
2.2.1 一般规定 9
2.2.2 具体规定 10
2.3 纳税人和扣缴义务人 13
2.3.1 纳税人 13
2.3.2 扣缴义务人 14
2.4 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 14
2.5 税率与征收率 15
2.5.1 基本税率 15
2.5.2 低税率 15
2.5.3 零税率 15
2.5.4 征收率 15
2.6 应纳税额的计算 15
2.6.1 一般计税方法 16
2.6.2 应纳税额计算方法 25
2.6.3 简易计税方法 31
2.7 税收优惠 34
2.7.1 《增值税暂行条例》规定的免税项目 34
2.7.2 其他免征税项目 35
2.7.3 增值税起征点的规定 36
2.8 纳税义务发生时间、纳税地点和纳税期限 36
2.8.1 纳税义务发生时间 36
2.8.2 纳税地点 37
2.8.3 纳税期限 38
2.9 营改增后,原增值税纳税人有关政策 39
2.9.1 进项税额 39
2.9.2 增值税期末留抵税额 41
2.9.3 混合销售 41
第3章 增值税发票 42
3.1 概述 42
3.2 专用发票联次、开票限额、领购及缴销 42
3.2.1 专用发票联次 42
3.2.2 专用发票开票限额 43
3.2.3 专用发票领购 43
3.2.4 专用发票缴销 44
3.3 专用发票开具 45
3.3.1 专用发票开具要求 45
3.3.2 专用发票开具范围 45
3.3.3 专用发票作废处理 46
3.4 专用发票不得抵扣的规定 46
3.4.1 不得抵扣的情形 46
3.4.2 暂不得抵扣的情形 47
3.4.3 丢失已开具专用发票的发票联和抵扣联 47
3.5 红字发票开具 48
3.6 税务机关代开专用发票 49
3.7 增值税发票升级版 50
3.7.1 推行范围 51
3.7.2 发票使用 51
3.7.3 系统使用 51
3.8 专用发票认证 52
3.8.1 认证时限 53
3.8.2 已认证未按期抵扣 54
3.8.3 逾期未认证 55
3.8.4 A级纳税人取消认证 56
3.9 营改增试点纳税人发票相关规定 56
3.9.1 发票使用 57
3.9.2 发票开具 58
3.9.3 扩大取消增值税发票认证的纳税人范围 61
3.9.4 不得开具专用发票的情形 61
3.10 虚开专用发票 63
3.10.1 概述 63
3.10.2 虚开专用发票的判定 63
3.10.3 虚开专用发票的处理 65
3.10.4 善意取得虚开的专用发票 67
第4章 营改增试点实施办法 70
4.1 概述 70
4.2 纳税人和扣缴义务人 70
4.2.1 纳税人 70
4.2.2 扣缴义务人 71
4.2.3 合并纳税 72
4.3 一般纳税人 72
4.3.1 一般纳税人标准 73
4.3.2 一般纳税人登记 73
4.3.3 可不登记为一般纳税人的情况 76
4.3.4 可登记为一般纳税人的情况 77
4.4 征税范围 78
4.4.1 应税行为是发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 78
4.4.2 应税行为是属于《销售服务、无形资产、不动产注释》范围内的业务活动 81
4.4.3 应税服务是为他人提供的 82
4.4.4 例外情形 84
4.5 税率和征收率 86
4.5.1 增值税税率 86
4.5.2 增值税征收率 88
4.6 应纳税额的计算 88
4.6.1 一般计税方法 89
4.6.2 简易计税方法 108
4.7 纳税义务发生时间、纳税地点和纳税期限 109
4.7.1 纳税义务发生时间 109
4.7.2 纳税地点 112
4.7.3 纳税期限 112
4.8 税收减免的处理 113
4.8.1 一般规定 113
4.8.2 起征点 115
4.9 征收管理 118
4.9.1 征收机关 118
4.9.2 零税率退(免)税 118
4.10 试点前发生的业务 119
4.11 营改增会计处理 120
4.11.1 会计科目设置 120
4.11.2 一般会计处理方法 121
4.11.3 适用差额征税的会计处理方法 130
4.12 其他 133
4.12.1 扣缴手续费 133
4.12.2 原征营业税的项目 134
第5章 不动产和无形资产涉税要点 135
5.1 转让不动产 135
5.1.1 概述 135
5.1.2 纳税人 136
5.1.3 计税方法(除其他个人) 136
5.1.4 其他个人 146
5.1.5 差额凭证 149
5.1.6 发票开具 150
5.1.7 纳税义务发生时间 150
5.1.8 纳税地点 150
5.1.9 税收优惠 151
5.2 不动产经营租赁 151
5.2.1 概述 151
5.2.2 纳税人 152
5.2.3 计税方法 153
5.2.4 发票开具 159
5.2.5 纳税义务发生时间 159
5.2.6 纳税地点 160
5.2.7 税收优惠 161
5.2.8 其他 161
5.3 不动产分期抵扣 162
5.3.1 概述 162
5.3.2 可抵扣不动产范围 162
5.3.3 分期抵扣方法 165
5.3.4 管理要求 176
5.4 销售无形资产 176
5.4.1 概述 176
5.4.2 纳税人 176
5.4.3 计税方法 177
5.4.4 税收优惠 178
第6章 老营改增行业要点 180
6.1 交通运输服务 180
6.1.1 概述 180
6.1.2 纳税人 180
6.1.3 计税方法 182
6.1.4 税收优惠 183
6.1.5 纳税义务发生时间 184
6.1.6 纳税地点 184
6.2 邮政服务 185
6.2.1 概述 185
6.2.2 纳税人 185
6.2.3 计税方法 186
6.2.4 纳税义务发生时间 186
6.2.5 纳税地点 186
6.3 电信服务 187
6.3.1 概述 187
6.3.2 纳税人 187
6.3.3 计税方法 188
6.3.4 税收优惠 190
6.3.5 纳税义务发生时间 190
6.3.6 纳税地点 190
6.4 现代服务 191
6.4.1 概述 191
6.4.2 纳税人 192
6.4.3 计税方法 199
6.4.3 税收优惠 205
6.4.4 纳税义务发生时间 206
6.4.5 纳税地点 206
第7章 建筑业营改增要点 209
7.1 概述 209
7.2 纳税人 210
7.2.1 建筑服务 210
7.2.2 跨县(市、区)提供建筑服务 211
7.2.3 其他 212
7.3 计税方法 213
7.3.1 销售额 213
7.3.2 建筑工程老项目 214
7.3.3 一般纳税人 216
7.3.4 小规模纳税人 219
7.3.5 会计处理 219
7.3.6 扣除凭证 221
7.3.7 预缴管理 222
7.3.8 罚则 222
7.3.9 其他 223
7.4 清包工与甲供材 225
7.4.1 清包工 225
7.4.2 甲供材 226
7.5 纳税义务发生时间 229
7.6 纳税地点 230
7.7 发票开具 230
7.8 税收优惠 230
7.9 其他 230
第8章 房地产业营改增要点 232
8.1 概述 232
8.2 纳税人 233
8.3 一般纳税人征收管理 234
8.3.1 销售额 234
8.3.2 计税方法 237
8.3.3 会计处理 241
8.3.4 进项税额 244
8.3.5 发票开具 245
8.4 小规模纳税人征收管理 246
8.4.1 销售额 246
8.4.2 发票开具 247
8.5 纳税义务发生时间 247
8.6 纳税地点 248
8.7 其他 248
第9章 金融服务营改增要点 249
9.1 概述 249
9.2 纳税人 250
9.2.1 贷款服务 250
9.2.2 直接收费金融服务 251
9.2.3 保险服务 251
9.2.4 金融商品转让 251
9.3 计税方法 252
9.3.1 贷款服务 252
9.3.2 直接收费金融服务 255
9.3.3 保险服务 256
9.3.4 金融商品转让 257
9.3.5 融资性售后回租业务 258
9.3.6 简易办法计税 261
9.3.7 其他 262
9.4 纳税义务发生时间 263
9.5 纳税地点 263
9.6 纳税期限 263
9.7 税收优惠 264
9.7.1 免征增值税的项目 264
9.7.2 营业税制度下免征、不征但增值税不免征的项目 270
第10章 生活服务营改增要点 271
10.1 概述 271
10.2 纳税人 272
10.2.1 文化体育服务 272
10.2.2 教育医疗服务 272
10.2.3 旅游娱乐服务 273
10.2.4 餐饮住宿服务 273
10.2.5 居民日常服务 274
10.2.6 其他生活服务 274
10.3 计税方法 275
10.3.1 文化体育服务 275
10.3.2 教育医疗服务 276
10.3.3 旅游娱乐服务 276
10.3.4 餐饮住宿服务 280
10.3.5 居民日常服务 284
10.3.6 其他生活服务 284
10.4 纳税义务发生时间 284
10.5 纳税地点 285
10.6 税收优惠 285
第11章 营改增对企业的影响 292
11.1 营改增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影响 292
11.1.1 加强企业全方位改造 292
11.1.2 加强财务管理 292
11.1.3 充分利用税收优惠政策 293
11.1.4 注重专用发票的取得 293
11.1.5 注意合同的修改 293
11.1.6 做好企业架构的调整 293
11.1.7 做好税收筹划 293
11.2 营改增对企业税负的影响 294
11.2.1 分析 294
11.2.2 应避免的误区 294
11.3 营改增对企业利润及所得税的影响 295
11.3.1 营改增对企业利润的影响 295
11.3.2 营改增对企业所得税的影响 297
附录A增值税纳税申报表 301
附录B营改增后可以差额纳税、简易计税方法等汇总 312
营改增政策目录 319
参考文献 321
后记 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