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的话 1
导言 1
第一章 马克思政治哲学语境中“阶级”概念的阐释视角与原则 9
第一节 政治经济学批判 9
一、政治哲学的两个向度 10
二、“规范政治哲学”的颠覆与历史唯物主义的运思 13
三、政治经济学批判与政治哲学话语建构 21
第二节 拜物教批判 27
一、“资本主义政治的特殊性” 28
二、“资本主义政治的经济性” 31
三、拜物教批判的阶级意识维度 35
第三节 财产权批判 38
一、财产权:从自由的确证到贫困的责难 38
二、“历史地”考察财产权 42
第二章 马克思文本语境中阶级概念的总体内涵 46
第一节 “前”马克思的阶级概念谱系学考察 46
一、古希腊时期的“阶级”观念 48
二、近代时期的“阶级”观念 52
第二节 阶级概念阐释的难度与形成要素 59
一、难度 60
二、形成的主客观因素 63
第三节 “阶级人”与阶级概念的多重维度 68
一、逻辑起点与真实主体 68
二、“阶级”的纵向维度与横向维度 76
第四节 “深入历史的本质一度中”的阶级政治 84
一、阶级斗争的存在论根基与实质 85
二、经济的政治:阶级政治的建构 89
三、常规与断裂处的阶级政治 96
第三章 历史唯物主义“阶级”概念在当代的理论与现实境遇 106
第一节 现实之维: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变迁的社会影响 107
一、协作、手工与现代工业 107
二、社会存在:福特主义到后福特主义 111
第二节 形上之维:后形而上学时代的哲学转型 117
一、从形而上学到后形而上学时代 117
二、后形而上学转向中政治思维的挑战与变更 122
第三节 历史之维:进步主义的“质疑” 127
一、进步主义的确立及其当代“遭遇” 129
二、历史唯物主义在何种意义上理解“进步” 138
第四节 实践之维:从阶级革命到新社会运动 142
一、“1968,五月风暴”:新旧社会运动的分水岭 143
二、“新社会运动”的认知定位:基于六个特点的分析框架 146
第四章 历史唯物主义“阶级”概念的当代理解及其反思 155
第一节 逃离“生产”的“阶级分析”:韦伯与伯恩施坦 158
一、“生产”到“市场”:韦伯对阶级分析的语境置换 158
二、社会主义仅仅是一种“规范”:伯恩施坦的政治规划 166
第二节 基于“福特主义时代”的阶级“解构” 168
一、爱德华·汤普森的“社会一文化”的阶级观 171
二、尼科斯·普兰查斯的“结构主义”的阶级观 175
三、郝伯特·马尔库塞的“人本主义”的阶级观 178
第三节 “后福特主义时代”的阶级“终结” 180
一、继续远离“生产”的分析马克思主义的阶级观 181
二、“话语解构”的后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概念 188
三、从“对立”到“对抗”:消解阶级政治的“社会”概念 192
第四节 瓦解“经济主义的政治模式”:去阶级化的核心策略 199
一、列宁的“政治优先性”开启 201
二、葛兰西的“集体意志”的主体构造 203
三、“偶然性逻辑”的确立与批判 207
第五节 资本逻辑形态的嬗变:对“阶级解构”的一个反驳 212
一、“中断手稿”的续写与反思 213
二、社会冲突“场域化”与资本形态的“多元化” 217
三、重返“阶级话语”的理论召唤 219
第五章 勘定“去阶级化”的激进民主政治与马克思政治哲学诉求 223
第一节 “去阶级化”的后马克思主义激进民主政治的构想 223
一、基本判定 224
二、激进民主构想对社群主义的批判 229
第二节 激进政治哲学对自由主义的批判 232
一、语境主义的批判 233
二、透过维特根斯坦重审 237
三、走向一种竞争性的多元民主 240
第三节 “去阶级化”的规训统治与总体性批判 245
一、“事物化”与规训的“物质形态” 246
二、“物化”与规训的“观念形态” 249
三、“总体性批判”与西方激进左翼的理论限度 253
第四节 激进民主政治路向的再反思:一种建设性思路 257
一、置于“实践智慧”语境的重审 258
二、“政治解放”的价值重塑及其“理论功绩” 261
三、汲取的不是结论而是其思考的能力 265
第五节 走向人类解放:马克思的阶级政治的终极追求 269
一、阶级革命:理性的构造抑或社会结构性的对立 271
二、阶级解放:超越自由主义的人的自由实现之途 275
结语 280
主要参考书目 284
后记 2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