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山东海洋文化的环境基础 1
山东半岛:中国最大的半岛 3
山东半岛沿海岛屿、港湾与渔业资源 7
庙岛群岛:中国北方最大的群岛 11
第二章 悠久的海洋历史 17
东夷文化:华夏海洋文化的渊薮 19
“海王之国”:先秦海洋文化的中心 23
汉唐帝国海洋经略的东方重镇 25
宋元帝国海洋经略的南北通衢 28
明清帝国海洋经略的京畿门户 32
第三章 绮丽的海陆景观 37
黄河入海口:海—陆文明交汇的地标 39
贝壳堤岛:海—陆变迁的世界奇观 42
莱州湾:渔盐文化的集聚区域 45
蓬莱阁:滨海“天下第一阁” 47
庙岛群岛:千古憧憬的“海上仙山” 51
成山头:探向东海的“东极之地” 53
昆嵛山:“海上诸山之祖” 56
崂山:“海上名山第一” 59
灵山岛:我国北方最高的“仙岛” 63
琅琊台:我国最古老的“海滨天文台” 66
天台山:东海岸上的“登仙之台” 69
第四章 神奇的海洋信仰 73
四海海神:以山东为中心的海神信仰 75
东海神祠祀:历代中原王朝的“国家级”祭祀 77
东海龙宫:民间信仰传说中四海龙王的“总府” 80
海中“蓬莱”:自古海洋信仰中的“神山仙岛” 81
齐人邹衍的“大瀛海”学说与海上方士的盛行 86
秦皇、汉武巡海求仙活动 88
“八仙过海”:海洋神仙传说故事 90
“秃尾巴老李”:伴随山东人“闯关东”的“山东龙” 93
庙岛显应宫:妈祖信仰北方传播的海上中心 96
龙王·仙姑·娘娘:山东地方性海神信仰 100
第五章 丰富的渔盐文化 105
“官山海”:中国最早的国营渔盐制度 107
盐宗宿沙:华夏共同的盐神崇拜 110
山东半岛的渔盐文化遗迹 112
渤海湾—莱州湾畔的渔盐文化 115
黄海—胶州湾畔的渔盐文化 119
海洲湾畔的渔盐文化 122
烟台—威海的特色海产与美食 128
第六章 繁盛的航运与贸易 135
先秦齐国海洋经略中的“舟楫之便” 137
庙岛群岛:海上漕运与贸易的枢纽 140
环胶州湾:半岛南岸的海上贸易中心 148
胶莱运河:世界最早的通海运河 150
通江达海:清代山东人的航海商业贸易 155
第七章 广泛的海外交流 161
“琅瑯稻”:山东半岛稻作文化的海路东传 163
“鲁缟齐纨”:海—陆“丝绸之路”的丝绸故乡 165
徐福东渡:海上交流的千古佳话 167
“登州海道”上穿梭的中外封贡使团 171
“登州海道”上天妃、田横信仰的东传 178
东晋法显返航登陆崂山 182
日本圆仁游历山东半岛 184
新罗崔致远羁泊山东半岛 186
“赤山法华院”与山东沿海的新罗侨民 189
苏禄三王入贡与德州苏禄国后裔 194
明代莱州知州越秩出使诏谕日本 197
清代胶州人王垓出使册封琉球 199
第八章 重要的港口商埠 203
琅琊港:先秦秦汉“第一港” 205
登州港:唐代北方“第一港” 208
密州板桥镇:宋代北方“第一港” 210
明清时代的环胶州湾港群 215
烟台港:近代山东开埠“第一港” 222
青岛港:现代中国北方第一世界大港 226
第九章 多彩的海洋民俗生活 231
船、网、钩:海上作业的传统智慧 233
“海碰子”:潜海作业的传统“绝技” 239
言行禁忌:渔家生活的“安全宝典” 241
渔家号子:渔民劳作的“音乐创作” 245
洗海澡:海滨的亮丽风景 249
“吃蛤蜊—喝啤酒”:海滨市民的“特色嗜好” 251
“铁锅饼子熬小鱼”:沿海渔民的“风味大餐” 253
点点渔灯:渔家的元宵灯会 255
祭海节会:渔民社会的吉利诉求 258
第十章 神圣的海防文化 265
山东半岛:历代“海上国门” 267
先秦吴齐琅瑯湾大战 270
汉朝水军渡海东征 272
隋朝水军渡海东征 274
唐朝水军渡海东征 275
乌胡镇:汉唐“海上国门” 277
刀鱼寨:宋代“海上国门” 279
宋金唐岛湾大战 281
蓬莱水城:明代“海上国门” 283
明代山东沿海的抗倭斗争 286
明清山东沿海的卫所体系 288
刘公岛:晚清“京师门户” 292
晚清胶澳—青岛设防 294
人民海军北海舰队驻防青岛 296
第十一章 浪漫的海洋文学 299
“蓬莱海市”的叹赏 301
海洋旅赏与生活的吟唱 310
明朝贡使沙门岛上咏天妃 316
清代文人宦游路上赞“海味” 320
古代人笔下的海洋传说故事 324
现代人笔下的滨海城乡风情 329
第十二章 发达的海洋科技教育 341
我国第一个海洋观象台 343
我国第一个海洋水产博物馆 345
我国现代海洋科学研究的中心 347
我国现代海洋人才培养的摇篮 349
主要参考文献 352
后记 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