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政治篇 1
解放思想、拨乱反正二三事&梁超文 1
改革开放后的首届区人代会及其设立的第一个代表联组&陈乐新 6
区政协恢复活动&罗小莉整理 9
三十年来的海珠普法&詹梦霞 11
落实侨房政策工作回顾&李淑婵 钟明慧整理 15
离休干部事迹片断&黄广生 19
改革创新篇 25
合并街道深化城市管理体制改革&蒙启明 25
“城中村”的改制工作&蒙启明 28
海珠区大胆尝试“农转居”人员参加社会保险&钟智军 32
敢为人先求发展——原南华西街领导人访谈录&戴柱贤 罗源整理 35
街道企业经历的风风雨雨&陈谊 43
率先实现环卫市场化管理&陈伟谦 46
海珠区慈善会的发展&戴柱明整理 50
海珠区退管中心的建立和自管互助服务网络的形成&钟智军 53
全市第一个创业培训特色项目&钟智军 55
就业服务管理中心和失业人员档案库的建立&钟智军 57
经济发展篇 59
民营企业从“有益补充”到“半壁江山”&周毅瑜 59
异军突起的乡镇企业&胡进来 63
架起连接科技与经济的桥梁&吴远宏 崔健樑 68
中大布匹市场的形成与发展&海珠区政协社会法制文史委整理 73
最早的“三来一补”企业海珠区手表装配厂&陈乐新 76
创汇大户镇泰海珠有限公司&赵安克 82
挂靠企业的盛衰&陈劲研 85
为他人作嫁衣裳的婚纱街&谭志勇 89
全市第一家大型区级购物中心&钟梅芳 93
全国第一家农民集资兴建的星级大酒店&梁钜铨 99
华南汽贸广场的发展&邬小玲 104
洪德路女人街的商海浮沉&陈炳恒 107
城乡建设篇 113
工业大道的变迁&陈启泽 113
马涌整治换新颜&陈妍 116
海珠农民告别饮用河涌不洁水&黎志超 118
综合治理的硕果——庄头公园&陶丹丹 121
宝岗大道的规划与开通&洪小玲 125
重建中山大学北门&张波 李雪云 蓝婉娜 周爱芬 129
雨后春笋般的住宅建设&陈达良 132
全市第一个农民新村——仑头新村&巫丽霞 135
保护有广州“南肺”之称的万亩果林&蒙启明 140
全国街道之星南华西街&梁国华 145
连接海珠区的跨江大桥&黄竹如 150
滨江路成为城市建设新亮点&李信恒 153
广州国际会议展览中心落户海珠区&岑卓超 159
记广府特色水乡小洲村&刘欣欣整理 163
开通新滘南路&卫泽佳 166
广重社区的变化&李满红 170
基立街延春楼建设琐忆&曾智勇 173
社会事业篇 175
创建首批“全国科普示范城区”&陈诗韵 175
记洪德路开展“科普一条街”活动&陈乐新 180
发展中的海珠区科技产业基地&何晶晶 182
海珠区体育事业30年掠影&吴旭东 186
迈入国家级示范性高中的广州五中&林拱标 191
南武中学改造工程亲历&冯穗文 194
忆九十七中学创等级学校的日子&郑文勉 199
民办瑞宝花园小学的发展&梁雅 张静宜 周汉灵 204
“小海燕”艺术团拾萃&廖伟忠 209
“小天使”交响乐团&龙雄 李淑婵整理 213
“小海豚”科普馆的诞生&岳敏 218
修复邓氏宗祠述要&罗湘君 潘剑芬 222
孙中山大元帅府旧址保护&庞梓浩整理 225
新成大和尚与海幢寺重兴&王挺 228
“十香园”重修&海珠区政协社会法制文史委整理 232
“哥德堡号”造访海珠区前后&海珠区政协社会法制文史委整理 237
“微创”技术进入区级医院&朱慧明 244
搏击非典的排头兵&符宏威 247
创建全国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刘仕青 251
率先建成有线电视网络&曾洁芳 高晓云 258
陈玉英与舞蹈《老火靓汤》、《哈罗!靓姨》&申思 261
广州市第一个书画、摄影艺术之乡&植中原 265
首届“广州岭南书画艺术节”在海珠区举办&涂强整理 269
创作中国最大扇面画《十色天香》&严永满 272
人物风采篇 275
何善衡与他捐资兴建的石溪中医院&马哲河 郭朝阳 275
何耀光的海珠慈善足迹&戴柱明整理 278
印尼归侨游汉光&谢咏 冼瑶萍 281
广州市荣誉市民梁仲彭&曾洁芳 286
记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的模范夫妻卢伯胜、钟燕明&康军 290
海珠区获奥运金牌第一人——张洁雯&梁钜铨 何国明 严绮娜整理 296
海珠区走出的女单世界冠军谢杏芳&杨敏 300
旋志强纪事&杨俊生整理 304
全国模范教师郑贤&周淑仪 312
全国杰出党员志愿者赵广军&江南中街道党工委 办事处整理 317
志愿精神照亮生命旅程——林道轩的自述&林道轩 325
附:改革开放以来海珠区属单位获全国先进(优秀)称号大事记&俞永生整理 334
后记 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