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人口学研究》PDF下载

  • 购买积分:12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王学义著
  • 出 版 社: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6
  • ISBN:9787550422773
  • 页数:326 页
图书介绍:本书研究主题为狭义区域人口学,依据区域人口学的概念界定、研究对象、研究范围、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以及相关基础理论来设计本书的内容框架。本书着重介绍区域人口学的基本原理,主要通过PRED系统协调性来阐述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基本关系,确立区域人口学研究的理论内涵。本书对于解决我国区域性人口发展与经济发展的矛盾、协调二者间的关系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指导意义,具有较大出版价值。

第一章 引论 1

第一节 区域人口学的形成和发展 1

一、区域人口学形成的现实基础 1

二、区域人口学在国内外的应用研究 3

第二节 区域人口学的内容框架和研究方法 6

一、区域人口学的概念、基本范畴、主要内容 6

二、区域人口学的研究方法 8

第三节 区域人口学的理论基础 9

一、现代西方经典人口理论 9

二、区域可持续发展理论 11

三、区域人口学相关学科理论 16

第四节 中国行政区划和基本人口状况 18

一、行政区划 18

二、区域基本人口状况 19

第二章 区域PRED系统与协调性 23

第一节 区域PRED系统相关关系 23

一、PRED系统的基本描述 23

二、区域PRED系统与区域人口均衡发展 24

三、区域PRED系统与区域可持续发展 25

第二节 省级区域PRED系统协调性评估 26

一、区域PRED系统协调性评估理论方法 26

二、协调性评估实证 30

第三节 市级区域PRED系统协调性评估 41

一、核心评价指标选取及赋权 41

二、PRED系统协调性评价 43

第三章 区域人口转变与经济社会影响 48

第一节 人口转变理论与区域人口转变研究的问题 48

一、人口转变论及对人口转变后果的研究 48

二、区域人口转变研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52

第二节 区域人口政策调整与人口转变 54

一、研究区域、数据来源及抽样调查总和生育率 54

二、基于总和生育率的生育政策调整方案 56

三、生育政策完善下户籍人口变动趋势 67

四、生育政策完善下人口年龄结构变动趋势 75

第三节 区域人口转变及其经济社会影响分析 84

一、研究区域与说明 84

二、人口再生产类型转变形势与特点 84

三、人口素质转变形势与特点 86

四、人口结构转变形势与特点 90

五、人口转变的经济社会影响分析 94

第四章 区域人口现代化与经济社会发展 96

第一节 人口现代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系统分析 96

一、系统含义及系统构成 96

二、系统的可协调性、可持续性 99

第二节 人口现代化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 100

一、指标体系构建的意义、原则及思路 100

二、指标体系的构建 101

第三节 国家人口现代化与经济社会发展互动支撑能力评估 104

一、人口现代化系统与经济社会发展系统综合值 104

二、国家人口现代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的互动支撑能力评估 108

第四节 区域人口现代化与经济社会发展互动支撑能力评估 112

一、东、中、西部地区的互动支撑能力评估 112

二、省级区域的互动支撑能力评估 114

第五节 人口现代化与经济社会统筹发展路径 120

一、制定和完善统筹发展战略规划 120

二、建立统筹发展的动力机制 120

三、持续强化主体功能区和人口功能区建设 121

四、建立和完善统筹发展的创新支撑体系 122

第五章 区域人口分布与人口发展功能区 124

第一节 人口分布、人口发展功能区的基本理论 124

一、人口分布理论 124

二、人口发展功能区理论 125

第二节 区域人口分布的空间实证分析 127

一、研究区域及相关文献梳理 127

二、人口分布的空间自相关分析 128

三、人口分布与地形因子的空间计量学分析 132

四、研究结论 137

第三节 区域流动人口分布以及城乡人口分布与城镇化发展 139

一、中国各省流动人口分布分析 139

二、中国各省城乡人口分布与城镇化发展 141

第四节 区域人口集聚分布与人口社会管理风险 147

一、研究区域与说明 147

二、人口集聚分布趋势与人口社会管理风险 148

三、人口集聚的人口社会风险预警 153

四、政策建议 158

第五节 区域人口发展功能区实证分析 160

一、研究区域选择与概况 160

二、人口功能区评价的基础依据和指标体系 160

三、基于因子分析的人口功能区研究 163

四、因子分析划分地方人口发展功能区的适应性 173

第六章 区域和城市系统经济人口承载力与影响因素研究 175

第一节 引论 175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175

二、研究内容框架 177

三、概念界定与研究对象 178

第二节 我国区域经济人口承载力估计与预测 183

一、我国省域人口与经济发展现状 183

二、我国四大区域经济人口承载力 188

第三节 我国城市经济人口承载力估计与影响机制研究——以省会为例 199

一、我国人口城镇化的背景 199

二、省会城市人口与经济现状 202

三、经济人口承载力影响因素分析 204

第七章 区域人口竞争力与提升策略 215

第一节 人口竞争力的基本理论 215

一、基本概念阐释 215

二、主要评价标准、指标和体系 216

第二节 区域人口竞争力的实证分析 217

一、区域人口竞争力评价方法 218

二、区域人口竞争力评价指标 219

三、区域人口竞争力评价结果及水平聚类 221

第三节 区域城市人口竞争力:基于“北改”案例 226

一、研究区域选择与概况 226

二、研究区域的人口竞争力分析 228

三、基于“北改”实证的区域人口竞争力提升策略 239

第八章 区域人口发展规划与执行评估 242

第一节 区域人口发展规划 242

一、区域人口发展规划的基本描述 242

二、区域人口发展规划示例 244

第二节 区域人口发展规划执行评估 260

一、区域人口发展规划执行评估的基本描述 260

二、区域人口发展规划执行评估报告 262

第九章 区域人口发展监测指标与模型方法 267

第一节 人口发展监测相关研究 267

一、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267

二、人口发展监测相关研究状况 268

第二节 区域人口发展监测模型方法 270

一、国内外人口发展监测指标体系及其构建方法 270

二、区域人口发展监测指标体系构建 279

第三节 区域人口发展监测指标、模型应用 283

一、研究区域、评价要素及指标的赋权处理 283

二、数据及方法 285

三、人口发展内部要素及其与外部因素的相关性分析 287

第十章 区域人口发展的经验模式 296

第一节 天津滨海新区模式:人口均衡发展 296

一、人口均衡发展的基本概念 296

二、滨海新区人口均衡发展模式 297

第二节 成都模式:城乡人口统筹发展 301

一、城乡人口统筹发展的基本概念 301

二、成都城乡人口统筹发展的模式 302

第三节 长三角、珠三角模式:区域人口协作发展 307

一、区域人口协作发展的基本概念 307

二、长三角、珠三角区域人口协作发展的模式 308

参考文献 314

附录 318

附录1预测模型及参数设置 318

附录2区域人口集聚风险评价模型方法 324

后记 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