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电影史 英文 影印第3版》PDF下载

  • 购买积分:21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美)大卫·波德维尔,(美)克里斯汀·汤普森著
  • 出 版 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 出版年份:2016
  • ISBN:9787550262966
  • 页数:780 页
图书介绍:本书为电影教科书,是全球高校影视专业使用最为普遍的一本。从1994年出版以来已经被翻译为六种语言,并修订出版了三个版本。其在内容上浩繁渊博,上至电影诞生,下至21世纪的3D时代,从剧情片、纪录片到先锋实验电影,将百年电影发展史娓娓道来。在结构上则力求系统周详、清晰,以年代和国家、地区为坐标,论述各个时期、区域内世界电影的发展动向。此次影印出版的第3版,扩充了对亚、非、拉等地区,特别是中国电影的研究篇幅,体现了世界电影发展的新趋势。同时,新增了深度解析等独具特色的板块,在纵向梳理电影发展整体线索之余,又在横向上针对电影产业链条上的各个部分进行深入分析,可谓点面结合。影印版保留了原著的版式和索引部分,可以最大程度地满足想要参考、学习和收藏原著的读者们的需要。

第一部分 早期电影 1

第一章 电影的发明与电影的早期:1880年代—1904 3

电影的发明 4

电影诞生的先决条件 4

重要的电影先驱 5

电影发明的国际化进程 6

早期电影制作和放映 11

景观片、时事片和剧情片 11

创造一种吸引人的节目 11

深度解析:电影在世界范围内的扩张:一些典型例子 12

法国电影工业的成长 12

深度解析:乔治·梅里爱,电影魔术师 14

英国与布莱顿学派 14

美国:行业竞争和爱迪生的东山再起 17

参考文献 21

第二章 电影的国际化扩张:1905—1912 22

欧洲的电影制作 22

法国:百代与高蒙 22

意大利:依赖于奇观电影的成长 24

丹麦:诺帝斯克和奥尔·奥尔森 25

其他国家 26

极力扩张的美国电影工业 26

镍币影院的兴盛 26

独立制片与电影专利公司的对抗 28

社会压力与自我审查 29

长片的兴起 30

明星制 30

电影中心移向好莱坞 31

叙事的清晰度问题 31

走向古典叙事的早期步伐 32

一种国际化风格 39

深度解析:动画片的开端 40

参考文献 42

第三章 民族电影、好莱坞古典主义与第一次世界大战:1913—1919 43

美国电影占领全球市场 44

民族电影的兴起 45

德国 45

意大利 46

俄罗斯 47

深度解析:系列片的短暂繁荣 49

法国 50

丹麦 51

瑞典 52

古典好莱坞电影 55

大制片厂开始形成 55

操控电影制作 56

1910年代的好莱坞电影制作 57

电影与电影制作者 59

深度解析:欧洲电影精确的场面调度 59

美国动画片的流水线化 64

出产电影较少的国家的制片倾向 65

参考文献 67

第二部分 无声电影后期:1919—1929 68

第四章 1920年代的法国电影 71

“一战”后的法国电影工业 71

来自进口影片的竞争 71

电影工业内部的矛盾 72

陈旧的制作设施 72

战后重要的电影类型和电影人 73

法国印象派运动 74

印象派与电影产业的关系 74

法国印象派电影年表 75

印象派电影理论 76

印象派电影的形式特征 77

法国印象派的终结 84

电影制作者走向自己的拍片方式 84

电影工业内部的问题 85

参考文献 86

第五章 1920年代的德国电影 87

“一战”之后德国的处境 87

战后德国电影的类型与风格 88

奇观电影 89

德国表现主义运动 89

德国表现主义电影年表 90

室内剧 95

德国电影在国外 96

1920年代中期到晚期的重要变化 97

德国片厂的技术更新 97

通货膨胀结束 98

表现主义运动的终结 99

新客观派 100

深度解析:G.W.帕布斯特与新客观派 102

出口与古典风格 102

参考文献 104

第六章 1920年代的苏联电影 105

战时共产主义时期的困难处境:1918—1920 105

新经济政策下的复苏:1921—1924 109

日益增强的国家控制和蒙太奇运动:1925—1930 110

电影工业的成长与电影输出 110

构成主义的影响 111

新一代:蒙太奇电影制作者 113

苏联蒙太奇运动作品年表 114

蒙太奇电影人的理论写作 115

苏联蒙太奇电影的形式与风格 116

其他苏联电影 124

第一个五年计划与蒙太奇电影运动的终结 125

参考文献 127

第七章 无声电影后期的好莱坞电影:1920—1928 128

连锁影院与产业扩张 129

垂直整合 129

电影宫 130

三大与五小 130

美国电影制片人与发行人协会 131

制片厂电影制作 132

风格与技术变化 132

1920年代的大预算电影 134

新投资与大片 137

类型与导演 138

深度解析:1920年代的无声喜剧 139

好莱坞的外国电影人 143

为非裔美国观众拍摄的电影 148

排片节目组合上的动画部分 149

参考文献 151

第八章 1920年代的国际潮流 152

“电影欧洲” 152

战后仇恨的消退 152

建立合作的具体步骤 153

合作中断 154

“国际化风格” 155

风格化特征的融合 155

卡尔·德莱叶:欧洲导演 156

主流工业之外的电影实验 158

抽象动画片 158

深度解析:“艺术电影”机制的扩散 159

达达电影制作 161

超现实主义 163

纯电影 164

抒情纪录片:城市交响曲 165

实验性叙事 167

纪录长片异军突起 169

国际商业电影制作 170

日本 170

英国 171

意大利 172

一些出产电影较少的国家 173

参考文献 174

第三部分 有声电影的发展:1926—1945 175

第九章 有声电影的兴起 177

有声电影在美国 178

华纳兄弟与维他风 178

采用片上录音 178

声音与电影制作 179

深度解析:早期有声技术与古典风格 180

德国挑战好莱坞 184

瓜分国际市场 184

德国有声片时代初期 185

苏联追寻自己的有声片发展之路 188

有声技术的国际化发展 190

法国 190

英国 191

日本 192

全世界影院安装有声设施 193

跨越语言障碍 193

参考文献 194

第十章 好莱坞制片厂制度:1930—1945 195

电影工业的新结构 196

五大 196

深度解析:海斯法典:好莱坞的自我审查 198

三小 198

独立制片 200

1930年代的放映实践 200

好莱坞持续的创新 201

声音录制 201

摄影机运动 202

特艺彩色 202

特效 203

摄影风格 205

大导演们 206

老一代导演 206

新一代导演 208

深度解析:《公民凯恩》与《安贝逊大族》 209

新移民导演 210

电影类型的创新和变化 210

歌舞片 210

神经喜剧片 211

恐怖片 213

社会问题片 213

歹徒片 214

黑色电影 215

战争片 216

动画片和制片厂制度 217

参考文献 218

第十一章 其他制片厂制度 219

配额充数片与战时的压力:英国制片厂 219

英国电影工业的壮大 219

影片输出的成功 221

希区柯克的惊悚片 222

危机与复兴 222

战争的影响 224

一个工业的内部创新:日本制片厂制度 226

1930年代的流行电影 226

太平洋战争 228

深度解析:1930年代的小津安二郎与沟口健二 229

印度:建立在歌舞片基础上的电影工业 235

高度零碎化的商业 235

神话片、社会片和灵修片 236

独立制作削弱片厂制度 236

中国:受困于左右之争的电影制作 237

参考文献 238

第十二章 电影与国家政权:苏联、德国、意大利:1930—1945 239

Ⅱ苏联: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与“二战” 239

1930年代初期的电影 240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教条 240

深度解析: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和《恰巴耶夫》 241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主要电影类型 242

战时的苏联电影 245

纳粹统治下的德国电影 248

纳粹政权与电影工业 248

纳粹时期的电影 249

纳粹电影的余波 253

意大利:宣传与娱乐 253

电影工业的发展趋势 253

消遣的电影 254

新现实主义? 255

参考文献 258

第十三章 法国:诗意现实主义、人民阵线与德军占领期:1930—1945 259

1930年代的电影工业和电影制作 260

制片难题和艺术自由 260

幻想和超现实主义:勒内·克莱尔、皮埃尔·普雷韦、让·维果 260

优质的片厂制作 262

法国的移民导演 263

日常现实主义 264

诗意现实主义 265

命途多舛的恋人和氛围的营造 265

让·雷诺阿的创作爆发 266

其他贡献者 268

简短的插曲:人民阵线 268

深度解析:人民阵线电影制作:《生活属于我们》与《马赛曲》 270

德军占领下及维希政府时期的法国电影制作 272

电影工业的状况 272

德军占领时期的电影 274

参考文献 276

第十四章 左派、纪录片与实验电影:1930—1945 277

政治电影的传播 277

美国 278

德国 279

比利时与荷兰 279

英国 280

1930年代后期国际左派电影的制作 281

政府与企业资助的纪录片 282

美国 282

英国 284

深度解析:罗伯特·弗拉哈迪:《亚兰岛人》与“罗曼蒂克纪录片” 285

战时的纪录片 286

好莱坞导演和“二战” 287

英国 288

德国与苏联 289

国际实验电影 290

实验叙事,以及抒情和抽象电影 291

超现实主义 291

动画片 293

参考文献 295

第四部分 战后时期:1945—1960s 296

第十五章 战后美国电影:1945—1960 298

战后变化:1946年到1948年 299

聆讯会:冷战降临好莱坞 299

派拉蒙判决 300

好莱坞片厂体系的衰落 300

生活方式的改变和充满竞争的娱乐业 301

好莱坞应对电视的方法 302

深度解析:在大银幕上看电影 303

艺术影院和汽车影院 306

挑战审查制度 307

单部影片的新动力和路演的复兴 308

独立制作的崛起 309

主流的独立制作:经纪人、明星力量和打包销售 309

剥削电影 310

边缘的独立制作 311

古典好莱坞电影制作:一种持续的传统 312

故事讲述中的复杂性与现实主义 312

风格的更替 314

老类型的新变化 314

主要的导演:几代电影人 317

制片厂时代的老手们 317

继续停留的移民导演 318

威尔斯与好莱坞的斗争 319

戏剧的影响 319

深度解析: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 320

新导演们 322

参考文献 323

第十六章 战后欧洲电影:新现实主义及其语境:1945—1959 324

战后语境 324

电影工业和电影文化 325

西德:“爸爸电影” 325

抵抗美国电影的入侵 326

艺术电影:现代主义的回归 328

意大利:新现实主义及其后续 330

意大利之春 330

新现实主义及其后续:大事记与作品选 331

界定新现实主义 333

深度解析:《风烛泪》:女仆醒来 335

深度解析:《罗马,不设防的城市》:皮娜之死 336

超越新现实主义 337

深度解析:卢奇诺·维斯康蒂与罗伯托·罗西里尼 338

西班牙的新现实主义? 340

参考文献 341

第十七章 战后欧洲电影:法国、北欧和英国:1945—1959 342

战后十年的法国电影 342

产业的复苏 342

深度解析:战后法国电影文化 343

优质电影的传统 344

老一代导演的回归 346

新一代独立导演 350

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复兴 351

深度解析:卡尔·西奥多·德莱叶 353

英国:优质电影与喜剧电影 354

电影工业中的问题 354

文学遗产和怪癖 355

在海外艺术影院的成功 357

参考文献 357

第十八章 战后非西方电影:1945—1959 358

总体趋势 358

日本 360

美军占领下电影工业的恢复 360

资深导演 361

经历战争的一代 363

苏联势力范围内的战后电影 363

苏联:从斯大林主义的高压政策到解冻时期 364

战后东欧电影 366

中华人民共和国 370

内战与革命 370

传统和毛泽东思想的结合 373

印度 373

一个混乱而多产的工业 374

民粹主义传统和拉杰·卡普尔 374

深度解析:音乐和战后印度电影 375

逆流而上:古鲁·杜特、李维克·伽塔克 376

拉丁美洲 377

阿根廷和巴西 378

墨西哥流行电影 379

参考文献 380

第十九章 艺术电影和作者身份 381

作者理论的兴起和传播 381

身份和艺术电影的发展 382

路易斯·布努埃尔 383

英格玛·伯格曼 385

黑泽明 388

费德里科·费里尼 390

米开朗基罗·安东尼奥尼 392

罗贝尔·布莱松 394

雅克·塔蒂 397

萨蒂亚吉特·雷伊 399

参考文献 402

第二十章 新浪潮与青年电影:1958—1967 403

电影工业的新需求 403

形式与风格趋向 404

法国:新浪潮与新电影 407

新浪潮 407

法国新电影与新浪潮:主要公映影片年表 408

深度解析:弗朗索瓦·特吕弗与让-吕克·戈达尔 410

新电影:左岸派 412

意大利:青年电影与通心粉西部片 414

英国:厨房水槽电影 418

德国青年电影 420

苏联与东欧的新电影 422

苏联青年电影 422

东欧的新浪潮 424

深度解析:米克洛什·杨索 429

日本新浪潮 432

巴西:新电影 434

参考文献 438

第二十一章 战后纪录片与实验电影:1945年—1960年代中期 439

走向个人化的纪录片 440

创新趋势 440

国家电影委员会和自由电影 442

法国:作者纪录片 443

让·鲁什与民族志纪录片 444

直接电影 445

美国:德鲁及其团队 445

深度解析:用于新纪录片的新技术 446

双语国家加拿大的直接电影 448

法国:真实电影 449

实验电影和先锋派电影 451

深度解析:战后第一个十年:玛雅·黛伦 452

抽象、拼贴与个人表达 455

深度解析:战后第二个十年:斯坦·布拉哈格 461

成功和新的野心 462

地下电影和扩延电影 463

参考文献 469

第五部分 1960年以来的当代电影 470

第二十二章 好莱坞的衰落与复兴:1960—1980 472

1960年代:衰退中的电影工业 473

危机中的制片厂 473

风格和类型 474

古典制片厂风格的修正 475

识别观众 476

深度解析:新的制作和放映技术 477

新好莱坞:1960年代末到1970年代末 478

走向一种美国艺术电影 478

好莱坞掘到黄金 480

深度解析:个人电影:罗伯特·奥尔特曼与伍迪·艾伦 481

大片归来 483

深度解析:1970年代电影三巨头:科波拉、斯皮尔伯格和卢卡斯 484

好莱坞与时俱进 487

集大成者:斯科塞斯 489

独立电影的机会 490

参考文献 493

第二十三章 1960年代和1970年代的政治批判电影 494

第三世界的政治电影制作 495

革命的志向 496

政治电影类型与风格 497

拉丁美洲 497

深度解析:两部革命电影:《低度开发的回忆》与《露西娅》 501

黑非洲电影 507

中国:电影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 510

第一世界和第二世界国家的政治电影制作 511

东欧与苏联 512

西方的政治电影 515

深度解析:巴黎五月事件期间的电影活动 517

深度解析:布莱希特和政治现代主义 521

参考文献 534

第二十四章 1960年代后期以来的纪录片与实验电影 536

纪录电影 537

直接电影及其遗产 537

深度解析:弗雷德里克·怀斯曼与直接电影的传统 538

纪录片技巧的综合 540

对纪录片纪实性的质疑 542

记录动荡与不公正 544

电视时代的戏剧化纪录片 544

深度解析:事实、真相和态度:迈克尔·摩尔和埃罗尔·莫里斯 545

从结构主义到多元主义的先锋派电影 548

结构电影 549

结构电影的反响和变化 554

深度解析:1970年代和1980年代的独立动画片 555

新的融合 562

多媒体和混合语境 563

参考文献 565

第二十五章 新电影与新发展:1970年代以来的欧洲与苏联 566

西欧 567

产业中的危机 567

深度解析:电视与阿德曼动画公司 569

艺术电影的复兴:趋向浅显易懂 571

深度解析:杜拉斯、冯·特罗塔与欧洲艺术电影 577

吸引人的影像 581

深度解析:丹麦如何征服世界 586

东欧与苏联 588

东欧:从改革到革命 588

苏联:最后的解冻 592

参考文献 598

第二十六章 发展中的世界:1970年代以后的大陆和次大陆电影 599

新电影,新观众 600

非洲电影 601

北非 601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区 602

1990年代及以后的非洲电影 604

中东地区的电影制作 605

以色列 606

埃及 607

土耳其 607

伊朗:革命、复兴和隐没 608

纷争中的国家 611

迟来的电影 612

南美洲和墨西哥:中断的改革与和好莱坞的合作 613

巴西 613

深度解析:拉丁美洲文学与电影 614

阿根廷及其他地区 616

墨西哥 617

古巴与其他左翼电影 620

印度:批量制作与艺术电影 621

宝莱坞的另一面 621

合作制片和卫星电视 623

国际舞台上的印度电影 625

参考文献 626

第二十七章 崛起中的电影:1970年代以后的亚太地区 627

澳大利亚与新西兰 628

澳大利亚 628

新西兰 630

日本 632

独立电影制作:不羁的一代 632

1990年代和2000年代:破裂的泡沫与新人才的涌现 633

深度解析:日本制造:索尼的命运 634

中国大陆:两代导演和商业市场 637

经济改革和第五代 637

深度解析:致富光荣:中国电影业的复苏 639

第六代和非法电影 640

电影和市场社会主义 641

东亚新电影 643

菲律宾 645

香港 647

台湾 652

深度解析:杨德昌与侯孝贤 653

韩国 655

参考文献 658

第六部分 新媒体时代的电影 659

第二十八章 美国电影与娱乐经济:1980年代及之后 661

好莱坞、有线电视与家庭录像 662

电影工业的集中与整合 663

图表:2008年以后的全球主要媒体公司和控股机构 665

巨片心态 666

盈亏平衡线 667

大型多厅影院:放映的新方式 670

美学趋势 671

类型片 671

叙事形式与风格 673

深度解析:强化的连贯性:视频时代的一种风格 674

导演:中档选择和巨片 676

独立电影的新时代 680

图表:独立日:美国独立电影年表 681

支撑系统 684

四种趋势 686

参考文献 693

第二十九章 走向全球的电影文化 694

好莱坞占领世界? 695

媒体集团 696

合作和吸纳 696

深度解析:《侏罗纪公园》:全球电影 697

与关贸总协定战斗 698

多厅影院遍布全球 699

区域联盟与新国际电影 699

欧洲和亚洲力图参与竞争 700

媒体帝国 700

来自欧洲的全球电影 701

东亚:地区合作和拓展全球市场的努力 702

深度解读:返璞归真:“道格玛95”运动 703

离散电影 704

电影节路线 706

电影节和全球电影贸易 707

盗版碟:一个另类的发行体系 709

粉丝亚文化:擅为己用 710

参考文献 712

第三十章 数字科技与电影 713

制作电影的数字工具 714

以数字媒介拍摄 714

以胶片拍摄 716

对电影形式和风格的影响 719

图表:3-D计算机动画的崛起 720

发行和放映 722

发行 722

放映 723

新媒体、胶片和数字融合 725

宣传和零售上的改革 725

深度解析:从真实生活到第二人生:DIY与《四眼怪物》 728

参考文献 730

重要词汇 731

索引 7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