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寞”“听将令”和“曲笔”——《新青年》视野中的《狂人日记》&鲍国华 1
论鲁迅钞古碑与教育部职务之关系&陈洁 8
论《阿Q正传》的电影改编&陈伟华 16
1912~1949:西方表现主义美术在中国——以鲁迅、陈师曾、黄忏华、刘海粟、倪贻德为中心崔云伟 36
女性、牺牲与现代中国的烈士文章——从鲁迅、秋瑾到丁玲&符杰祥 60
鲁迅书简的披露过程&葛飞 79
与摩罗先生商榷有关鲁迅的“国民性”等问题&古大勇 91
近代的超克、漫长的20世纪与“竹内鲁迅”&韩琛 106
从虚妄返归真实:鲁迅生命尽处的“梦与怒”&贾振勇 124
周作人的“镜像”与“另一个鲁迅”——论1936年周作人对“鲁迅”的叙述&李玮 151
鲁迅在上海沦陷时期文学中的投影&李相银 166
文宝峰的鲁迅传播与研究&梁海军 184
《〈故事新编〉论》导论:鲁迅的“文脉”及《故事新编》的读法&刘春勇 197
论鲁迅小说中的“主义”与“问题”之争&刘长华 210
启蒙语境中“故事新编”的尝试、变奏与中断:也论《补天》&龙永干 222
“鲁迅学术史”考辨&邱焕星 236
鲁迅与“失语者”&施龙 248
从比较视野论鲁迅儿童观的先锋性&谈凤霞 261
论周作人附逆事件中的“鲁迅”因素——从佚诗《褴衫吟》说起&唐东堰 283
鲁迅在德语世界的传播与接受&谢淼 295
托洛茨基“太初为事”与鲁迅的文艺批评观&杨姿 305
再说“看”与“被看”——鲁迅、李翊云或围观的阴影&叶子 323
知识、日常、身体的权力策略——鲁迅对早期中国市民社会知识女性命运的探讨&张 娟 332
越轨的都会之恶:《阿金》的挑战&张克 344
鲁迅留日时期的历史观&张勇 357
剑指国民性:重读《死后》&朱崇科 372
从绍兴到南京:文化场域的转换与青年鲁迅的“书剑”人格建构&卓光平 384
后记 3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