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编 隶书流变概述 1
一、隶书的出现——书法的黎明 2
二、早期隶书——书法稚朴天真的儿童期 5
三、成熟隶书——灿烂的花季 13
四、汉朝以后隶书——难再昔日的辉煌 19
中编 隶书作品赏析 35
一、战国时期青川木牍 35
二、战国秦云梦睡虎地竹简 37
三、西汉 38
(一)群臣上寿刻石 38
(二)马王堆简牍书、帛书 40
(三)霍去病墓石题字 43
(四)五凤刻石 44
(五)莱子侯刻石 46
(六)连岛西汉界域刻石 47
(七)甘肃汉简 49
四、东汉 54
(一)三老讳字忌日记 54
(二)开通褒斜道刻石 55
(三)大吉买山地记摩崖 59
(四)栾镇村画像石题记 59
(五)幽州书佐秦君神道石阙铭文题字 60
(六)贤良方正残石子游残石 62
(七)祀三公山碑 63
(八)裴岑纪功碑 66
(九)景君碑 66
(十)石门颂 68
(十一)乙瑛碑 71
(十二)永寿二年二月陶瓮永寿二年三月陶瓮 73
(十三)礼器碑 75
(十四)许安国祠堂题记 77
(十五)孔宙碑 79
(十六)封龙山颂 80
(十七)华山庙碑 82
(十八)衡方碑 83
(十九)史晨碑 85
(二十)许阿瞿墓志铭 87
(二十一)夏承碑 88
(二十二)西狭颂 90
(二十三)郙阁颂 92
(二十四)熹平石经残石 94
(二十五)曹全碑 95
(二十六)张迁碑 97
五、三国曹真残碑 99
六、清代 101
(一)郑簠隶书 101
(二)金农隶书 103
(三)邓石如隶书 105
(四)伊秉绶隶书 106
(五)何绍基隶书 108
七、近现代及当代 111
(一)马一浮隶书 111
(二)来楚生隶书 113
(三)华人德隶书 114
(四)何应辉隶书 115
(五)方传鑫隶书 116
下编 隶书创作技法 118
一、基础技法 118
(一)基本笔划 119
(二)中锋行笔问题 119
(三)刀刻效果和漶泐痕迹的取舍 122
(四)字形结构 124
(五)字形的平正和欹侧 127
(六)结构中的疏密 129
(七)整体章法 131
(八)字的大小斜正在隶书章法中的作用 134
(九)简牍隶书与无波磔隶书的章法 135
二、创作的准备 135
(一)对优秀传统的了解 136
(二)独立的艺术观念 137
(三)形式 140
(四)隶书以外营养的吸收与储存 141
三、创作技法 143
(一)对笔触的体验 143
(二)找到一种艺术感觉 144
(三)对书写工具的熟练驾驭 146
(四)意象的塑造 147
(五)保持书法的法度 147
(六)保持中正的品位 149
(七)设计自己的符号 149
主要参考书目 150
后记 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