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疼痛的概念与疼痛诊疗发展史 1
一、疼痛的概念 1
二、疼痛诊疗发展史 2
第二节 疼痛分类 4
一、根据疼痛持续时间分类 4
二、根据疼痛发生的系统和器官分类 4
三、根据发生疼痛的躯体部位分类 4
四、根据疼痛的性质分类 5
五、根据疼痛的原因分类 5
六、疼痛的五轴分类法 5
第三节 疼痛诊疗的范畴和意义 5
一、疼痛诊疗的范畴 5
二、疼痛诊疗的意义 6
第四节 疼痛诊疗常用技术 7
一、诊断技术 7
二、治疗技术 7
第五节 疼痛诊疗中相关伦理 7
一、疼痛治疗中的道德规范 8
二、疼痛治疗的伦理观 8
三、告知义务和医患关系 8
第二章 疼痛的基本理论 10
第一节 概述 10
一、疼痛传入通路与调制 10
二、疼痛中枢下行调制通路 11
三、疼痛机制 12
第二节 疼痛的外周机制 12
一、初级传入纤维和伤害感受器 13
二、外周敏化 15
三、其他外周机制 18
第三节 疼痛的中枢机制 19
一、中枢敏化 20
二、脱抑制和扩大的易化 22
三、结构重组 23
第三章 疼痛诊断学 24
第一节 疼痛病史采集 24
一、病史 24
二、疼痛的原因或诱因 24
三、疼痛的特征 24
四、病程 25
第二节 疼痛患者的体格检查 25
一、头面部检查 25
二、颈项部检查 25
三、肩及上肢检查 26
四、胸、背、腹部检查 26
五、腰、骶、臀部检查 26
六、髋与下肢检查 28
第三节 疼痛的影像学诊断 29
一、X线检查 29
二、CT检查 30
三、MRI检查 30
四、ECT检查 31
五、超声波检查 32
六、医用红外热像图 32
七、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 33
第四节 疼痛的实验室诊断 33
一、血液检查 33
二、神经传导速度测定和肌电图检查 34
三、体感诱发电位 35
第五节 疼痛的测量与评估 35
一、疼痛的测量方法 35
二、疼痛的心理学评估 38
第四章 疼痛的药物治疗 39
第一节 非甾体消炎药 39
一、概述 39
二、常用药物 40
第二节 阿片类镇痛药 44
一、概述 44
二、常用药物 45
三、类阿片类镇痛药 48
四、其他药物 49
第三节 抗癫痫药 50
一、概述 50
二、常用药物 51
三、其他药物 52
第四节 抗抑郁药 53
一、概述 53
二、常用药物 54
第五节 糖皮质激素类药物 55
一、概述 55
二、常用药物 56
第六节 局部麻醉药 57
一、概述 57
二、常用药物 57
第七节 其他药物 59
一、神经破坏药 59
二、骨骼肌松弛药 60
三、可乐定 61
四、氯胺酮 61
五、维生素 61
六、胶原酶 62
七、高乌甲素 62
第五章 疼痛的神经阻滞治疗 63
第一节 概述 63
第二节 痛点注射治疗 63
一、作用原理 63
二、操作方法 64
三、注意事项 64
第三节 外周神经阻滞 64
一、眶上神经阻滞 64
二、眶下神经阻滞 65
三、颏神经阻滞 66
四、上颌神经阻滞 66
五、下颌神经阻滞 67
六、枕大、枕小神经阻滞 68
七、舌咽神经阻滞 68
八、肋间神经阻滞 69
九、肩胛上神经阻滞 70
十、坐骨神经阻滞 70
十一、膈神经阻滞 71
第四节 神经节阻滞 72
一、半月神经节阻滞 72
二、星状神经节阻滞 73
三、胸、腰交感神经阻滞 73
第五节 神经丛阻滞 75
一、颈丛神经阻滞 75
二、腹腔神经丛阻滞 76
三、骶神经丛阻滞 77
第六节 硬膜外腔神经阻滞 77
一、概述 77
二、方法 78
三、注意事项 79
第七节 蛛网膜下腔神经阻滞 79
一、概述 79
二、方法 79
三、注意事项 80
第八节 关节腔阻滞 80
一、概述 80
二、方法 81
三、注意事项 81
第六章 微创介入治疗 82
第一节 概述 82
第二节 常用治疗方法 82
一、射频治疗 82
二、等离子治疗 84
三、臭氧治疗 85
四、激光治疗 86
五、经皮旋切间盘减压治疗 86
六、神经调控治疗(中枢神经电刺激) 87
第三节 腰椎间盘突出的脊柱内镜治疗技术 89
一、腰椎相关解剖 90
二、适应证 90
三、禁忌证 90
四、操作方法 90
五、并发症 91
第四节 胶原酶化学溶解术 91
一、作用机制 91
二、适应证 91
三、禁忌证 92
四、操作方法 92
五、并发症 93
第五节 腰椎硬膜外腔镜技术 93
一、硬膜外腔相关解剖 93
二、适应证 93
三、禁忌证 93
四、操作方法 94
五、并发症 94
第六节 鞘内药物输注系统植入术 94
一、适应证 94
二、操作方法 94
三、并发症 95
第七章 疼痛的其他治疗方法 96
第一节 疼痛的物理疗法 96
一、电疗法 96
二、光疗法 99
三、超声波疗法 102
四、体外冲击波疗法 103
五、冷冻疗法 105
六、医疗体育 105
第二节 疼痛的心理治疗 106
一、影响疼痛的心理因素 106
二、心理治疗的基本方法 107
第三节 疼痛的针刀疗法 108
一、针刀疗法的机制 108
二、一般操作方法 108
三、适应证和禁忌证 109
四、注意事项 109
第四节 疼痛的中医、针灸治疗 110
一、中医治疗 110
二、针灸治疗 111
第五节 疼痛的神经外科治疗 112
第八章 头面部痛 114
第一节 概述 114
一、头痛的发生机制 114
二、头痛的分类 115
第二节 偏头痛 115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 116
二、症状与体征 116
三、分类和诊断 116
四、治疗 118
第三节 紧张性头痛 119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 119
二、症状与体征 120
三、诊断 120
四、治疗 121
第四节 丛集性头痛 121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 121
二、症状与体征 122
三、诊断 122
四、治疗 122
第五节 颈源性头痛 123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 123
二、症状与体征 124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 125
四、治疗 126
第六节 三叉神经痛 127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 127
二、症状与体征 128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 128
四、治疗 129
第七节 舌咽神经痛 131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 131
二、症状与体征 132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 132
四、治疗 132
第九章 颈、肩、上肢疼痛 134
第一节 颈椎病 134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 134
二、分型与诊断 134
三、治疗 137
第二节 颈椎间盘突出症 138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 138
二、临床分型 139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 139
四、治疗 140
第三节 肩周炎 141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 141
二、症状与体征 141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 142
四、治疗 142
第四节 肱骨外上髁炎 142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 142
二、症状与体征 143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 143
四、治疗 143
第五节 腕管综合征 143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 143
二、症状与体征 144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 144
四、治疗 144
第六节 腱鞘炎 144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 145
二、症状与体征 145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 145
四、治疗 146
第十章 胸、腹部疼痛 147
第一节 概述 147
一、病因 147
二、治疗原则 148
第二节 肋间神经痛 149
一、病因 149
二、临床表现 149
三、诊断 149
四、治疗 150
第三节 肋软骨炎 150
一、病因 150
二、临床表现 150
三、诊断 150
四、治疗 150
第四节 脊柱源性腹痛 151
一、病因 151
二、临床表现 151
三、诊断 151
四、治疗 151
第十一章 腰痛与下肢痛 152
第一节 概述 152
一、腰腿痛的病因 152
二、临床表现 153
第二节 腰椎间盘突出症 153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 154
二、症状与体征 155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 155
四、治疗 157
第三节 髋关节炎 159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 159
二、症状与体征 160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 160
四、治疗 160
第四节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161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 161
二、症状与体征 161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 161
四、治疗 162
第五节 跟痛症 163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 163
二、症状与体征 163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 163
四、治疗 164
第十二章 风湿痛与软组织疼痛 165
第一节 类风湿关节炎 165
一、病因 165
二、临床表现 165
三、辅助检查 166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 166
五、治疗 167
第二节 纤维肌痛综合征 168
一、病因 169
二、临床表现 169
三、辅助检查 170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 170
五、治疗 170
第三节 肌筋膜疼痛综合征 171
一、病因 171
二、临床表现 172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 172
四、治疗 173
第四节 强直性脊柱炎 173
一、病因 174
二、临床表现 174
三、辅助检查 175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 175
五、治疗 176
六、预后 177
第五节 痛风 177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 177
二、临床表现 178
三、辅助检查 179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 179
五、治疗 180
第十三章 神经病理性疼痛 182
第一节 概述 182
第二节 带状疱疹及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182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 182
二、症状与体征 183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 183
四、治疗 184
第三节 糖尿病性神经病变 185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 185
二、症状与体征 186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 186
四、治疗 187
第四节 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 187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 188
二、症状与体征 188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 189
四、治疗 189
第五节 其他常见神经病理性疼痛 190
一、术后疼痛综合征 190
二、幻肢痛 191
三、中枢痛 192
第十四章 癌症疼痛 194
第一节 癌痛的病因、评估与诊断 194
一、癌痛的病因 194
二、癌痛的评估与诊断 195
第二节 癌痛的治疗 197
一、癌痛的治疗原则与目标 197
二、癌痛的药物治疗 197
三、癌痛的神经阻滞与介入治疗 199
四、癌痛的PCA治疗 200
五、癌痛的其他治疗 201
六、常见癌痛综合征与顽固性癌痛的治疗 203
第十五章 手术后疼痛 206
第一节 手术后疼痛对机体的影响 206
一、术后疼痛对生理功能的影响 206
二、术后镇痛的意义 207
第二节 术后镇痛模式 208
一、预防性镇痛 208
二、多模式围术期镇痛 209
第三节 术后镇痛常用药物 209
第四节 术后镇痛的方法 211
一、静脉镇痛 211
二、硬膜外镇痛及蛛网膜下腔给药镇痛 211
三、周围神经阻滞 212
四、关节内镇痛及胸膜间局部镇痛 212
五、非药物镇痛 212
第五节 术后疼痛的管理 213
一、目标 213
二、管理模式和运作 213
三、术后镇痛患者的监护 214
四、术后镇痛宣传 214
第十六章 分娩镇痛 215
第一节 分娩疼痛的机制 215
一、分娩疼痛有关的神经分布 215
二、分娩痛的发生机制 215
三、分娩痛的特征及其对母体的影响 216
第二节 分娩镇痛对母体的影响 217
第三节 分娩镇痛对胎儿和新生儿的影响 218
一、药物代谢与胎盘屏障 218
二、麻醉性镇痛药对胎儿的影响 218
第四节 分娩镇痛的方法 219
一、椎管内神经阻滞分娩镇痛 219
二、静脉给药分娩镇痛 223
三、氧化亚氮吸入分娩镇痛 224
四、局部神经阻滞分娩镇痛 224
推荐阅读 225
中英文名词对照索引 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