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集 舟行九州 3
第一篇 第一次黄河文化浪潮 4
第二篇 九州禹贡水运图 9
第三篇 江河淮济构建的水运主航道 13
第四篇 夏商周三代的舟楫水运 16
第二集 通渠积谷 23
第一篇 徐偃王开凿我国第一条运河——陈蔡运河 24
第二篇 吴王夫差沟通江河淮三大水系 26
第三篇 魏惠王开凿鸿沟水系 29
第四篇 秦始皇开凿灵渠 35
第五篇 汉武帝引渭穿渠 38
第六篇 东汉王景王吴治理汴渠 40
第七篇 曹操修建豫东运河网 45
第八篇 曹操兴建白沟水运 47
第九篇 邓艾开通广漕渠 50
第三集 仓廪转运 55
第一篇 秦之敖仓 56
第二篇 隋代转运仓 59
第三篇 唐朝的沿河转运仓 66
第四篇 裴耀卿和刘晏对漕运的改革 73
第四集 盛世长安 79
第一篇 泛舟之役 82
第二篇 水运长安 85
第三篇 汉武大帝 88
第四篇 张骞凿空之旅 91
第五篇 丝绸之路 95
第六篇 隋唐长安 98
第七篇 唐代的丝绸贸易 102
第八篇 唐代的水路商运的兴旺 104
第九篇 长安广运潭的商品博览会 110
第十篇 大雁塔 112
第五集 飞栈连空 117
第一篇 黄河三门峡的起船号子 118
第二篇 栈道上的壁孔、牛鼻孔和底孔 122
第三篇 人门栈道 126
第四篇 立式转筒 128
第五篇 黄河古栈道修建和使用时间 131
第六篇 黄河古栈道上的历代题记 136
第七篇 黄河古栈道特点和作用 139
第六集 三门天险 145
第一篇 三门湖与黄河的诞生 148
第二篇 禹劈三门山与三门天险 151
第三篇 北魏时期三门峡黄河金三角盛产丝织品和麻布 156
第四篇 盛唐一代三门峡航道治理最为有力 159
第五篇 黄门侍郎裴耀卿在三门峡的水陆接转运输法 161
第六篇 太子宾客刘晏创制的“上门填阙船” 163
第七篇 陕州太守李齐物开凿开元新河 165
第八篇 姜师度和崔郾改良码头设备的尝试 168
第九篇 宋元明清三门峡 170
第十篇 新中国三门峡万里黄河第一坝 174
第十一篇 黄河三门峡 176
第七集 国色天香 183
第一篇 东汉洛阳 186
第二篇 班超出使西域 190
第三篇 丝绸之路上的佛教文化 196
第四篇 北魏洛阳 199
第五篇 商运日盛 202
第六篇 文化与宗教 206
第七篇 隋代洛阳 211
第八篇 唐代洛阳 215
第九篇 洛阳龙门石窟的卢舍那大佛 220
第十篇 白居易捐资疏治伊河 223
第八集 超级运河 229
第一篇 大运河开凿的缘由 234
第二篇 沟通黄淮二水的通济渠 238
第三篇 纵贯华北平原的永济渠 241
第四篇 开凿大运河征用的劳工 244
第五篇 隋炀帝三幸江南与三伐高丽 246
第六篇 隋代船舶的发展 249
第九集 东京梦华 255
第一篇 北宋航运进入黄金时代 259
第二篇 后周对开封的开发 261
第三篇 时代人物周世宗柴荣 264
第四篇 宋太祖赵匡胤 268
第五篇 南唐后主李煜 271
第六篇 宋太宗赵光义 273
第七篇 汴河是北宋立国之本 275
第八篇 开封大相国寺 282
第九篇 清明上河图 284
第十篇 活跃的水路商运 286
第十一篇 宋徽宗的花石纲之役 291
第十二篇 运河丝路 295
第十三篇 文化交流 298
第十集 扬帆江海 303
第一篇 汉武大帝远洋“丝路”的开辟 304
第二篇 汉至南朝时期的对外交往 307
第三篇 唐代的长江水运 312
第四篇 临江近海的扬州 314
第五篇 天府之国益州 317
第六篇 黄鹤楼下的江夏 319
第七篇 江南河畔苏州 321
第八篇 唐代的海外航路 323
第九篇 唐代的造船业 327
第十篇 唐代的海港 329
第十一篇 唐代的海洋潮汐研究 333
第十一集 凌波指南 337
第一篇 宋代航海用指南针的发明 339
第二篇 宋代的海外贸易与文化交流 343
第三篇 两宋的海港 346
第四篇 造船技术 349
第五篇 元代的海港 351
第六篇 空前的壮举——郑和下西洋 356
第七篇 明朝海上传入的美洲植物 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