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一 1
序二 1
英文版前言 1
壹 导言 3
绪论:旧秩序的瓦解和新秩序的建立 3
帝国秩序 4
混乱 7
共产主义的兴起 8
第一章 共产主义前的广州 11
南方边疆 11
地理环境 12
商业传统 15
广州人的多样性 19
市政当局:现代组织的构建 22
革命的摇篮 30
贰 建立新秩序 37
第二章 地方城市控制:接管与巩固,1949—1952年 37
“后解放区” 37
当务之急:平稳过渡 40
共产党干部的整合 45
干部的录用和训练 49
镇反 54
驱逐外国人 62
调整教育、工业和商业机构 64
创造收入和财政稳定的条件 70
改造知识分子 75
秩序的恢复 81
第三章 中央控制:土改的遗产,1951—1953年 83
土改运动的开始 86
南方抵抗的原因 91
南北冲突的激化 96
从妥协到纠正 99
一竿子插到底 111
第四章 经济控制:社会主义改造,1953—1956年 114
广州和第一个五年计划 116
迅速改造的负担 120
思想准备:肃清暗藏的反革命运动 121
粮食准备:“三定”运动 126
组织准备:乡政府 130
农业合作化运动 134
广州的工商业、手工业、个体摊贩的社会主义改造 144
社会主义新秩序 160
叁 适应新秩序 167
第五章 缓和:右派插曲,1956—1957年 167
基层官员的看法:战线过长 168
高层官员的看法:矛盾 171
攻击的焦点:干部作风 173
“大鸣大放”,1957年5月1日—6月8日 175
精英反对的本质 178
管理干部的恢复 185
1957年夏、秋,加强农村的社会主义教育 188
整顿地方主义:海南岛与大辩论 196
浪漫主义情结的终结 201
第六章 乌托邦:“大跃进”,1957—1960年 203
跃进准备:纠正右倾保守主义 206
跃进准备:分散化 208
跃进准备:农业生产 211
发动:1958年初 217
地方机会的负担 223
现实主义的微光 226
乌托邦的尝试:公社,1958年秋 227
应对最初的农村问题:整顿公社 236
应对供应问题:统筹全局 242
1959年秋:跃进的复活 245
1960年春,最后的喘息:城市公社 250
梦幻的破灭 252
第七章 重建:恢复工作及其后果,1960—1965年 254
1960年中期:对迫切危机的特别回应 254
1960年末至1962年:收缩 258
社会主义的管理和“资本主义”的让步 269
1962年春:放泄阀 274
激进化与抵制:社会主义教育运动,1962—1965年 278
信念与实践的分离 300
第八章 政治复兴主义,1966—1968年2月 303
主要参与者的策略 303
1966年秋:红卫兵的发动 306
1966年12月—1967年1月:冲击党的首脑机关 309
1967年2—5月:过渡到军管 311
1967年夏:群众武斗 314
1967年9月—1968年2月:最初的政治重建 317
经济抵制的政治策略 321
地方主义的复活 327
今后的任务 329
第九章 对社会的政治征服 332
附录A:朱光《广州好》(50首) 336
附录B:表格 349
附录C:资料来源缩写 363
人地名对照表 365
名词术语对照表 368
译后:二十年与十年——傅高义与广东研究 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