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入清华 3
从一份自撰简历说起 3
水木清华之一 7
洋学堂里的国文课——水木清华之二 12
仁友会——水木清华之三 17
留学美国 25
克拉克时期的几篇手稿 25
徐志摩和李济之间的一些事 29
查尔斯河畔的三年 35
五百个埃及人头骨 41
小白鼠的“水迷宫” 45
罗素与青年李济 48
“卅余年前”的学生论文 54
达克特·李及其他——博士头衔之一 57
留美时期的成绩单 61
没有医学博士学位——博士头衔之二 65
三次改行 69
回国任教 77
八里台的“矿科教授” 77
西安讲学之行 83
“洋苍蝇”与杨贵妃 90
半吨煤的“功” 95
跟弗利尔艺术馆打交道 98
“决定工作方向”的两件事 103
重返清华 107
国学研究院的几年——水木清华之四 107
晋南之旅和西阴村遗址的发现 115
大病一场的前后 121
国学院轶事几则——水木清华之五 125
半个茧壳 130
忆《幽兰》——业余的爱好 137
一篇补白 142
加入史语所 151
走向中国阿卡迪米 151
“入伙”史语所 155
一份“见面礼” 159
傅斯年的“狼狈为善”论 164
科学考古的时代背景 173
榆次车站的风波 173
一份通电和一封信 177
古物保存法的颁行 182
“民权保障同盟”北平分会 188
与共产党人的接触 194
考古组“十兄弟” 198
抗战行旅 203
荣誉是怎样得来的? 203
和王储考古学家的交往 207
抗战时的流亡生活 212
“不舞之鹤” 219
要做一个footnoter 223
战后日本行 227
学人之间 233
学人之间(一) 233
学人之间(二) 238
学人之间(三) 243
学人之间(四)——与郭沫若交往的片段 246
七位考古、历史学家的“合作” 250
悼念光直(之一) 253
关于《李济·张光直通信辑录》——悼念光直之二 260
再给胡先生留点地方 266
人文学者的科学情怀 273
“李济氏扭角羚” 273
“道森氏·晓人”案的教训 278
上了秦始皇一个大当 282
史学家应追求的四个境界 286
骡车、驴马和骆驼背上 290
洋神父的“代言” 296
李博士与“济”博士——博士头衔之三 300
H127坑的发掘 304
找网球的故事 309
对联文化 312
从“踢正步”说开去 317
不画句号的业绩 325
由中博花甲寿想起的 325
始终未能忘情于体质人类学 331
发掘报告和研究成果的出版 336
对安阳发掘的主要贡献 341
《安阳》一书提要介绍 347
《李济文集》编者的话 352
告别 363
个人的藏书 363
五只木雕猴子 369
珠海之行——三十年里唯一的一次见面 373
跟费慰梅谈生平 377
台大学生们的评说 383
长久的纪念——代后记 388
附录 399
怀念李济(1896—1979)&张光直 399
从梁任公的家书看中国近代考古学的发轫&李光谟 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