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概况和发展历程 3
1 概况 3
1.1 综考会的性质与方向 3
1.2 组织机构 5
1.3 职工队伍与人才培养 8
1.4 国际合作与交流 9
1.5 综合科学考察研究成就 10
2 发展历程 17
2.1 第一阶段(1951~1955) 17
2.2 第二阶段(1956~1960) 18
2.3 第三阶段(1961~1965) 20
2.4 第四阶段(1966~1977) 22
2.5 第五阶段(1978~1988) 24
2.6 第六阶段(1989~1999) 27
第二篇 综合科学考察队 37
3 中国科学院黄河中游水土保持综合考察队(水土保持队 1953~1958) 37
3.1 立项过程与主要任务 37
3.2 队伍组织与计划的实施 37
3.3 主要成果 42
4 中苏科学院云南紫胶工作队(1955~1957) 45
5 中国科学院土壤队(土壤队 1955~1960) 47
5.1 立项背景与主要任务 47
5.2 土壤勘查与研究 47
5.3 主要成果 48
6 中国科学院黑龙江流域综合考察队(黑龙江队 1956~1960) 50
6.1 组建考察队的背景与依据 50
6.2 综合考察任务与队伍组织 51
6.3 野外科学考察 51
6.4 四届联合学术会议 54
6.5 考察研究成果 56
7 中国科学院新疆综合考察队(新疆队 1956~1961) 58
7.1 立项过程与总任务 58
7.2 队伍组织与考察计划的实施 58
7.3 考察工作总结与主要成果 60
8 中国科学院盐湖科学调查队(盐湖队 1957~1960) 64
8.1 立项依据 64
8.2 队伍组织与项目实施 64
8.3 研究成果 65
9 中国科学院华南热带生物资源综合考察队(华南队 1957~1970) 67
9.1 立项过程与主要任务 67
9.2 队伍组织与考察工作的实施 67
9.3 成果与奖励 68
10 中国科学院珠穆朗玛峰登山科学考察队(珠峰队 1958~1960) 70
10.1 地质部分 70
10.2 地理部分 70
10.3 植物部分 70
10.4 动物部分 70
10.5 测绘部分 71
10.6 气象部分 71
11 中国科学院青海甘肃综合考察队(青甘队 1958~1960) 73
11.1 立项依据和总任务 73
11.2 队伍组织与考察过程 73
11.3 总结和成果 74
12 中国科学院云南热带生物资源综合考察队(云南队 1958~1970) 76
12.1 立项过程与主要任务 76
12.2 队伍组织与考察计划的实施 76
12.3 主要成果与奖励 78
13 中国科学院西部地区南水北调综合考察队(西部地区南水北调队 1959~1961) 79
13.1 任务来源与立项过程 79
13.2 队伍组织与考察计划的实施 80
13.3 主要研究成果 85
14 中国科学院治沙队(治沙队 1959~1964) 87
14.1 立项过程与主要任务 87
14.2 队伍组织与科学综合试验研究 87
14.3 主要成果 88
15 中国科学院西藏综合考察队(西藏队 1960~1962) 93
15.1 任务与主要研究课题 93
15.2 队伍组织与考察计划的实施 93
15.3 主要成果 96
16 中国科学院内蒙古宁夏综合考察队(蒙宁队 1961~1964) 98
16.1 主要任务与研究课题 98
16.2 队伍组织与考察计划的实施 99
16.3 成果与奖励 100
17 中国科学院西南地区综合科学考察队(西南队 1963~1966) 103
17.1 立项依据 103
17.2 任务与主要研究课题 103
17.3 队伍组织与计划的实施 104
17.4 考察研究成果及工作总结 105
18 中国科学院西藏综合科学考察队(西藏科学考察队 1966~1968) 108
18.1 任务来源 108
18.2 队伍组织与计划实施 108
18.3 成果与奖励 110
19 紫胶考察队(紫胶队 1966~1970) 112
19.1 紫胶队组队的背景 112
19.2 考察计划的实施 113
19.3 主要成果 113
20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西藏)综合科学考察队(青藏队 1973~1980) 115
20.1 立项过程与主要研究项目 115
20.2 队伍组织与考察计划实施 117
20.3 学术交流活动 128
20.4 主要成果与奖励 129
21 中国科学院珠穆朗玛峰科学考察分队(珠峰分队 1975) 134
22 贵州省山区资源综合利用调查队(贵州队 1976~1977) 136
23 中国科学院托木尔峰登山科学考察队(托峰队 1977~1978) 138
23.1 立项过程与主要任务 138
23.2 队伍组织与考察计划实施 138
23.3 成果与奖励 139
24 中国科学院南方山区综合科学考察队(南方队 1980~1990) 141
24.1 立项过程与主要任务 141
24.2 队伍组织与考察计划实施 141
24.3 成果与奖励 144
25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横断山区)综合科学考察队(横断山队1981~1985) 149
25.1 立项过程与研究课题 149
25.2 队伍组织与考察计划实施 149
25.3 成果与奖励 156
26 中国科学院登山科学考察队(登山科学考察队 1982~1984) 160
26.1 任务及研究课题 160
26.2 队伍组织与考察计划实施 160
26.3 主要成果 162
27 中国科学院黄土高原综合科学考察队(黄土队 1984~1989) 163
27.1 任务来源与主要研究课题 163
27.2 队伍组织与考察计划的实施 164
27.3 成果与奖励 165
28 中国科学院新疆资源开发综合考察队(新疆队 1985~1989) 169
28.1 立项过程与考察研究课题 169
28.2 队伍组织与考察计划实施 172
28.3 主要成果与奖励 173
29 中国科学院西南地区资源开发考察队(西南队 1986~1988) 175
29.1 立项依据和背景 175
29.2 队伍组织和课题设置 176
29.3 项目实施及总结工作 178
29.4 主要研究成果与获奖 179
30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喀喇昆仑山-昆仑山区)综合科学考察队(昆仑山队 1987~1990) 183
30.1 立项过程与主要研究课题 183
30.2 队伍组织与计划实施 183
30.3 考察研究主要成果 186
31 青海可可西里综合科学考察队(可可西里队 1989~1990) 187
31.1 项目来源与主要任务 187
31.2 队伍组织与考察计划实施 187
31.3 主要成果与奖励 189
32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队(青藏队 1989~1997) 191
32.1 西藏自治区“一江两河”中部流域地区资源开发和经济发展规划(1989) 191
32.2 西藏自治区艾马岗农业综合开发区规划设计(1990~1991) 193
32.3 西藏自治区江北农业综合开发区规划设计(1990~1992) 194
32.4 西藏自治区江当农业综合开发区可行性研究(1991~1992) 195
32.5 西藏自治区“一江两河”地区综合开发规划(1991~1992) 195
32.6 西藏尼洋河区域资源开发与经济发展综合规划(1991~1992) 197
32.7 西藏昌都地区“三江”流域农业综合开发规划(1995~1997) 198
33 青藏高原形成演化、环境变迁与生态系统研究(1992~1995) 200
33.1 立项依据 200
33.2 研究课题 200
33.3 项目实施 201
33.4 研究成果 202
34 青藏高原环境变迁与可持续发展研究(1997~2000) 204
34.1 立项依据 204
34.2 研究课题 204
34.3 项目实施 205
34.4 研究成果 206
35 其他考察队(组) 207
35.1 西北炼焦煤基地考察组(1965~1966) 207
35.2 河西荒地考察队(1965~1968) 207
35.3 祁连山考察队(1966~1968) 208
35.4 青海玉树草场考察队(1970) 208
35.5 陕西考察队(1970) 208
35.6 青海海南荒地考察队(1970) 208
35.7 黑龙江省尚志县土地资源综合考察规划队(1976) 209
35.8 黑龙江省伊春地区荒地资源综合考察队(1977) 209
35.9 内蒙古乌盟后山滩川地考察队(1977) 210
35.10 中国科学院-湖南省桃源农业现代化综合科学实验基地县考察队(1978~1979) 210
36 区域可持续发展考察研究 212
36.1 黄河上游沿岸多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战略研究(1991~1992) 212
36.2 晋陕蒙接壤地区工业与能源发展及布局(1991~1993) 212
36.3 长江中游沿江产业带建设(1991~1993) 212
36.4 大福州地区外向型经济发展与投资环境综合研究(1992) 213
36.5 河西走廊地区经济发展与环境整治的综合研究(1994~1995) 213
36.6 京九铁路经济带开发研究(1994) 214
36.7 晋冀鲁豫接壤地区区域发展与环境整治(1994~1995) 214
36.8 中国环北部湾地区总体开发与协调发展研究(1994~1996) 214
36.9 南昆铁路沿线产业协调发展的建议(1997) 215
36.10 中国西部区域类型与产业转移综合研究(1997~1999) 215
36.11 黄河沿岸地带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生态经济协调发展研究(1999~2001) 215
37 努鲁儿虎及其毗邻山区科技扶贫(1987~1999) 217
37.1 科技扶贫课题设置 217
37.2 主要成果 219
37.3 获奖情况 221
第三篇 自然资源综合科学研究 225
38 中国宜农荒地资源研究 225
38.1 项目来源 225
38.2 研究任务与研究内容 225
38.3 组织实施 225
38.4 成果及获奖情况 225
39 南水北调工程东线和中线引水综合研究 226
39.1 项目来源 226
39.2 研究任务与研究内容 226
39.3 项目组织 226
39.4 研究成果 226
40 中国自然保护区研究 228
40.1 项目来源 228
40.2 项目研究任务与内容 228
40.3 研究队伍组织 229
40.4 研究成果、获奖情况 229
41 中国山区自然经济状况及其分区的初步研究 230
41.1 项目来源 230
41.2 研究任务与研究内容 230
41.3 项目组织 230
41.4 成果 230
42 参与组织编著《中国自然资源丛书》与撰写丛书的《综合卷》 232
42.1 任务来源 232
42.2 编撰《丛书》的目的与组织机构 232
42.3 《综合卷》的主要内容 232
42.4 成果 233
43 中国农业气候资源研究 235
43.1 项目来源 235
43.2 研究任务与研究内容 235
43.3 项目组织 235
43.4 研究成果 236
44 2000年中国的自然资源研究 237
44.1 任务来源 237
44.2 研究任务与研究内容 237
44.3 项目组织实施 238
44.4 研究成果 238
45 中华人民共和国1∶100万土地资源图研究与编制 239
45.1 项目来源、性质 239
45.2 研究任务与研究内容 239
45.3 项目组织 239
45.4 研究成果与获奖情况 240
46 中国1∶100万草地资源图研究与编制 241
46.1 项目来源 241
46.2 研究任务与研究内容 241
46.3 项目组织 241
46.4 研究成果与获奖情况 242
47 中国土地资源生产能力及人口承载量研究 243
47.1 项目来源 243
47.2 研究任务与研究内容 243
47.3 项目组织 243
47.4 研究成果与获奖情况 244
48 《中国自然资源手册》编撰 245
48.1 项目来源 245
48.2 项目任务与编写内容 245
48.3 项目组织 245
48.4 成果 246
49 《中国的世界纪录丛书》第三卷《地理资源卷》编撰 247
49.1 项目来源 247
49.2 研究任务与研究内容 247
49.3 组织实施 247
49.4 研究成果 247
50 全球资源态势与中国对策研究 248
50.1 项目来源 248
50.2 项目研究内容 248
50.3 项目组织 248
50.4 项目主要成果 249
51 重点产粮区主要农作物遥感估产研究 250
51.1 项目来源 250
51.2 研究任务与研究内容 250
51.3 队伍组织 251
51.4 主要成果 252
52 中国资源态势与开发方略研究 253
52.1 项目来源 253
52.2 研究任务与研究内容 253
52.3 项目组织 253
52.4 研究成果 254
53 中国森林资源研究 255
53.1 项目来源背景 255
53.2 项目研究内容 255
53.3 项目主持人及主要成员 255
53.4 项目成果 255
54 农业自然资源研究 256
54.1 项目来源 256
54.2 编写内容 256
54.3 项目组织 257
54.4 成果 257
55 中国的自然资源研究 258
55.1 项目来源 258
55.2 研究任务与研究内容 258
55.3 项目组织 258
55.4 成果 258
56 西部资源潜力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259
56.1 项目来源 259
56.2 研究任务与研究内容 259
56.3 项目组织 259
56.4 研究成果与获奖情况 260
57 中国百年(1950~2050)资源、环境与经济演变趋势研究 261
57.1 项目来源 261
57.2 研究任务与研究内容 261
57.3 项目组织 261
57.4 研究成果 262
58 中国自然资源数据库研究 263
58.1 项目名称:中国自然资源数据库(一期) 263
58.2 项目名称:中国自然资源数据库(二期) 263
58.3 项目名称:中国自然资源数据库(三期) 263
第四篇 研究室、野外试验站及国际交流与合作 267
59 农林牧资源研究室(1960~1967) 267
59.1 研究室沿革 267
59.2 研究室的方向任务 268
59.3 研究室的主要研究成果 269
59.4 人才培养 275
60 综合经济研究室(1960~1967) 276
60.1 研究室沿革 276
60.2 研究室的方向任务 277
60.3 研究室人员承担的考察任务和成果 277
60.4 人才培养 278
61 水资源研究室(1960~1967,1975~1978,1978~1998) 280
61.1 研究室的沿革 280
61.2 研究室的学术方向与学科建设 281
61.3 学科组 282
61.4 科研任务和主要成果 285
61.5 人才培养 296
62 矿产资源研究室(1960~1967) 298
62.1 研究室沿革 298
62.2 研究室的方向任务 298
62.3 研究室的科考成果 298
63 综合动能研究室(1963~1967,1978~1980) 300
63.1 研究室沿革 300
63.2 研究室任务与成果 301
63.3 学科建设 302
64 综合研究室(1975~1978) 304
64.1 研究室沿革 304
64.2 主要任务与成果 304
65 生物资源研究室(1978~1989) 307
65.1 研究室沿革 307
65.2 生物资源室的研究方向 308
65.3 承担和完成的考察任务与成果 308
65.4 植物标本室 313
65.5 国际合作与人才培养 313
66 土地资源研究室(1978~1989,1989~1995,1995~1998) 315
66.1 研究室沿革 315
66.2 研究室的学术方向与学科建设 316
66.3 研究室的科研任务 317
66.4 科研成果与获奖情况 319
65.5 研究室的学术成就和人才培养 321
67 农业资源经济研究室(1984~1998) 322
67.1 研究室的沿革 322
67.2 研究室的学术方向与学科建设 322
67.3 研究室的科研任务 323
67.4 科研成果 325
67.5 获奖项目 326
67.6 人才培养 326
68 国土资源信息研究室(1984~1998) 327
68.1 研究室沿革 327
68.2 研究室主要任务 328
68.3 主要科技成果 329
69 工业布局研究室(1983~1998) 331
69.1 研究室沿革 331
69.2 研究室任务与成果 332
69.3 研究室学科建设 336
70 气候资源研究室(1984~1998) 338
70.1 研究室沿革 338
70.2 研究方向与任务 338
70.3 主要研究成果 339
70.4 人才培养 340
71 林业资源生态研究室(1989~1998) 341
71.1 研究室沿革 341
71.2 研究方向 342
71.3 研究任务与成果 342
71.4 学术研究与成就 344
71.5 人才培养 344
72 农业资源生态研究室(1989~1998) 345
72.1 研究室沿革 345
72.2 研究对象、任务和内容 345
72.3 研究项目、研究成果及获奖情况 346
72.4 人才培养 350
73 草地资源与畜牧生态研究室(1989~1998) 351
73.1 研究室沿革 351
73.2 学术研究方向 351
73.3 科研任务 352
73.4 研究成果 355
73.5 人才培养 356
74 资源战略研究室(1991~1998) 357
74.1 研究室沿革 357
74.2 研究室的学术方向与任务 357
74.3 研究室的科研成果 359
74.4 人才培养 359
75 遥感应用研究室(1995~1998) 360
75.1 研究室沿革 360
75.2 学术方向与学科建设 360
75.3 科研任务与成果 362
75.4 人才培养 364
76 科技扶贫与资源开发应用技术研究室(1995~1998) 365
76.1 研究室沿革 365
76.2 研究室的方向与任务 365
76.3 主要应用研究成果 366
77 千烟洲红壤丘陵综合开发试验站(1983~) 368
77.1 建站背景与沿革 368
77.2 科学试验任务 369
77.3 重要成果 370
77.4 国际合作与学术交流 371
78 红池坝草地-畜牧生态系统试验站(1986~) 372
78.1 建站背景及意义 372
78.2 红池坝草地-畜牧生态系统试验站基本情况 373
78.3 主要研究方向与研究内容 373
78.4 试验研究工作 374
78.5 主要成果及贡献 375
79 拉萨农业生态试验站(1993~) 377
79.1 建站背景与沿革 377
79.2 区域代表性和试验站基本情况 378
79.3 科学试验与研究任务 379
79.4 研究成果 380
79.5 获奖及人才培养 381
80 九连山森林生态研究站(1981~2001) 382
80.1 选址与建站 382
80.2 研究内容 382
80.3 办站方针 382
80.4 主要研究成果 383
81 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ERN)综合研究中心(1990~) 384
81.1 CERN生态站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和设计阶段(1990~1992) 384
81.2 CERN建设阶段(1993~2000) 384
81.3 运行和发展阶段(2000年以后) 385
82 综合研究中心(1998~1999) 386
83 国际交流与合作 387
83.1 第一时期(1949~1962) 387
83.2 第二时期(1975~1999) 388
第五篇 科研辅助系统 393
84 综合分析测试室(化学分析室)(1960~1995) 393
84.1 分析室沿革 393
84.2 1960~1987年的分析室 393
84.3 1988~1995年的综合分析测试室 395
85 制图组(1960~1998) 396
85.1 沿革 396
85.2 方向与任务 397
85.3 主要成果 397
86 技术室(1978~1989) 399
86.1 沿革 399
86.2 主要工作 399
87 情报组(1975~1978,1978~1989) 401
87.1 沿革 401
87.2 业务处情报组阶段(1975~1978) 401
87.3 图书情报资料室阶段(1978~1989) 402
88 编辑出版室(1982~1998) 404
88.1 沿革 404
88.2 主要任务与成就 404
88.3 编辑出版室的人员 406
89 资源与国情文献馆(1960~1970,1989~1992,1992~1998) 407
89.1 资源与国情文献馆沿革与人员变动 407
89.2 文献资源建设工作及成就 408
89.3 资源与国情文献馆馆藏 410
89.4 获奖情况 411
90 录像组(1982~1998) 412
91 《自然资源学报》(1986~) 414
92 《资源科学》(1977~) 417
92.1 筹备试刊阶段(1975~1978) 417
92.2 奠基定位阶段(1979~1982) 418
92.3 稳步发展阶段(1983~1996) 418
92.4 更名改刊阶段(1997~2000) 419
93 《自然与资源》和《AMBIO——人类环境杂志》(1984~) 422
93.1 “Nature & Resources”中文版《自然与资源》(1984~1991) 422
93.2 《AMBIO——人类环境杂志》 423
94 《能源》《自然资源译丛》《资源信息》刊物 425
94.1 《能源》 425
94.2 《自然资源译丛》 425
94.3 《资源信息》 425
第六篇 管理系统 429
95 办公室 429
96 科研管理与业务处 431
96.1 机构沿革 431
96.2 主要职责 431
96.3 主要工作 432
97 党务与党群工作 436
97.1 党的组织 436
97.2 党的工作 437
97.3 民主党派与统一战线 438
97.4 群众团体及群众工作 439
98 人事管理 441
98.1 人事管理部门的沿革与职责 441
98.2 职工队伍的规模及几次大变动 441
98.3 专业技术职称、职务的评聘 443
98.4 劳动分配 446
99 财务管理 448
99.1 综合考察财务工作的特点 448
99.2 财务工作的主要内容和重点 448
99.3 改革开放新时期的财务工作 449
99.4 1956~2000年财会工作人员 450
100 行政管理 451
100.1 主要职能及机构沿革 451
100.2 在不同发展阶段下属部门主要工作及人员组成 451
100.3 关心职工生活,为群众办实事 453
101 保卫工作 455
102 基建工作 456
103 开发公司 457
104 档案管理 460
104.1 文书档案 460
104.2 财务档案 460
104.3 科技档案 461
104.4 照片档案 461
104.5 基建档案 461
104.6 人事档案 461
105 综考会在京留守组(1971~1972) 463
105.1 留守组成员及分工 463
105.2 在留守期间开展的工作 463
106 人才培养 465
106.1 在科学考察实践中培养专业人才 465
106.2 在职职工培训教育 465
106.3 研究生教育 466
107 综考会优秀青年基金 468
附件1 综考会优秀青年基金实施条例(1996年7月) 468
附件2 综考会优秀青年基金实施条例(修订稿)(1995年5月) 470
第七篇 挂靠单位 475
108 中国科学院竺可桢野外科学工作奖委员会(1984~) 475
附件1 “中国科学院竺可桢野外科学工作奖”简则(1983年5月30日院务会议讨论通过) 475
附件2 历届获奖人员名单 476
109 中国自然资源学会(1983~) 481
109.1 中国自然资源学会概况 481
109.2 两个发展阶段 482
109.3 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学术活动 483
109.4 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历届理事会名单 486
110 中国青藏高原研究会(1988~) 489
110.1 中国青藏高原研究会学术活动(1990~2000) 489
110.2 青藏高原青年科技奖(1995~2001) 491
附件1 中国青藏高原研究会第一届理事会名单(1990.3~1994.5) 491
附件2 中国青藏高原研究会第二届理事会名单(1990.5~1998.12) 492
附件3 中国青藏高原研究会第三届理事会名单(1998.12~2003.12) 494
附件4 青藏高原青年科技奖条例 495
附件5 青藏高原青年科技奖实施细则 496
111 中国科学探险协会(1992~1993) 497
附件 中国科学探险协会第一届理事会 497
112 中国科学院国情研究小组(1987~) 499
112.1 中国国情分析课题的由来 499
112.2 中国科学院国情研究小组的成立和挂靠单位 499
112.3 国情研究小组主要成员 499
112.4 研究成果 499
112.5 获奖情况 500
113 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1988~) 501
113.1 网络中心的建设 501
113.2 组织机构设置 501
113.3 网络中心的目标和任务 507
113.4 网络中心的筹建 507
113.5 建设项目的验收和投入运行 508
114 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1990~) 510
114.1 中国科学院区域开发前期研究 510
114.2 中国科学院区域持续发展研究中心 510
114.3 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 510
115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秘书处(1972~1982) 514
115.1 关于人与生物圈计划 514
115.2 人与生物圈计划(MAB)在中国(1972~1982) 515
116 世界数据中心(WDC-D)——再生资源与环境学科中心(1988~) 520
116.1 成立背景 520
116.2 任务与活动 520
117 中国科学院科技扶贫办公室(1988~1999) 522
118 其他 523
118.1 资源与农业发展综合研究中心(1991~1999) 523
118.2 中国科学院航空遥感中心(1985~1988) 523
118.3 中国科学院北郊计算机网络(1995~) 524
第八篇 人物志 529
人员名单 529
人物志 530
第九篇 大事记 661
第十篇 附表 661
附表1 领导机构、学术机构、院士 661
附表2 综合科学考察队 666
附表3 管理系统 667
附表4 研究系统 672
附表5 党群系统 679
附表6 统计资料 686
附表7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695
附表8 获奖成果 696
附表9 下放“五七干校”及留京人员名单 701
附表10 职工名单(1155人) 703
编后语 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