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可交换债券:新产品新机遇 5
一、可交换债券简介 5
(一)可交换债券相关概念 5
(二)可交换债券的投资价值 17
二、可交换债券的监管法规 19
三、可交换债券条款分析 21
(一)基本债券条款设置 21
(二)基本股权条款设置 23
(三)具体债券案例分析——以东旭集团私募可交债为例 25
(四)具体债券案例分析——以新华保险公募可交债为例 31
四、已发行可交换债条款比较 36
(一)私募可交换债条款比较 36
(二)已发行公募可交换债条款比较 40
五、可交换债券的发行 41
(一)可交换债券的发行流程 41
(二)可交换债券发行的注意事项 42
2015年定向增发市场概览及展望 49
一、2015年定向增发市场的特点 49
(一)大规模定增频现,三年定增助力企业资产注入及兼并收购 49
(二)一年期定增项目溢价水平屡创新高,受到投资者热捧 54
(三)一年期定增项目发行折扣率低,投资者参与火爆,发行人实现最优定价 55
(四)参与主体以基金、法人为主 56
(五)监管机构对于定增的监管趋于严格 58
二、2016年定增将在改革中蓬勃发展 59
(一)经济转型倒逼资本市场改革 59
(二)定增流程将不断改革优化 60
(三)定增业务有望蓬勃发展 60
聚焦定增动态,导航利润蓝海 65
一、定增市场俯瞰 65
(一)2015年募资规模首破万亿,并购重组数量占比超六成 65
(二)四季度定增获批空前提速,2016年获批数或平均100宗/月 71
(三)并购重组获批占比下滑,房企定增集中获批 74
(四)2015年解禁收益:同比明显提升但波动加剧 77
二、脉动磁场 79
(一)2015年解禁定增折价率大于40%,解禁收益增速显著提高 79
(二)并购重组类收益集体大幅领先,纯经营类收益分化明显 83
(三)2015年解禁定增收益随募资规模占比增加而递增 85
(四)2015年大股东完全不参与解禁定增收益领先 86
(五)2015年计算机、传媒、非银金融业解禁收益居前 89
新三板市场实务问答 97
一、市场概况 97
(一)新三板定义是什么 97
(二)全国股份转让系统定位是什么 97
(三)全国股份转让系统与沪深交易所相比具有哪些异同 99
(四)全国股份转让系统与区域性股权市场相比具有哪些区别 100
(五)全国股份转让系统具有哪些制度特点 101
(六)未来新三板发展趋势如何 102
二、投资者适当性 104
(一)合格投资者如何界定 104
(二)“受限投资者、合格投资者”权限有何区别 105
(三)投资者可否在多家券商申请参与挂牌公司股票公开转让 105
(四)如何获取挂牌公司发行信息 106
(五)如何查询全国股份转让系统股票行情 106
(六)投资者当天买入的股票当天可以卖出吗,卖出股票后的资金是否能用 106
(七)定向发行的投资者门槛具体是什么 107
(八)投资者怎样参与挂牌公司的定向发行 107
(九)挂牌公司原有股东不符合适当性要求怎么办 108
三、交易规则与投资操作基础知识 108
(一)全国股份转让系统可以提供哪几种转让方式 108
(二)是否能同时选择做市转让方式和协议转让方式,由谁决定 109
(三)全国股份转让系统股票交易时间、计价单位、最小交易单位、涨跌幅等方面的基本规定有哪些 109
(四)投资者需承担的交易税费有哪些 110
(五)如何确定股票是做市转让还是协议转让 111
四、协议转让实务 112
(一)全国股份转让系统协议转让方式下有什么委托类型 112
(二)投资者以协议转让方式买卖股票的操作流程是什么 113
(三)协议转让的开盘价与收盘价怎么形成 114
(四)协议转让有无集合竞价环节 114
(五)协议转让过程中投资者应注意哪些问题 114
(六)是否可以通过互报成交确认申报方式成交不足1000股的股票 115
五、做市交易实务 115
(一)做市交易是什么 115
(二)全国股份转让系统做市转让方式下有什么委托类型,如何成交 116
(三)做市商制度如何分类 117
(四)传统竞争性做市商制度有何优点 117
(五)做市商有何义务 118
(六)做市转让方式和协议转让方式的区别 119
(七)做市商制度的作用 120
(八)投资者与做市商交易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120
(九)做市转让下的开盘价与收盘价怎么形成 121
六、特别交易事项及其监管 121
(一)什么情形会导致股票暂停转让,如何操作 121
(二)达到什么条件股票可以恢复转让,如何操作 122
(三)哪些行为算异常交易 123
新形势下投行服务形式的转型 127
一、中国证券业所处大背景分析 127
(一)投行单一业务模式风险毕露 128
(二)国内券商投行积极践行转型 129
(三)转型背后的根源 129
二、“通道业务模式”向“非通道业务模式”转向势在必行 130
(一)投行业务为客户提供综合金融服务的根本目标 131
(二)民生证券投行事业部的业务和机制创新转型 131
三、券商转型机制的共通之处 136
(一)资源的协调与整合 136
(二)未来“大投行”的发展模式 137
(三)新服务模式开启的意义 138
刍议新时期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 143
一、资本市场发展现状 143
(一)多层次资本市场架构逐渐形成 143
(二)融资主体和融资形式多元化 145
(三)投资者风险偏好差异化 146
二、面临的挑战 146
(一)直接融资比例低,主要融资方式还是银行贷款 146
(二)证券发行烦琐和监管低效 148
(三)投资者权益保护问题 149
三、从业人员素质要求 150
(一)高标准的职业操守 150
(二)提升职业能力范围的广度 151
(三)拓展职业能力的深度 152
新媒体环境下的投资者关系 157
一、新媒体的特点 157
二、新媒体时代投资者关系工作的挑战 160
(一)信息披露挑战 161
(二)主动传播挑战 162
(三)投资者互动挑战 162
(四)危机管理挑战 163
三、应对之道 164
(一)以更规范的管理应对信息披露挑战 164
(二)以更开放的心态与投资者互动 165
(三)以更适应新媒体的方式做好主动传播 165
(四)充分利用新媒体特性升级危机管理 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