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序 1
绪论 1
第一章 先秦泰山国家祭祀 21
第一节 先秦“岳”与泰山 21
一、虞舜时泰山为东岳的争议 22
二、“岳”的流变与泰山 23
第二节 先秦泰山国家祭祀的展开与演变 29
一、周代泰山祭祀 29
二、春秋、战国泰山祭祀 33
第三节 先秦泰山祭礼 37
一、先秦泰山神形 37
二、先秦泰山祭祀礼仪 42
三、先秦泰山的价值与意义 45
第二章 秦汉魏晋南北朝泰山国家祭祀 50
第一节 秦汉所在地泰山祭祀 50
一、秦代常规祭祀 50
二、西汉常规祭祀 52
三、东汉常规祭祀 56
四、秦汉非常规祭祀 57
第二节 郊祀制度改革与汉代京城泰山祭祀 59
一、西汉成帝郊祀改革 59
二、西汉平帝郊祀与泰山祭祀 61
三、东汉郊祀与泰山祭祀 62
四、京城泰山祭祀对所在地泰山祭祀形制的影响 66
第三节 魏晋南北朝所在地泰山祭祀 70
一、曹魏、西晋时期 70
二、东晋十六国时期 72
三、南北朝时期 76
第四节 魏晋南北朝非所在地泰山祭祀 80
一、曹魏、西晋时期 80
二、东晋十六国时期 81
三、南北朝时期 82
第三章 隋唐五代泰山国家祭祀 87
第一节 隋代泰山祭祀 87
一、立春日遣使常规祭祀 88
二、设神像祭祀泰山 90
三、设岳令管理泰山神庙 92
四、非常规祭祀 92
五、京城泰山祭祀 94
第二节 唐代所在地泰山常规祭祀 96
一、祭祀时间、地点、祠官、岳令 96
二、祭祀等级与特点 100
三、泰山封王与祭祀神号 103
四、御署祝板与泰山神格 105
五、祭祀形制的要求与现实 110
附录:唐代泰山常规祭祀仪注 112
第三节 唐代所在地泰山非常规祭祀 115
一、祈雨祈晴与报祀泰山 115
二、国有大事,祭告泰山 116
三、“天宝中,始有遣使祈福之祠”的讨论 118
附录:唐代所在地泰山非常规祭祀表 120
第四节 唐代京城泰山祭祀 123
一、夏至从祀于方丘 124
二、合祭于蜡百神 125
三、祈雨祈晴 126
附录:《大唐开元礼》卷六十六《时旱祈岳镇于北郊(报祠礼同)》 128
第五节 唐代道教与泰山国家祭祀 130
一、行道泰山 131
二、东岳真君与泰山祭祀 144
第六节 五代泰山祭祀 149
一、所在地常规祭祀 150
二、所在地非常规祭祀 153
三、非所在地泰山祭祀 154
第四章 北宋泰山国家祭祀 156
第一节 北宋所在地泰山常规祭祀 156
一、常规祭祀等级 157
二、祭祀用香 159
三、泰山封爵与泰山神家族的构建 162
四、御署祝版与泰山神号 164
五、人格化偶像庙祭形制 166
六、东岳庙的管理维护 167
七、从理学家批评看北宋泰山祭祀特色及成因 173
附录:《政和五礼新仪》卷九十六《诸州祭五方岳镇海渎仪》 178
第二节 北宋所在地泰山非常规祭祀 180
一、国有大事,遣官奏告 180
二、水旱祈报 183
第三节 北宋京城泰山祭祀 189
一、五岳观 190
二、天齐仁圣帝庙 190
三、五方岳镇海渎坛 191
四、从祀于明堂大享 194
五、从祀于南郊合祭天地 196
六、从祀于北郊方丘 197
七、由合祭南郊蜡百神到从祀于东蜡 199
八、祈雨祈晴 200
第四节 北宋道教与泰山国家祭祀 201
一、道儒融合的东京五岳观 201
二、东岳真君观 211
附录:会真宫与九天司命上卿保生天尊考论 214
第五章 南宋金元泰山国家祭祀 220
第一节 南宋泰山祭祀 220
一、立春望祭泰山于京城东郊 221
二、从祀于南郊合祭天地 226
三、从祀于明堂 227
四、从祀于东蜡 228
五、有事上帝,祭告祭谢泰山 228
六、祈雨祈晴于临安东岳行宫 231
附录:《中兴礼书》之祭告、奏告、祭谢东岳祝文 232
第二节 金代泰山祭祀 239
一、所在地常规祭祀 241
二、东岳庙道教宫观化 245
三、所在地非常规祭祀 247
四、京城泰山祭祀 249
第三节 蒙古国时期泰山祭祀 252
一、蒙元泰山祭祀概况 253
二、蒙古国泰山祭祀 254
三、蒙古国泰山祭祀的特点 258
第四节 元代泰山代祀 259
一、“代祀”概念解读 260
二、代祀泰山史料 264
三、泰山属分道代祀中的东道 266
四、每年岁首,按例遣使代祀 266
五、代祀使者 268
六、代祀礼物 269
七、代祀仪式 270
第五节 元代泰山常祀与东岳庙 274
一、常祀制度 275
二、东岳庙成为道教宫观 277
第六章 明代泰山国家祭祀 281
第一节 明代所在地有司常规祭祀 281
一、重定泰山神号与常规祭祀的展开 281
二、祭祀规格 285
三、祭祀时间 286
四、行礼献官 287
五、从祝文看有司常规祭祀特点 288
六、道士住持东岳庙 289
第二节 明代所在地泰山常规与非常规遣使致祭 290
一、常规遣使致祭 290
二、非常规遣使祭祀 293
三、遣道士致祭泰山 294
附录:明代遣使致祭泰山表 298
第三节 明初南京泰山祭祀 302
一、合祭于南京山川坛 303
二、洪武七年至洪武九年,从祀于圜丘 310
三、洪武元年至洪武十年,从祀于方丘 311
四、洪武十一年起,从祀于大祀殿合祭天地 312
第四节 明代北京泰山祭祀 315
一、成祖至世宗时,合祭于山川坛、地祇坛 315
二、北京东岳庙 320
三、从祀于大祀殿、方泽 323
第七章 清代泰山国家祭祀 325
第一节 清代所在地有司常规祭祀 325
一、祭祀等级、时间与地点 326
二、祭祀仪式 329
三、偶像化庙祭合理合法化 330
第二节 清代碧霞元君与国家祭祀 332
一、明代碧霞元君皇家祭祀 332
二、清代碧霞元君国家祭祀 333
三、独特的常规遣使致祭碧霞元君 338
第三节 康熙、乾隆时巡与泰山祭祀 346
一、从《泰山山脉自长白山来》看康熙对泰山的认识 346
二、南巡目的之争 351
三、康熙、乾隆时巡致祭泰山 354
第四节 清代遣官致祭泰山与京城泰山祭祀 362
一、遣官致祭泰山 362
二、京城泰山祭祀 364
附录:清代遣官致祭泰山表 367
余论 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