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概述 1
第二节 中药化学的研究内容 2
第三节 中药化学在中医药现代化和中药产业化中的作用 4
一、中药化学在中医药现代化中的作用 4
二、中药化学在中药产业化中的作用 6
第四节 中药研究动态、现状与开发趋势、存在的主要问题、难点、对策与建议 9
一、主要研究动态 9
二、研究现状 9
三、研究开发趋势 11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 12
五、存在的难点 14
六、对策与建议 14
第二章 中药化学成分及生物合成简介 16
第一节 中药化学成分的类型简介 16
第二节 中药化学成分的主要生物合成途径 19
第三章 提取分离和鉴定中药有效成分的常用方法 21
第一节 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方法 22
一、溶剂提取法 23
二、水蒸气蒸馏法 26
三、超临界流体萃取法 26
四、其他方法 27
第二节 中药有效成分的分离与精制方法 29
一、溶剂法 30
二、沉淀法 36
三、膜分离(透析)法 38
四、分馏法 38
五、升华法 38
六、色谱分离法 39
七、结晶法 61
第三节 中药有效成分结构鉴定的研究方法 65
一、中药有效成分的理化鉴定 66
二、中药有效成分的波谱测定 67
第四章 生物碱 72
第一节 概述 72
第二节 生物碱的结构与分类 73
一、苯丙氨酸和酪氨酸系生物碱 73
二、色氨酸系生物碱 75
三、鸟氨酸系生物碱 76
四、赖氨酸系生物碱 77
五、邻氨基苯甲酸系生物碱 78
六、组氨酸系生物碱 78
七、萜类生物碱 78
八、甾体类生物碱 78
第三节 生物碱的理化性质 79
一、物理性质 79
二、化学性质 80
第四节 生物碱的提取分离 84
一、总生物碱的提取 84
二、总生物碱的分离 86
第五节 生物碱的检识 89
一、理化检识 89
二、色谱检识 90
第六节 含生物碱类化合物的中药研究实例 91
一、从麻黄中提取分离麻黄碱和伪麻黄碱 91
二、从延胡索中提取分离叔胺碱 93
三、从黄连和三颗针中提取分离小檗碱和小檗胺 95
四、从洋金花和颠茄草或曼陀罗叶中提取分离莨菪碱、东莨菪碱和制备阿托品 98
五、从苦参中提取分离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 102
六、从汉防己中提取分离汉防己甲素、汉防己乙素及轮环藤酚碱 104
七、从马钱子中提取分离士的宁与马钱子碱 105
八、从乌头(附子)中提取分离乌头碱、次乌头碱和美沙乌头碱 107
九、从紫杉中提取分离紫杉醇 109
第五章 糖和苷类化合物 111
第一节 糖类化合物 111
一、概述 111
二、糖类的结构与分类 111
第二节 苷类化合物 117
一、概述 117
二、苷类的结构与分类 117
三、苷类的一般性质 121
第三节 糖和苷类的提取与分离 125
一、糖和苷类的提取 125
二、糖和苷类的分离 127
第四节 糖和苷类的检识 128
一、理化检识 129
二、色谱检识 129
第五节 苷类的结构研究 130
一、苷及苷元的鉴定 130
二、苷中糖链的结构测定 131
第六章 醌类化合物 134
第一节 醌类化合物的结构与分类 135
一、苯醌类 135
二、萘醌类 135
三、菲醌类 136
四、蒽醌类 137
第二节 醌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 141
一、物理性质 141
二、化学性质 141
第三节 醌类化合物的提取与分离 145
一、醌类化合物的提取方法 145
二、醌类化合物的分离 145
第四节 醌类化合物的检识 147
一、理化检识 147
二、色谱检识 147
第五节 醌类化合物的结构测定 148
一、化学方法 148
二、波谱分析 150
第六节 含醌类化合物的中药研究实例 155
一、丹参 155
二、大黄 157
三、虎杖 158
第七章 苯丙素类化合物 161
第一节 简单苯丙素类 162
一、简单苯丙素类的结构与分类 162
二、简单苯丙素类的提取与分离 163
第二节 香豆素类 164
一、香豆素类的结构与分类 166
二、香豆素类的理化性质 170
三、香豆素类的提取与分离 173
四、香豆素类的检识 175
五、香豆素类的结构研究 176
六、含香豆素类化合物的中药研究实例 179
第三节 木脂素 181
一、木脂素的结构与分类 182
二、木脂素的理化性质 188
三、木脂素的提取与分离 189
四、木脂素的检识 190
五、木脂素的结构测定 190
六、含木脂素类化合物的中药研究实例 198
第八章 黄酮类化合物 203
第一节 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与分类 205
一、黄酮类 206
二、黄酮醇类 206
三、二氢黄酮类 207
四、二氢黄酮醇类 208
五、异黄酮类 208
六、二氢异黄酮类 209
七、查耳酮类 210
八、二氢查耳酮类 210
九、橙酮类 211
十、花色素类 211
十一、黄烷醇类 211
十二、其他黄酮类 212
第二节 黄酮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 215
一、形态 215
二、颜色 215
三、旋光性 216
四、溶解性 216
五、酸碱性 217
六、显色反应 218
第三节 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与分离 221
一、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 221
二、黄酮类化合物的分离 223
第四节 黄酮类化合物的检识 227
一、理化检识 227
二、色谱检识 228
第五节 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研究 229
一、利用紫外光谱测定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 229
二、1H-NMR谱在黄酮类化合物结构研究中的应用 234
三、13 C-NMR谱在黄酮类化合物结构研究中的应用 240
四、MS在黄酮类化合物结构研究中的应用 242
第六节 含黄酮类化合物的中药研究实例 246
一、黄芩 246
二、槐米 246
三、银杏叶 247
四、山楂 249
第九章 萜类和挥发油 251
第一节 萜类 252
一、结构与分类 252
二、理化性质 261
三、提取与分离 262
四、检识 263
五、含萜类化合物的中药研究实例 264
第二节 挥发油 268
一、组成 269
二、理化性质 269
三、提取与分离 270
四、检识 274
五、含挥发油的中药研究实例 275
第十章 皂苷 278
第一节 皂苷的结构与分类 279
一、三萜皂苷 279
二、甾体皂苷 287
第二节 皂苷的理化性质 289
一、物理性质 289
二、化学性质 290
第三节 皂苷的提取与分离 292
一、皂苷及皂苷元的提取 292
二、皂苷的分离 293
第四节 皂苷的检识 294
一、理化检识 294
二、色谱检识 294
第五节 皂苷的结构研究 295
一、三萜皂苷 295
二、甾体皂苷 299
第六节 含皂苷类化合物的中药研究实例 302
一、人参 302
二、甘草 307
三、柴胡 310
四、麦冬 311
五、薤白 314
第十一章 强心苷 316
第一节 结构分类与强心活性的关系 316
一、苷元部分 316
二、糖部分 317
第二节 强心苷的理化性质 319
一、性状 319
二、溶解性 319
三、水解性 319
第三节 强心苷的颜色反应 322
第四节 强心苷的提取与分离 324
一、强心苷的提取 324
二、强心苷的分离 324
第五节 强心苷的检识与结构研究 325
一、检识 325
二、结构研究 325
第十二章 其他成分 326
第一节 鞣质 326
一、结构与分类 326
二、理化性质 331
三、提取与分离 331
四、检识 332
第二节 有机酸 333
一、结构与分类 333
二、理化性质 334
三、提取与分离 335
第三节 氨基酸、环肽、蛋白质和酶 336
一、氨基酸 336
二、环肽 338
三、蛋白质和酶 340
第四节 油脂和蜡类 341
一、结构特征及理化性质 342
二、提取与分离 342
第五节 树脂类 342
一、结构特征及理化性质 342
二、提取与分离 343
第六节 植物色素类 343
一、结构特征及理化性质 343
二、提取与分离 343
第七节 无机成分 343
一、植物药 343
二、矿物药 344
三、微量元素 345
第十三章 中药研究的路线 347
第一节 文献检索 347
一、手工检索的主要工具书 347
二、计算机检索的主要工具 350
三、药学文献综述的写作 354
第二节 中药化学成分的系统预试验方法 355
一、取样 355
二、系统预试验法 358
第三节 中药新药的研制 367
一、中药新药研究的技术要求 368
二、中药新药质量标准研究的技术要求 370
三、中药新药质量稳定性研究的技术要求 370
四、中药新药质量标准研究用对照品的技术要求 371
五、中药新药药理、毒理研究的技术要求 372
六、中药新药临床研究的技术要求 374
七、中药新药的申报资料项目 379
主要参考文献 3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