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勒县志》PDF下载

  • 购买积分:21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孙新茂主编;策勒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
  • 出 版 社: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5
  • ISBN:7228092597
  • 页数:796 页
图书介绍:本书记述了策勒县的历史与现状。

凡例 1

概述 1

大事记 7

第一编 建置 区划第一章 位置 面积 40

第二章 建置 沿革 40

第三章 行政区划 41

第一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行政区划 41

第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行政区划 41

第四章 乡镇概况 47

第一节 策勒镇 47

第二节 策勒乡 48

第三节 固拉哈玛乡 49

第四节 达玛沟乡 51

第五节 恰哈乡 53

第六节 奴尔乡 55

第七节 博斯坦乡 58

第八节 乌鲁克萨依乡 59

第二编 自然环境第一章 地质 地貌 62

第二章 气候 63

第一节 气候概述 64

第二节 四季气候特征 64

第三节 日照 气温 65

第四节 降水 68

第五节 蒸发与蒸散量 69

第六节 风速 风向 69

第三章 水文 70

第一节 地表水 70

第二节 地下水 76

第四章 土壤 77

第一节 土壤的形成与分布 77

第二节 土壤类型 79

第三节 土壤肥力 83

第五章 生物 矿藏 86

第一节 主要植物 86

第二节 主要动物 89

第三节 矿藏 89

第六章 自然灾害 90

第一节 干旱 90

第二节 干热风 91

第三节 霜冻 91

第四节 大风 92

第五节 冻害 93

第六节 冰雹 93

第七节 洪灾 93

第三编 人口 96

第一章 人口数量与分布 96

第一节 人口数量 97

第二节 人口分布 98

第二章 人口构成 98

第一节 民族构成 101

第二节 年龄、性别构成 102

第三节 文化构成 102

第四节 行业、职业构成 103

第三章 计划生育 103

第一节 机构 103

第二节 工作 104

第四编 农业 112

第一章 机构 112

第二章 生产关系变革 114

第一节 封建土地所有制 114

第二节 土地改革 114

第三节 农业互助合作 115

第四节 人民公社 117

第五节 农业生产责任制 118

第三章 作物种植 119

第一节 作物品种 120

第二节 作物栽培 123

第三节 作物产量 124

第四节 种植业结构调整 126

第四章 植物保护 127

第一节 主要病害与防治 127

第二节 主要虫害与防治 128

第五章 农业分区 129

第一节 山地草原牧业区 129

第二节 山谷牧农区 129

第三节 浅山带单作农林牧结合区 130

第四节 绿洲主要复种区 130

第五节 北部荒漠植被保护区 131

第六章 蚕桑 131

第一节 机构人员培训 134

第二节 基础设施 134

第三节 育苗栽桑和桑树改良 134

第四节 养蚕技术 134

第五编 畜牧业 140

第一章 机构 140

第二章 牧业体制 142

第一节 牧区民主改革 142

第二节 牧业合作化 142

第三节 牧业生产责任制 142

第三章 草场资源及利用 143

第一节 天然草场 143

第二节 草原建设 148

第四章 畜禽品种及改良 149

第一节 品种 149

第二节 牲畜品种改良 154

第五章 放牧管理 154

第一节 四季轮放 154

第二节 抗灾保畜 155

第六章 畜病防治 156

第一节 传染病防治 156

第二节 寄生虫病防治 157

第七章 经营效益 157

第一节 经营状况 157

第二节 牲畜存栏 158

第三节 产品 产量 160

第四节 畜牧业产值 161

第八章 牧业分区 162

第一节 南部山地放牧区 162

第二节 中南浅山放牧区 162

第三节 中北平源集约饲养区 163

第四节 北部沙漠放牧区 163

第六编 园艺 167

第一章 瓜果种类及分布 167

第一节 瓜果种类 167

第二节 果树构成及分布 170

第二章 果树栽培及病虫害防治 171

第一节 育苗技术 171

第二节 病虫害防治 172

第三章 瓜果采收、贮藏及加工 173

第一节 采收 173

第二节 贮藏 173

第三节 果品加工 174

第四章 经营管理 175

第一节 果园面积及产量 175

第二节 经营形式 177

第五章 果树分区 177

第一节 浅山杏子区 178

第二节 策勒河下游平原红枣、杏子、核桃区 178

第三节 奴尔河下游平原葡萄、红枣区 178

第七编 林业 180

第一章 机构 180

第二章 林木资源 181

第一节 资源分布 181

第二节 林木面积 181

第三章 植树造林 182

第四章 防风固沙 183

第一节 “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建设 184

第二节 防沙 治沙 185

第五章 林业分区 188

第一节 山区农牧防护林区 188

第二节 牧区防护林薪炭林亚区 188

第三节 农区防护林经济林亚区 188

第四节 平原农田防护林区 189

第五节 农田防护林用材林亚区 189

第六节 西北部、北部荒漠次生林保护、改造区 189

第六章 林业管理 192

第一节 林木管理 192

第二节 病虫害防治 193

第三节 林业资源调查及分类区划 194

第八编 农牧机具第一章 机构 196

第一节 农机管理机构 196

第二节 服务机构 197

第二章 发展概况 198

第一节 传统农具 198

第二节 机械化农机具 199

第三章 农机分布和作业水平 201

第一节 农机分布 201

第二节 机械作业水平 202

第四章 安全监理和技术培训 204

第一节 安全监理 204

第二节 技术培训 205

第五章 农机具修造 205

第九编 水利 208

第一章 机构 208

第一节 行政机构 208

第二节 事业单位 210

第二章 水利建设 210

第一节 引水工程 211

第二节 蓄水工程 214

第三节 提水工程 217

第四节 防洪工程 218

第五节 防病改水 218

第三章 水利分区 219

第一节 山地集流区 219

第二节 山前平原散流区 220

第三节 沙漠无流区 220

第四章 水电建设 221

第五章 水利管理 221

第一节 灌溉管理 221

第二节 水库管理 221

第三节 水费管理 222

第六章 战斗渠工程 222

第一节 工程建设缘由 222

第二节 工程规划 223

第三节 渠道工程 224

第四节 配套工程 228

第五节 工程投入 233

第六节 工程效益 234

附一 策勒县战斗渠工程30年进程记事表 236

附二 “水的变迁”内容简介 240

第十编 工业 250

第一章 管理机构 250

第二章 手工业 252

第三章 县属集体工业 255

第四章 地方国营工业 256

第五章 乡镇企业 262

第一节 管理机构 262

第二节 发展概况 263

第三节 企业构成 264

第十一编 交通 268

第一章 机构 268

第二章 道路 268

第一节 古道 268

第二节 公路 269

第三章 桥涵 272

第四章 运输 273

第一节 运输工具 273

第二节 客货运输 276

第五章 交通管理 277

第一节 运输市场管理 277

第二节 公路养护 278

第十二编 邮电 280

第一章 邮政 280

第一节 邮政机构 280

第二节 邮路 281

第三节 邮政业务 282

第二章 电信 283

第一节 电信机构 283

第二节 电报 284

第三节 电话 284

第十三编 城乡建设 环境保护第一章 城乡建设 288

第一节 机构 290

第二节 城乡建设和管理 290

第二章 环境保护 303

第一节 环境状况 304

第二节 环保工作 304

第十四编 商业 外贸第一章 商业 308

第一节 管理机构 310

第二节 私营商业 312

第三节 集体商业 313

第四节 国营商业 313

第二章 外贸 318

第一节 经营品种 318

第二节 畜产品收购 318

第十五编 粮油 322

第一章 机构 322

第二章 粮油购销 324

第一节 粮油征购 324

第二节 粮油销售、供应 325

第三章 粮油储藏 调运 326

第一节 粮油储藏 326

第二节 粮油调运 327

第四章 粮油加工 330

第五章 粮油管理 332

第十六编 财政 334

第一章 机构 334

第二章 财政体制 335

第三章 财政收入 336

第四章 财政支出 338

第十七编 税务 342

第一章 机构 342

第一节 机构沿革 342

第二节 策勒县地方税务局 343

第三节 策勒县国家税务局 344

第二章 税收 345

第一节 民国时期税收 345

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后的税收 346

第十八编 金融 保险第一章 金融 352

第一节 机构 352

第二节 货币 357

第三节 储蓄与存款 358

第四节 信贷 359

第二章 保险 362

第十九编 综合经济管理第一章 计划管理 364

第一节 机构 364

第二节 计划的编制与实施 365

第二章 物价管理 368

第一节 机构 368

第二节 物价监督检查 368

第三章 统计管理 373

第一节 机构 373

第二节 统计内容 373

第三节 统计服务 374

第四章 技术监督与计量管理 374

第一节 机构 374

第二节 人员培训 375

第三节 计量监督和检定 375

第四节 技术监督和“打假” 375

第五节 代码标识管理 376

第五章 工商行政管理 376

第一节 机构 376

第二节 集市建设和管理 377

第三节 企业登记 379

第四节 合同鉴定 380

第六章 审计 381

第一节 机构 381

第二节 审计监督 382

第七章 土地管理 383

第一节 机构 383

第二节 管理体制 383

第三节 地籍管理 384

第四节 建设用地管理 385

第五节 基本农田保护 385

第六节 土地监察 385

第二十编 政党 群团第一章 中国国民党策勒县地方组织 390

第二章 中共党员在策勒县的早期活动 391

第三章 中国共产党策勒县地方组织 393

第一节 组织机构 393

第二节 党的历次代表大会 402

第三节 县委工作部门 406

第四节 纪律检查 407

第五节 宣传工作 410

第六节 统战工作 412

第七节 稳定工作 414

第八节 老干部工作 427

第四章 群团 429

第一节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429

第二节 妇女联合会 434

第三节 职工联合会 437

第四节 其他团体 438

第二十一编 政权 政协第一章 人民代表大会 442

第一节 县各族各界人民代表大会 442

第二节 县人民代表大会 443

第三节 县人大常务委员会 447

第四节 选举 449

第二章 政府 452

第一节 民国时期的县政权 452

第二节 县人民政府 458

第三章 人民政协 464

第一节 机构 464

第二节 历届政协全委会 464

第三节 政协工作 468

第四节 县政协史略 468

第二十二编 重大政事第一章 中俄“策勒村事件” 472

第一节 策勒村事件发生的历史背景 472

第二节 策勒村事件的起因 472

第三节 事件的暴发 475

第二章 抗日救亡运动 477

第三章 建立党政机构 478

第一节 成立中国共产党策勒县委员会 478

第二节 建立人民政权,成立县人民政府 478

第四章 抗美援朝 479

第五章 减租反霸 479

第六章 镇压反革命 481

第七章 “三反”运动 481

第八章 土地改革 482

第九章 农业互助合作 484

第十章 对私营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485

第十一章 肃清反革命运动 485

第十二章 整风、反右 486

第十三章 社会主义教育运动 487

第一节 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 487

第二节 城市社会主义教育运动 489

第十四章 “大跃进” 489

第十五章 人民公社化运动 490

第十六章 整风整社 491

第十七章 精简干部 492

第十八章 “文化大革命” 492

第十九章 揭批查打,肃清林彪“四人帮”的流毒 496

第二十章 清理“三种人” 496

第二十一章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497

第一节 农业生产责任制 497

第二节 牧业生产责任制 498

第二十二章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498

第二十三章 “三讲”教育 499

第二十三编 公安 司法第一章 公安 502

第一节 机构 502

第二节 社会治安 505

第三节 户政 506

第四节 交通管理 507

第五节 消防管理 508

第二章 检察 509

第一节 机构 509

第二节 刑事检察 510

第三节 经济检察 511

第四节 法纪检察 511

第五节 监所检察 511

第六节 控告、申诉、民事、行政检察 512

第三章 审判 512

第一节 机构 512

第二节 审判制度 513

第三节 刑事审判 515

第四节 民事审判 515

第五节 经济审判 516

第六节 行政审判 516

第七节 执行 517

第四章 司法行政 517

第一节 机构 517

第二节 律师和公证 518

第三节 法制宣传 519

第四节 人民调解 520

第二十四编 民政第一章 机构 522

第二章 优抚 523

第一节 节日慰问 523

第二节 烈军属优待补助 524

第三节 伤残抚恤 524

第三章 救灾、救济 525

第四章 社会安置 528

第一节 复员退伍军人安置 528

第二节 自流人员安置 528

第三节 城市精简下放人员安置 529

第五章 福利 529

第一节 干部困难补助 529

第二节 供养孤老残幼 530

第三节 福利事业 531

第六章 婚姻管理 532

第七章 助残事业 533

第八章 地名普查 533

第二十五编 劳动人事 社会保障第一章 机构 536

第二章 编制 537

第一节 民国时期的人员编制 537

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后的人员编制 538

第三节 编制管理 541

第三章 干部 542

第一节 干部来源 结构 542

第二节 干部管理 544

第三节 干部离休 退休 544

第四章 工资 545

第一节 工资制度 545

第二节 工资调整 546

第五章 技术人员职务评聘与管理 549

第六章 工人 550

第一节 工人状况 550

第二节 工人管理 551

第七章 劳动就业 552

第一节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 552

第二节 招工就业 552

第八章 劳动保险 553

第一节 机构 553

第二节 养老保险金的统筹与发放 553

第三节 失业保险金的统筹与发放 555

第二十六编 军事第一章 军队体制 558

第一节 封建时期军队 558

第二节 民国时期军队 559

第三节 中国人民解放军 559

第二章 兵役 561

第一节 封建时期的兵役 561

第二节 民国时期的兵役 562

第三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 565

第三章 新中国民兵 567

第一节 领导体制 567

第二节 组织建设 569

第三节 政治教育 570

第四节 军事训练 571

第五节 武器装备 573

第六节 主要活动 574

第四章 兵事 577

第一节 扜弥国与于阗国之战 577

第二节 于阗军与喀喇汗军激战策勒山区 578

第三节 策勒村事件 578

第四节 马虎山、马仲英叛匪劫掠 579

第五章 军政、军民关系 580

第一节 拥政爱民 580

第二节 军民共建 582

第二十七编 教育第一章 机构 587

第二章 普通教育 587

第一节 小学教育 587

第二节 中学教育 591

第三章 成人教育 594

第一节 扫盲教育 594

第二节 工农文化业余教育 598

第三节 职工教育 599

第四节 农牧民业余文化技术教育 599

第四章 教师 600

第五章 教育管理 601

第一节 经费 601

第二节 勤工俭学 603

第三节 义务教育工程建设 604

第二十八编 科学技术第一章 科技机构 608

第一节 行政管理机构 608

第二节 科研服务机构 608

第二章 科技队伍 610

第三章 科技成果 612

第一节 成果 612

第二节 西红花栽培及其系列产品开发 617

第四章 科普活动 618

第二十九编 文化第一章 文化机构、设施 624

第一节 管理机构 624

第二节 事业机构、设施 625

第二章 文化活动 629

第一节 文艺创作 629

第二节 展览 629

第三节 演出 629

第四节 电影放映 631

第三章 维吾尔族民间谚语、歌谣 632

第一节 维吾尔族民间谚语选 632

第二节 维吾尔族民间歌谣选 634

第四章 广播 电视 655

第一节 广播 655

第二节 电视 659

第五章 档案 图书 661

第一节 档案 661

第二节 图书 665

第六章 史志编纂 668

第一节 党史资料征集编印 668

第二节 地方志编纂 670

第七章 文物、古迹 670

第一节 文物 670

第二节 古迹 671

第三节 古树 676

第三十编 卫生 体育第一章 卫生 678

第一节 行政机构 679

第二节 医疗、防疫机构 680

第三节 医疗队伍 682

第四节 医疗设备与技术 686

第五节 医疗制度 687

第六节 防疫 保健 688

第七节 爱国卫生运动 690

第二章 体育 691

第一节 机构 691

第二节 体育设施 692

第三节 体育活动 692

第四节 体育训练和竞赛 694

第五节 全民健身运动 698

第三十一编 民族 宗教第一章 机构 700

第一节 民族宗教事务局 700

第二节 伊斯兰教协会 700

第二章 民族迁居史略 701

第一节 古代民族 701

第二节 维吾尔族 702

第三节 汉族 703

第三章 民族习俗 704

第一节 维吾尔族习俗 704

第二节 汉族习俗 711

第三节 回族习俗 713

第四章 宗教 714

第一节 佛教 714

第二节 伊斯兰教 714

第三节 宗教事务管理 715

第三十二编 道德风尚建设第一章 思想道德建设 718

第一节 社会主义政治思想教育 718

第二节 社会主义民族团结 721

第二章 精神文明创建 725

第一节 精神文明建设机构 725

第二节 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726

第三章 社会新风 727

第三十三编 人物第一章 人物传 732

第二章 人物表 742

第三章 知名人物简介 747

附录 764

一、策勒县2001~2003年大事记 764

二、策勒县2001~2003年县情简况 768

三、策勒县2000年开始的思想文化建设活动 771

四、地方文献辑存 774

五、《于阗县乡土志》策勒内容摘录 776

六、民国《策勒县志》内容摘录 779

七、新疆策勒县投资开发招商引资优惠政策 785

《策勒县志》编修始末 791

《策勒县志》编审机构及编纂人员 7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