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编 文献研究 2
再论《惜往日》《悲回风》的作者问题&赵逵夫 2
宋玉《九辨》校理&赵逵夫 12
五十九部宋玉研究著述解题&吴广平 17
小说家《宋玉子》试探&王齐洲 43
《招魂》,屈原而非宋玉营构的奇诡世界&常森 53
从《楚辞》的对话结构看宋玉作品的真伪问题&魏宁 70
高唐神女传说和宋玉作品辨伪&黄震云 76
《大言赋》编年考&李骜 87
宋玉《神女赋》三家英译本的比较研究&王慧 95
关于宋玉作品真伪问题的共识与分歧&金荣权 107
《笛赋》伪作性质的几点思考&尚永亮 116
从《白雪初唱集》看宋玉对后世的影响&颜家庆 120
《〈招魂〉“些”字的来源》商榷&熊人宽 127
第二编 文学研究 136
宋玉赋与倡优话语体系及赋的创始&赵辉 136
关于宋玉《高唐》、《神女》赋的两个问题&金荣权 146
文学与学术分离之终结——论宋玉辞赋对先秦文学意象的重构&胡小林 152
论宋玉《风赋》及后人的拟作&詹杭伦 沈时蓉 161
宋赋三昧,主文而谲谏——《对楚王问》、《风赋》、《登徒子好色赋》的曲谏之风&苏慧霜 172
古代宋玉文学批评的三种视点及其评析&胡吉星 白晶玉 184
中国文学史著作宋玉书写的新收获——读方铭主编《中国文学史》之《宋玉及战国赋体文学》&何新文 黄爱武 189
空间叙事:宋玉辞赋与汉代散体大赋关联的新角度——兼论汉赋空间叙事的类型及其特征&彭安湘 197
取娱君主,非关微言:宋玉赋作主旨新探——以《高唐赋》、《神女赋》为核心&马世年 208
明代《招魂》研究述评&陈炜舜 218
宋玉赋与古代早期文学叙事&阳清 232
融史与阙史——《离骚》、《九辩》比较论&张德恒 241
误读的传播与影响——析郭沫若对宋玉形象的塑造&金鑫 252
论宋玉作品中的自我形象&刘渐娥 257
“咽咽学楚吟”而“得《骚》之骨”——李贺的屈宋接受&祁国宏 265
论李杜对宋玉辞赋的接受&唐婷 275
探索宋玉生平&熊人宽 282
浅谈宋玉对中国文学的影响&余建东 291
宋玉的高洁人品和文学贡献&杨斌庆 297
宋玉““情”赋及其影响略论&龙文玲 300
第三编 文化研究 305
高唐神女传说的炎帝部落文化属性&李炳海 刘洋 305
《庄子》的思想资源与宋玉的文化接力&罗漫 320
鲜明的今文经学特色——论王闿运对宋玉《高唐赋》的阐释&肖友芳 吴广平 330
清代经学与宋玉研究&毛庆 338
道家道术派与兰台作家&徐文武 348
论宋玉《登徒子好色赋》与《高唐、神女赋》中的情欲问题&鲁瑞菁 354
看花人已矣,花落自成蹊——湖南临澧宋玉传说的文化意蕴管窥&何桂芬 368
宋玉作品与文士主体性的成长&陈詠红 383
宋玉对中华文化基因的贡献&江柳 388
宋玉其人考&蔡崇友 398
《高唐赋》和《神女赋》的女神形象&马婷 402
宋玉《登徒子好色赋》“东邻女”意象研究&唐旭东 405
高唐梦非白日梦——关于昼寝、昼梦与白日梦文化解读的思考&程地宇 411
第四编 其他研究 422
宋玉遗迹传说田野调查报告——宋玉所赋“巫山”之地望调查报告&刘刚 王梦 关杰 422
宋玉作品入选语文教材的可行性分析&姚守亮 程本兴 450
姜嫄与后稷文化的碑刻民俗志——以岐山县周公庙的碑刻文献为研究对象&王志清 陈曲 456
宋玉形象考&彭德 463
不宜把《九辩》定为宋玉的唯一代表作&程本兴 张法祥 474
浅析宋玉辞赋修辞手法的妙用&姚守亮 482
宋玉的审美理想与艺术创造&张法祥 程本兴 488
位卑未敢忘忧国&江从镐 506
人间万事皆可变唯独里居难更变&陈子成 511
宋玉生年初探&李伶甫 515
宋玉作品中的美女形象来龙去脉&张端彬 520
略议宋玉及其与辞和赋的关系&于试 524
为宋玉故里“钟祥说”的编纂者说两句话——兼谈我们对宋玉研究的治学态度&刘永贵 533
从《高唐赋》中巫山地望探析宋玉辞赋创作地&史新林 杨绪穆 538
楚辞新议——兼论《惜往日》《悲回风》的归属问题&覃柏林 544
用通俗弘扬宋玉文化&何志汉 553
扬雄之宋玉批评语境探微&陈丽平 557
愿见君而不得的阻隔感之抒写——《九辩》的抒情结构略探&侯文学 559
宋玉生平事迹发微(摘要)&罗运环 560
唐勒和宋玉论御残简新论&吴广平 561
后记 5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