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古镇在史册中闪光 1
第二章 历史沿革 9
第三章 从古代史记载录中寻钢屯地域隶属变化 13
第四章 自然地理 27
第一节 自然概况 27
第二节 地貌 土壤结构 土地分布 29
第三节 山脉 31
第四节 河流 34
第五章 大事记 35
第六章 地名寻踪 59
第一节 钢屯地名的由来 59
第二节 锦西地名源在钢屯 60
第七章 钢屯明清兵事录 63
第八章 区划 65
第九章 锦西县起源与搬迁 73
第一节 设治为何选在钢屯 73
第二节 旧锦西厅政权机构 74
第三节 旧锦西县公署 锦西县政府 74
第四节 锦西厅疆域 城池 76
第五节 设治地址之争 五场官司真相 78
第六节 锦西县兴建第一座县署大院始末 80
第七节 民众燃起抗日怒火 日军挟县长逃往连山 84
第十章 钢屯的工商业 87
第一节 解放前钢屯的工商业 87
第二节 旧锦西县钢屯街工业商业一览表 89
第三节 远近闻名的包家炉 93
第四节 振兴发展的钢屯工业 97
第五节 行业标志 99
第十一章 农业 101
第一节 综述 101
第二节 二十年粮食产量对比表 106
第三节 土地制度 107
第四节 钢屯土地改革工作记实 112
第十二章 日伪政权的残酷统治 115
第一节 日伪政权的残酷统治 115
第二节 日寇残害钢屯百姓的野蛮暴行 119
第三节 日伪时期大亚矿工的苦难遭遇 121
第十三章 抗日风云 123
锦西县城(冮家屯)中学师生声讨日本侵华罪行 123
围歼日军古贺联队战况 125
歼灭日军古贺联队抗日队伍的构成 136
民众团结抗日 村长枪口下救人 137
钢屯第二次抗日有共产党领导的义勇军 139
县公安局长苑凤台抗日 141
抗日义士亮山 144
抗日勇士郑世吉 145
施显庭状告日本督察长 149
民众怒毁日寇古贺碑 150
抗日战争胜利 日侨俘遣返经过 151
第十四章 抗日纪念碑 157
第一节 建议在钢屯人民歼灭日军古贺联队遗址处建立钢屯人民抗日纪念碑 157
第二节 爱国教育基地——锦西人民围歼日军古贺联队纪念碑 159
第十五章 地方游击战 161
凤凰山战斗 161
富有屯战斗 162
张家沟战斗 163
清剿土匪 捕捉匪首 164
第十六章 革命烈士英名永存 167
第一节 钟卿烈士 167
第二节 钢屯籍革命烈士英名录 169
第十七章 政治史事 171
第一节 钢屯第一次解放 171
第二节 钢屯第二次解放 174
第三节 区长两次遇险经过 175
第四节 战略转移后冮家屯区干部的艰苦工作历程 177
第五节 区长率民支援前线 抢运伤员立功 180
第六节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 184
第十八章 教育 189
第一节 私塾教育 189
第二节 小学教育 190
第三节 初中教育 193
第四节 业余教育 196
第五节 社会教育 197
第十九章 文化 199
第一节 繁荣发展的群众文化 199
第二节 情系乡民 投巨资建精品公益文化广场 203
第二十章 小城镇建设 207
第一节 科学规划小城镇建设 努力打造秀美古镇 207
第二节 小城镇管理机构 职能范围 210
第二十一章 振兴中的民营企业 211
第一节 葫芦岛宏达钼业有限公司简介 211
第二节 大型民营企业在打渔山工业园区崛起 212
第三节 走进大型养猪场 216
第二十二章 人物传略 219
全国造林绿化劳动模范娄庆祥 219
辽宁省劳动模范谷子贤 224
第二十三章 历史人物选录 229
历史人物选录 229
四大翁(张奎翁 王庚翁 郑香翁 施显翁) 232
乐于公共事业的老人陈兴乔 235
第二十四章 人口 民族 241
第一节 人口变化 241
第二节 人口控制 242
第三节 民族 243
第四节 钢屯伊斯兰教简介 245
第二十五章 民俗 247
第一节 住宅 247
第二节 服饰 248
第三节 婚俗 249
第四节 葬礼 253
第五节 中国封建社会陋俗之一——妇女缠足 254
第六节 赫家楼 259
第七节 钢屯大秧歌 262
第八节 传统手工印染工艺——麻花布 267
第二十六章 名胜古迹 271
辽西(冮家屯)发现新石器时代遗址 271
清代柳条边遗迹寻踪 273
石狮子 276
虹螺山 278
祠庙 280
第二十七章 旅游 289
第一节 打造新品牌 创旅游新镇 289
第二节 虹螺灵隐 话今昔 292
第三节 古刹寻根 再塑新风貌 298
第二十八章 民间传说和乡土风物 301
冮家屯“冮”字来历 303
虹螺山的传说 305
女儿河的来历 307
石狮子传说 310
虹螺晚照 312
天然寺聚宝盆 314
第二十九章 节序 317
第三十章 钢屯组织沿革 331
附录一 故乡的河 334
附录二 钢屯镇组织沿革 339
附录三 钢屯镇荣誉录 343
编后 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