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责任法研究 上》PDF下载

  • 购买积分:20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王利明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6
  • ISBN:9787300223285
  • 页数:742 页
图书介绍:本书密切结合我国《侵权责任法》和有关侵权法的前沿理论及司法实践经验,并在借鉴国外侵权立法先进经验与最新理论成果的基础上,针对我国侵权责任法的内容体系、归责原则、责任构成要件、免责和减轻责任事由、数人侵权制度以及侵权责任的承担方式等进行了详尽而深入的探讨。

第一编 一般理论 3

第一章 侵权责任概述 3

第一节 侵权行为概述 3

一、侵权行为的概念 3

二、侵权行为的特征 5

第二节 侵权行为与相关行为 10

一、侵权行为与违约行为 10

二、侵权行为与犯罪行为 15

第三节 侵权责任的一般原理 19

一、侵权责任的概念和特征 19

二、侵权责任与侵权损害赔偿之债 23

三、侵权责任的优先性 28

第四节 侵权责任的分类 31

一、一般侵权责任和特殊侵权责任 32

二、作为的侵权责任和不作为的侵权责任 34

三、自己责任和为他人行为负责的责任 36

四、单独侵权责任与数人侵权责任 38

五、侵害物权的侵权责任、侵害知识产权的侵权责任、侵害人格权的侵权责任 39

六、单一侵权责任和大规模侵权责任 40

第五节 侵权责任的特殊形态 42

一、侵权责任形态概述 42

二、侵权责任的几种特殊形态 44

第六节 侵权责任的主体和侵权请求权 55

一、侵权责任关系的主体 55

二、关于侵权责任能力问题 57

三、侵权请求权 65

第七节 侵权责任与其他救济制度 69

一、建立事故损害综合救济制度的必要性 69

二、各种救济机制的相互协调 72

第二章 侵权责任法概述 75

第一节 侵权责任法的概念和特征 75

一、侵权责任法的概念 75

二、侵权责任法的特征 79

第二节 侵权责任法的调整对象 83

第三节 侵权责任法保护的权益范围 86

一、确定侵权责任法保护的权益范围的必要性 86

二、我国《侵权责任法》的权益保护范围 88

三、我国侵权责任法规定权益保护范围的特点 91

四、侵权责任法保障的具体民事权利 94

五、侵权责任法保障的合法利益 104

六、关于是否需要区分侵犯权利和利益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 114

第四节 侵权责任法的渊源 116

一、宪法 116

二、法律 116

三、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 117

四、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和指导性案例 118

五、国家认可的民事习惯 119

第五节 侵权责任法的功能 119

一、救济功能 120

二、预防功能 124

三、制裁功能 128

四、维护行为自由的功能 130

第六节 侵权责任法的一般条款 132

一、一般条款和类型化的结合是侵权法的发展趋势 132

二、我国侵权责任法采取了“一般条款+类型化”的模式 135

第七节 我国侵权责任法的体系 138

一、侵权责任法的体系概述 138

二、我国侵权责任法体系的特点 140

三、我国侵权责任法的体系 143

第八节 侵权责任法与其他法律的关系 147

一、侵权责任法与国家赔偿法 147

二、侵权责任法与保险法 149

三、侵权责任法和社会保障法 152

四、侵权责任法与人格权法 157

五、侵权责任法与合同法 160

六、侵权责任法和物权法 163

第九节 侵权责任法的适用 164

一、侵权责任法的适用范围 164

二、侵权责任法的适用原则 165

三、侵权责任法适用中的特殊问题 168

第十节 侵权责任法的解释 170

一、侵权责任法的解释的必要性 170

二、侵权责任法解释的具体方法 172

第三章 侵权责任法的历史发展 180

第一节 西方侵权责任法的历史发展及现状 180

一、古代侵权法 180

二、近代侵权法 183

第二节 当代侵权法的发展趋势 187

一、保护范围的扩大化 188

二、侵权法功能的扩展 189

三、侵权行为类型的多样化 190

四、归责原则的多元化 191

五、补救手段的多元化 192

六、精神损害赔偿的强化 193

七、过失概念的客观化 194

八、因果关系理论的发展 195

九、多元化社会救济机制的形成和发展 196

十、两大法系的融合 198

第三节 我国侵权责任法的历史发展 199

一、中国古代的侵权责任法 199

二、新中国侵权法的发展 203

三、侵权责任法在未来民法典中的地位 206

第四章 归责原则 212

第一节 归责原则概述 212

一、归责原则的概念和特征 212

二、侵权责任归责原则的历史发展 215

三、我国侵权责任法归责原则体系的特点 226

四、我国侵权责任法中各项归责原则的地位 228

第二节 过错责任原则 230

一、过错责任原则的概念 230

二、我国侵权责任法中过错责任的特点 234

三、我国侵权责任法中过错责任原则的功能 236

四、过错责任原则的适用范围 240

第三节 过错推定责任 247

一、过错推定责任的概念和特征 247

二、过错推定责任与相关概念 251

三、过错推定的程序和要件 256

四、过错推定的适用范围 259

第四节 严格责任原则 260

一、严格责任的概念 260

二、严格责任的特点 263

三、严格责任的归责依据和功能 268

四、严格责任与过错推定责任 274

五、严格责任的适用 278

第五节 公平责任原则 281

一、公平责任的概念和特征 281

二、我国侵权责任法中公平责任原则的地位 285

三、公平责任的适用范围 288

四、公平责任与受益人的补偿义务 293

五、适用公平责任应考量的因素 298

第五章 侵权责任构成要件 303

第一节 侵权责任构成要件概述 303

一、侵权责任构成要件的概念 303

二、侵权责任构成要件的分类 304

三、侵权责任的一般构成要件 305

第二节 损害 307

一、损害的概念和意义 307

二、损害在侵权责任法中的意义 310

三、损害的特点 312

四、损害的本质 314

五、损害的认定 316

六、损害的分类 319

第三节 过错 333

一、过错的概念和特征 333

二、过错的形式 339

三、过错与行为的违法性 361

第四节 因果关系 377

一、因果关系的概念 377

二、侵权责任法上的因果关系与哲学上的因果关系 379

三、因果关系在归责中的作用 382

四、因果关系认定理论 386

五、因果关系的具体认定 396

六、外来因素的介入与因果关系的认定 400

七、因果关系的推定 411

八、原因力的确定和比较 414

九、因果关系的证明 416

第六章 免责和减轻责任事由 417

第一节 免责和减轻责任事由概述 417

一、免责事由 417

二、减轻责任事由 424

第二节 受害人的故意 432

一、受害人故意的概念和效果 432

二、受害人故意与相关概念的区别 434

三、受害人故意的法律后果 436

第三节 第三人的原因 437

一、第三人的原因的概念和特征 437

二、第三人过错的类型 439

三、第三人原因的责任减免效力 443

第四节 不可抗力 444

一、不可抗力作为免责事由的原因 444

二、不可抗力的认定 445

三、不可抗力和意外事件(故) 447

第五节 正当防卫 449

一、正当防卫的概念和存在依据 449

二、正当防卫的构成要件 450

三、正当防卫的法律后果 452

第六节 紧急避险 454

一、紧急避险的概念 454

二、紧急避险的条件 456

三、紧急避险的法律后果 457

第七节 其他减轻或免除责任的事由 460

一、依法执行职务和正当行使权利 461

二、受害人同意 463

三、自助行为 470

四、自助行为的要件和效力 472

第七章 损益相抵和过失相抵 475

第一节 损益相抵 475

一、损益相抵的概念 475

二、损益相抵的特征 477

三、损益相抵与过失相抵的适用关系 479

四、损益相抵规则的适用条件 480

五、损益相抵的具体适用 481

第二节 过失相抵 484

一、过失相抵的概念和特征 484

二、过失相抵的理论基础 487

三、过失相抵的历史发展 489

四、受害人过错的特点 494

第三节 过失相抵的构成要件 496

一、受害人具有过错 496

二、受害人的过错与损害的发生或扩大存在因果关系 499

三、符合法律的相关规定 503

第四节 过失相抵的适用 503

一、应当依据不同的归责原则适用过失相抵 504

二、应当区分受害人过错的几种形态 506

三、适当考虑受害人的责任能力 508

四、比较当事人双方过错的方法 512

五、区分受害人过错作为减轻责任或免责事由 515

第二编 多数人侵权责任 521

第八章 共同侵权行为 521

第一节 共同侵权行为概述 521

一、共同侵权行为的概念和特征 521

二、关于共同侵权行为的本质的探讨 525

三、共同侵权行为与相关概念的区别 532

四、关于团体致人损害的共同侵权行为 534

第二节 共同过错的内容 537

一、共同过错的本质 537

二、共同过失 539

第三节 教唆和帮助行为 542

一、教唆和帮助行为概述 542

二、教唆行为 544

三、帮助行为 550

第四节 共同侵权人责任的承担 552

一、共同侵权人承担连带责任的合理性 552

二、共同侵权人的责任免除 554

第九章 共同危险行为 557

第一节 共同危险行为概述 557

一、共同危险行为的概念和特征 557

二、共同危险行为与相关概念的比较 562

第二节 适用范围和构成要件 567

一、适用范围 567

二、构成要件 569

三、免责事由 572

第三节 共同危险行为的责任承担 575

第四节 受害人的举证责任 578

第十章 无意思联络数人侵权责任 581

第一节 无意思联络数人侵权概述 581

一、无意思联络的数人侵权与共同侵权行为 581

二、无意思联络的数人侵权与累积因果关系、部分因果关系 583

第二节 无意思联络数人侵权的责任承担 584

一、以累积因果关系表现的无意思联络数人侵权 584

二、以部分因果关系表现的无意思联络数人侵权 588

第十一章 数人侵权中的责任 594

第一节 连带责任 594

一、数人侵权中连带责任的概念和特点 594

二、连带责任与不真正连带责任的区别 596

三、连带责任的内部分担 597

四、连带责任人之间的追偿权 599

第二节 按份责任 601

一、按份责任的概念和特点 601

二、按份责任的承担方式 604

第三编 侵权责任承担方式 609

第十二章 侵权责任承担方式 609

第一节 侵权责任承担方式概述 609

一、侵权责任承担方式的概念和特征 609

二、侵权责任承担方式与相关概念的区别 612

三、侵权责任承担方式的分类 621

四、侵权责任承担方式的适用原则 622

第二节 侵权责任承担方式的发展 626

一、侵权责任承担方式的发展趋势 626

二、我国《侵权责任法》中侵权责任形式的特点 630

第三节 预防性的侵权责任形式 633

一、概述 633

二、停止侵害 637

三、排除妨碍 641

四、消除危险 646

第四节 救济性的侵权责任形式 648

一、概述 648

二、返还财产 650

三、恢复原状 652

四、赔偿损失 658

五、赔礼道歉 659

六、消除影响、恢复名誉 661

第五节 侵权责任承担方式的适用 665

一、概述 665

二、侵权责任承担方式的单独适用与合并适用 665

第十三章 侵权损害赔偿 671

第一节 侵权损害赔偿概述 671

一、侵权损害赔偿的概念和特征 671

二、侵权损害赔偿的功能 676

三、财产损害赔偿和精神损害赔偿 678

第二节 财产损害赔偿 679

一、侵害财产的损害赔偿 679

二、侵害人身权益的财产损害赔偿 684

三、人身伤亡的财产损害赔偿 687

四、死亡赔偿金的性质和赔偿标准 694

五、人身伤害导致死亡时的赔偿请求权主体 700

六、第三人作为赔偿请求权人 703

七、赔偿费用的支付方式 705

第三节 精神损害赔偿 708

一、精神损害赔偿概述 708

二、精神损害赔偿与相关概念的区别 712

三、精神损害赔偿请求权 716

四、精神损害赔偿的适用范围 719

五、精神损害赔偿构成要件 723

六、精神损害赔偿数额的计算 725

主要参考书目 730

第一版后记 741

第二版后记 7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