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
上篇 学科理论基础中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研究 3
哲学本体论思维 3
逻辑思维中的中介概念 12
“感性世界”论辩与现代唯物主义世界观的系统阐释 19
恩格斯晚年通信对唯物史观的重要说明及经典表述 34
唯物史观的真理性及其当代价值 55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相互作用的历史运动 65
社会发展规律 69
生产关系的相对稳定性及其现实意义 78
马克思的早期人类解放思想 85
关于社会主义首先在比较落后的国家变为现实 96
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122
从政治上观察和处理问题 133
马克思主义的发展问题及其研究原则 141
下篇 学科理论基础中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研究 167
中国共产党指导理论的发展 167
中国共产党生存发展机制的主体基础 178
邓小平政治气魄的思想理论基础 189
“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方针的哲学底蕴 202
真理标准与旗帜文化 215
我国改革的社会革命性质 219
“姓资姓社现象”论辩 228
高举伟大旗帜与坚持党的基本路线 244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248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259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272
“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的历史和逻辑基础 276
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内涵和根据 289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论创造 295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的新境界 30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世界性价值 310
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和加强社会建设的唯物史观意义 314
后记 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