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一奎医学全书》PDF下载

  • 购买积分:23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韩学杰,张印生主编;张朝阳,刘明礼副主编;习敬东,苏兴华,冯淬灵,张兰芹,杨金生,连智华,徐卫东,王蕾参加人员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5
  • ISBN:9787513223409
  • 页数:867 页
图书介绍:《明清名医全书大成》系列丛书是集明清30位医学名家医学著作而成。中医药学是一个伟大饿宝库,其学术源远流长,发展到明清时期,已日臻成熟,在继承前代成就的基础上,并有许多发展,是中医的鼎盛时期。突出表现在:名医辈出,学派林立,在基础学科和临床各科方便取得了很大成就,特别是本草学和临床学尤为突出。

第一卷 29

风门 29

明风篇 29

伤风 29

中风 30

喑痱 38

瘟疫门 38

明疫篇 38

头面肿 40

火热门 41

明火篇 41

外内君相篇 42

病机篇 44

论热在血气之分 45

论五脏有邪身热各异 45

论表里热 46

论杂病发热恶寒与伤寒不同 46

恶寒非寒恶热非热论 47

第二卷 51

暑门 51

明暑篇 51

注夏 54

解? 57

湿门 57

明湿篇 57

燥门 60

明燥篇 60

燥本风热论 61

论结燥病本不同 61

寒门 63

明寒篇 63

中寒 64

寒中 67

背寒 67

身前寒 68

恶寒 68

第三卷 69

头痛门 69

头痛 69

头重 70

头风 70

雷头风 72

大头病 74

面门 75

颊车病 77

目门 77

外障 79

内障 80

鼻门 81

鼻息肉 82

鼻鼽 鼻渊 82

耳门 83

耳聋 耳鸣 83

耳肿痛 85

口门 86

唇 88

舌门 88

齿门 89

咽喉门 90

喉痹 90

梅核气 91

第四卷 92

腹痛门 附:水鸣、小腹痛 92

腹痛 92

腹中水鸣 92

小腹痛 93

胁痛门 93

胁痛 93

心痛门 94

心痛 94

胸满 胸痛 胸痹 97

虫痛 98

呕吐哕门 99

呕吐哕 99

呕吐膈气总论 100

胃风 103

恶心 103

呕苦水 103

呕沫 103

呕脓 103

呕长虫 103

伤酒呕吐 104

呕吐清水 104

噎膈 104

腰痛门 108

腰痛 108

第五卷 112

水肿门 112

水胀通论 112

水肿 112

论水气证治大法 114

论生死脉法 115

《脉经》叙诸水形症 115

仲景治水大法 116

胀满门 一名臌胀 123

臌胀说 124

虫蛊 130

痞气门 131

第六卷 136

吐酸门 136

论吐酸属热 136

论杂病吐酸与病机外邪不同 136

辩《素问》、东垣论酸不同 136

停饮门 137

痰饮门 138

怔忡惊悸门 147

心澹澹动 148

怒 148

善太息 148

恐 149

善悲 149

第七卷 151

咳嗽门 151

脏腑皆有咳 151

论咳与嗽本一证 152

论嗽分六气无热无寒 152

论湿痰生嗽 152

干咳嗽 158

食积痰嗽 159

食饱咳嗽 159

醋呛咳嗽 159

酒热伤肺咳嗽 159

痰嗽 159

肺胀 160

暴嗽 失音 161

久嗽 162

妊娠咳嗽 164

喘门 165

气短 气促 少气 171

喘与短气辨 171

产后喘 172

哮门 173

肺痿 174

肺痈 175

第八卷 179

疟门 179

疟母 183

疟胀 184

产后疟 184

泄泻门 185

泄痢 189

泄痢辨 192

痢门 192

滞下亦有挟虚挟寒 193

里急后重有寒热虚实及在气在血之异 193

发热 194

令气及时疫痢 194

身重 194

腹痛 194

白脓 194

赤脓 195

治赤白痢 195

纯鲜血 195

紫黑血 198

脏毒下血 198

豆汁 198

泄痢作呕 198

噤口痢 198

下痢吃逆 199

下痢大孔痛 199

痢疾肛脱 200

虚坐努圊 200

痢而小便少 200

糟粕不实 200

久痢滑泄不固 200

休息痢 202

虫痢 202

疟痢 202

不治症及危症 203

胎前痢疾 204

产后痢 204

第九卷 206

气门 206

血门 209

诸见血症总论 209

呕吐血 210

咳血 214

咯血 唾血 痰涎血 216

鼻衄 217

产后鼻衄 219

齿衄 219

舌衄 220

肌衄 220

小便血 220

下血 222

九窍出血 227

中蛊下血 227

金疮出血 228

第十卷 229

虚怯虚损痨瘵门 229

总论 229

辨《明医杂著》忌用参芪论 233

虚损治法 235

论精气夺则虚 236

论形气不足有余用补泻法 236

痨瘵 237

传尸痨 247

方外还丹 248

第十一卷 256

郁证门 256

痿证门 257

痿 257

论治痿独取阳明之旨 259

脚气门 262

脚气 262

脚气冲心为厥逆 267

白浊门 269

梦遗门 附:精滑不禁 270

汗门 附:头汗、手足汗、无汗 272

头汗 273

手足汗 274

无汗 274

消瘅门 274

口燥咽干 279

第十二卷 280

痹门 280

论四时受痹源流,刺痹穴法 281

引《灵枢》《素问》论痹 281

行痹治剂 282

痛痹 284

肩背痛 附:臂痛 289

著痹治剂 麻木同 290

鹤膝风 294

挛 295

虚挛 296

一身尽痛 296

产后身痛 296

第十三卷 298

内伤门 298

伤饮 伤食 298

伤酒 299

伤食 300

不能食 304

积聚门 305

论妇人肠覃石瘕 305

积聚论 306

第十四卷 316

癫狂痫门 316

明癫症 316

明狂症 317

明痫症 318

颤振门 323

瘈疭门 324

痓门 附:劳风 325

痓痉辩 328

劳风 329

不得卧多卧门 330

不得卧 330

多卧 331

烦躁门 332

健忘门 334

第十五卷 335

秘结门 335

大小便不通 338

小便不通门 339

癃门 342

淋闭余论 347

遗溺门 348

小便不禁 349

溺赤 351

闭癃遗溺不禁辨 351

脱肛门 附:截肠病 351

前阴诸疾门 354

阴缩阴纵 354

阴痿 阴汗 阴冷 阴臭 354

阴肿 阴痛 阴吹 355

?风 356

疝气门 356

第十六卷 365

霍乱门 365

霍乱 365

转筋 368

中恶客忤门 369

咳逆门 369

噫门 370

下气门 371

下气 371

漏气走哺 371

嘈杂门 371

眩晕门 372

喑门 374

舌喑 喉喑 374

胎前产后喑 376

疸门 376

厥证门 378

论吐法 381

第十七卷 383

伤寒门 383

热论 383

仲景伤寒例 383

陶节庵辨仲景伤寒论 385

伤寒至捷法 387

十劝歌 387

治伤寒看证法则 388

辨表里中三证 389

辨阴阳二证 389

太阳六传 389

太阳证 390

太阳头痛 390

治太阳则不可越经 390

问桂枝汤发汗 390

太阳禁忌不可犯 391

太阳证亦有当汗不当汗者 391

当汗而不汗生黄 391

当汗而发汗过多成痓 391

不当汗而汗成蓄血 391

血证见血自愈 391

知可解 391

知不可解 391

脉知可解不可解 391

易老九味羌活汤解利法 392

当汗而下之成协热利 392

太阳一下有八变 392

里传表 392

三阳三阴辨证用药治法 392

伤寒表证分别治法以便四时取用 392

伤寒里证治法宜次第 392

问两感邪从何道而入 393

伤寒误下变有轻重 394

辨内外伤 394

狂言谵语郑声辨 394

阳明证不可犯禁忌 394

汗多亡阳 394

下多亡阴 395

伤寒五脏受病脉证相克诀 395

第十八卷 396

痰证 396

伤食 396

虚烦 396

脚气 396

论伤寒用药法则 396

阴经用药格法 396

治伤寒看证大略 397

《一提金》脉要 397

《截江网》论脉 397

《伤寒撮要》论脉 397

六经图正治法 397

煎药法 402

劫病法 402

制药法 404

第十九卷 414

药误伤人 414

病人应死证 414

望色 414

闻声 415

问因 416

切生死形状六经六绝脉 416

伤寒不可发汗 416

伤寒发汗不出熏法 416

伤寒汗出不住止法 416

伤寒可吐 416

伤寒不可吐 416

伤寒吐不出探法 417

伤寒吐不住止法 417

伤寒不可下 417

伤寒小便不通熏法 417

伤寒胸膈不宽熨法 417

妊娠伤寒护胎法 417

到伤寒病家不染病法 417

用药寒温合宜论 417

妊娠伤寒禁忌药 418

蒸脐法 418

熨脐法 418

中寒 418

伤寒合病 418

阴毒伤寒 418

夹阴伤寒 418

寒疫 418

大头伤寒 419

食积 419

中湿类伤寒 419

痰症类伤寒 419

内伤瘀血证发热状类伤寒 419

漱水不欲咽 420

昼夜偏剧 420

心下满 420

遗尿 420

大便自利 420

惊惕 420

呃逆 420

谵语 421

郑声 421

喑哑不言 421

阴证似阳 421

冷结 421

蛔厥 421

郁冒不仁 422

肉瞤筋惕 422

肉苛 422

百合 422

瘈疭 422

循衣摸床 422

舌卷囊缩 422

瘥后发肿 422

瘥后遗毒 423

瘥后发碗头疮 423

瘥后劳复 423

瘥后女劳复 423

瘥后阴阳易 423

瘥后虚弱 423

瘥后昏沉 423

瘥后饮酒复剧 423

妊娠伤寒 423

产后伤寒 424

不可水 424

再三汗下热不退 424

四肢冷 附:四肢沉重、四肢不收 425

结阳 425

结阴 425

寒在皮肤热在骨髓,热在皮肤寒在骨髓 425

太阳传经用药 425

内伤似外感始为热中病 426

内伤似外感末传寒中病 426

内伤似外感阳明中热病 426

内伤似外感温热病 426

内伤似伤寒 426

房室伤风 427

房室伤寒 427

疮疡发热类伤寒 427

赤膈伤寒 428

黄耳伤寒 428

解?类伤寒 428

砂病类伤寒 428

摇头 428

身痒 429

未交接而作易病治 429

人迎气口脉 429

冲阳脉 429

太溪脉 429

结脉 429

促脉 429

代脉 429

第二十卷 433

妇人 433

妇人科赤水玄珠小引 433

薛氏校注合宜禁忌凡例 433

调经门 434

经水或紫或黑论 435

经水当止不止 438

居经 439

月经不调 439

崩 443

赤白带下 446

寡妇师尼寒热如疟 451

梦与鬼交 452

热入血室 452

心胸嘈杂 453

痃癖疝瘕 453

脬转小便不利 455

小便数 455

遗尿失禁 456

第二十一卷 457

小便出血 457

阴肿 457

阴痒 458

阴挺下脱 458

阴疮 459

交接辄血出痛 459

胎前恶阻及痰逆不食 459

胎动不安 460

胎漏下血 462

胎气上逼 463

妊娠心腹痛 464

妊娠腰背痛 465

妊娠小腹痛 465

妊娠心腹胀满 465

妊娠数堕胎 465

胎不长 467

堕胎血下不止 467

未足月欲产 467

过期不产 468

妊娠咳嗽 468

妊娠吐血衄血 469

子烦 469

第二十二卷 470

娠娠烦躁口干 470

妊娠风痉子痫 470

妊娠瘈疭 471

妊鬼胎 471

妊娠不语 471

妊娠伤寒热病防损胎 472

妊娠伤寒 472

妊娠时行病 473

过时热病 473

热病胎死腹中 474

妊娠疟疾 474

妊娠泄泻 474

妊娠下痢黄水 475

妊娠大小便不通 475

妊娠小便不通 475

子淋 476

妊娠遗尿 477

妊娠尿血 477

妊娠胎水肿满 477

腹内钟鸣 478

孕痈 478

脏躁悲伤 478

妊娠十月宜服滑胎汤药 479

十一产论 479

催生 481

交骨不开,产门不闭 481

产难方论 482

下死胎方 482

产难生死脉诀 482

胞衣不出 483

产后血晕 483

产后颠狂 484

产后狂言谵语 484

产后不语 484

第二十三卷 486

产后乍见鬼神 486

产后心神惊悸 486

产后中风恍惚 486

产后极虚生风 487

产后虚汗不止 487

汗多变痉 488

产后口噤 腰背反张 488

产后中风 489

产后四肢筋挛 489

产后遍身疼痛 489

产后腰痛 489

产后腹痛儿枕痛 490

产后寒疝腹痛 491

产后两胁胀痛 491

产后血瘕 491

产后发热 491

产后虚烦发热 491

产后血渴 492

产后乍寒乍热 492

产后疟疾 492

呕吐腹胀及呕逆不食 493

产后喉中气急喘促 494

产后口鼻黑鼻衄 495

产后月水不通 495

产后四肢浮肿 495

产后腹痛泻利 495

产后赤白痢 496

产后大便秘涩 496

产后大小便不通 497

产后遗粪 497

产后诸淋 497

小便不禁 497

产后小便出血 498

产后阴脱玉门不闭 498

产后乳少或止 498

妇人茧唇 498

第二十四卷 500

耳 500

结核方论 502

赤白游风 503

妇人?痃 503

鹤膝风 504

妇人足跟疮肿 505

肺痈 505

肠痈 506

乳痈 乳岩 507

第二十五卷 508

幼科 508

小儿金镜 508

小儿门 508

初诞门 508

噤风 撮口 脐风 510

脐突光肿 脐汁不干 附:肠痈 512

鹅口白屑 513

鼻风伤囟 513

潮热 513

风热 514

看小儿外证形色声音脉息 514

诊脉歌 515

看颅囟要略 515

伤乳 515

入门看证歌 515

变蒸 515

明惊风篇 516

急惊风 516

慢惊 520

夜啼 客忤 躽啼 522

丹毒 赤游风肿 522

口疮 523

重舌 木舌 弄舌 肿腭 肿龈 524

语迟 524

断乳法 524

行迟 524

项软 525

滞颐 525

第二十六卷 526

脱肛门 526

哮喘门 527

哮喘辨 527

明治哮 527

明治喘 527

咳嗽门 528

吐泻门 529

癖门 531

淋门 533

遗尿门 尿床附 533

外肾光肿门 534

痢门 535

噤口痢 536

疟门 537

吃泥门 538

吃生米门 538

耳门 538

龟胸龟背门 540

虫门 540

疳门 541

痫门 545

第二十七卷 548

痘疹心印 548

痘疹心印小引 548

原痘 548

痘不宜毒物酵发 550

戒用天灵盖 550

肾无痘辩 550

首尾不可汗下辩 551

审证 551

总验部位 551

夹斑 553

夹疹 553

夹沙 553

夹疥疮 554

干枯黑陷紫陷 554

白陷灰陷 554

内溃 554

痒塌 554

目睛露白 555

声哑 555

水呛 555

惊搐 附:癫痫 555

烦躁 556

发渴 556

嗳气 556

不食 556

汗多 556

诸失血 557

阴囊发肿 557

痘后浮肿 557

验动静 557

发热有数种 558

初发热三朝证治活法 558

痘宜依期施治治贵通变 560

血热痘症禁忌 563

见标三日证治活法 564

贼痘 565

起壮三日证治活法 566

灌脓三朝证治活法 567

收靥三朝证治活法 568

落痂症及靥后余症 570

第二十八卷 571

异痘须知 571

妇女痘 574

原疹 588

麻疹轻重不治三症要诀 591

水痘症 591

第二十九卷 594

外科 594

赤水玄珠小引 594

外科门小引 594

疮科总论 594

五发痈疽论 595

华佗痈疽疮肿论 596

背疽其源有五 596

治痈疽用药大纲 596

痈疽用香药调治论 596

五发痈疽通治方 597

疔疮 607

反花疮 609

杂疮 609

妇人阴疮 612

癣 613

臁疮 614

第三十卷 616

便毒 疳疮 杨梅疮 616

金疮 618

杖疮 619

冻疮 619

犬咬 619

疯犬咬 附:虎、马、猪咬 620

箭伤 621

蛇伤 621

人咬伤 621

瘰疬门 附:马刀、结核、瘿、瘤 621

肠痈门 附:胃脘痈 626

痔漏门 627

汤火门 632

颠扑损伤门 633

疠风 6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