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部分 1
一、阴阳学说 1
(一)阴阳学说就是辩证法 1
(二)阴阳的普遍性 2
(三)阴阳的特殊性 3
(四)阴阳的对立性 3
(五)阴阳的同一性 4
(六)阴阳的相对性 5
(七)阴阳平衡 6
(八)中医的阴阳 7
(九)主要矛盾与矛盾的主要方面 10
(十)阴阳学说是中医的核心理论 11
二、经络学说 13
(一)经络的实质——经络是血管 13
(二)经络和穴位的位置 15
(三)经络的影响带 16
(四)十二正经和奇经八脉是全息 17
(五)十五络穴 18
(六)经络的重要性 19
三、五行学说 21
(一)五行学说是自然模型 21
(二)相生、相克、相乘、相侮 21
(三)五行是一个全息 23
(四)“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 26
四、证 26
五、气 27
(一)气是能量 28
(二)气的来源 28
(三)气的种类 29
(四)气的功能 29
(五)气虚的诊断 31
(六)气虚的原因 32
六、血 33
(一)血的重要性 33
(二)血液的组成 34
(三)血液的功能 34
(四)瘀血 35
(五)瘀血的诊断 37
(六)瘀血的原因 39
七、水 47
(一)水的重要性 47
(二)水的来源 48
(三)水的功能 48
(四)水与脏腑的关系 48
(五)湿邪的特点 48
(六)痰湿的诊断 49
(七)痰湿的原因 50
八、脏腑辨证 50
(一)中医和西医的脏腑概念的不同 50
(二)心 52
(三)肺 59
(四)脾 69
(五)肝 74
(六)肾 80
(七)六腑 85
九、放血疗法的基本功 93
(一)放血疗法的工具 93
(二)跨壁压 96
(三)放血量 96
(四)体位 100
(五)晕针 101
(六)感染 104
(七)贫血 104
(八)气胸 104
(九)动脉损伤 105
(十)口渴 105
(十一)眼干 105
(十二)倦怠感 106
(十三)失眠多梦 106
(十四)拔罐烫伤 106
(十五)控制放血量 106
(十六)伤口处理 107
(十七)胸骨隆起,腰骶隆起 107
(十八)黑色素瘤 107
(十九)疼痛的对策 107
(二十)深静脉放血 108
(二十一)动脉放血 109
(二十二)虚证的处理 109
十、全息 111
十一、泡罐疗法 123
(一)泡罐的重要性 123
(二)适应证 123
(三)禁忌证 124
(四)缺点 124
(五)不良反应 125
(六)泡罐疗法的临床 125
(七)泡罐的部位 129
(八)微循环 130
(九)泡罐原理 131
实践部分 135
一、腰椎间盘突出症 135
二、颈椎病 137
三、肩周炎 139
四、头疼 140
(一)偏头疼 140
(二)后头疼 141
(三)前头疼 141
(四)头顶疼 141
(五)全头疼 141
五、足跟疼 142
六、踝关节扭伤 143
七、腕扭伤 143
八、痛经 143
九、月经不调 144
十、不孕症 145
十一、更年期综合征 146
十二、胃病 147
十三、疖和痈 150
十四、痤疮 151
十五、黄褐斑 153
十六、荨麻疹 154
十七、神经性皮炎 155
十八、银屑病 156
十九、带状疱疹 157
二十、水痘 158
二十一、丹毒 159
二十二、湿疹 160
二十三、癣 161
二十四、疣 161
二十五、急性淋巴管炎 163
二十六、感冒 163
二十七、流感 164
二十八、咳嗽 165
二十九、哮喘 166
三十、咽炎 166
三十一、扁桃体炎 167
三十二、中耳炎 167
三十三、耳鸣和听力下降 168
三十四、眩晕症 169
三十五、失眠 170
三十六、鼻炎 171
三十七、斑秃 172
三十八、脱发 172
三十九、白发 172
四十、夜盲症 173
四十一、睑腺炎 173
四十二、结膜炎 174
四十三、夜尿症 174
四十四、前列腺肥大症 175
四十五、肾盂肾炎 176
四十六、静脉曲张 177
四十七、静脉炎 179
四十八、小腿溃疡 179
四十九、风湿性腿疼、膝关节疼 179
五十、痛风 179
五十一、鼻出血 181
五十二、网球肘 182
五十三、面神经麻痹 182
五十四、肥胖症 183
五十五、盆腔积水 185
五十六、乳腺炎 185
五十七、口臭 186
五十八、小叶增生 186
五十九、子宫肌瘤 186
六十、小儿腹泻 187
六十一、鹅掌风 187
六十二、浮肿 187
六十三、口腔溃疡 188
六十四、糖尿病 188
六十五、雷诺氏症 190
六十六、癔症 191
六十七、忧郁症 192
六十八、便秘 193
六十九、膈肌痉挛 194
七十、遗精和阳痿 195
七十一、高血压 196
七十二、白内障 197
七十三、牙疼 197
七十四、发热 198
本书所用药方索引 204
参考文献 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