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训、诂与训诂 3
第二节 训诂学的运用与效用 5
第三节 从事古籍训诂需要具备的知识 56
第二章 古籍注释概论 81
第一节 古书注释的名称 83
第二节 古书注疏常用的术语 92
第三节 古书训诂的内容 134
第三章 词义的引申 157
第一节 「字」和{词}是两个层次的符号 159
第二节 词义与训诂学的关系 160
第三节 词义引申与引申的规律 161
第四章 训诂的方法之一——以形求义 207
第一节 形训的定义与资料的来源 209
第二节 《说文解字》与形训 210
第三节 古文字材料与形训 227
第四节 形训的原则与注意事项 247
第五章 训诂的方法之二——因声求义 249
第一节 因声求义的类型 251
第二节 因声求义的例证及缺点 254
第三节 因声求义的原理及限制 262
第四节 因声求义的运用之一——右文说 273
第五节 因声求义的运用之二——同源词 292
第六节 因声求义的运用之三——联绵词 313
第六章 训诂的方法之三——破假借 347
第一节 通假字的相关问题 349
第二节 「破通假还本字」的范例 360
第三节 妄说通假的例证 375
第七章 其他训诂的方法 383
第一节 直陈语义 385
第二节 同义词辨析 399
第三节 根据对文的句式结构探求词义 412
第四节 根据异文探求词义 418
第五节 根据方言探求词义 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