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辑 1
第一章 郁达夫的爱国主义思想 1
第一节 从种族革命的悲壮到对民族歧视的哀愤 1
第二节 为国家而奋斗 10
第三节 伟大的殉国者 18
第二章 郁达夫南洋时期的文学思想 25
第一节 文学与政治的关系 25
第二节 战时文学的内容与形式 26
第三节 作家人格与思想锻炼 30
第四节 对中外作家的介绍 31
第五节 南洋散文的思想性 33
第三章 郁达夫的文化思想 40
第一节 民族文化不亡论 40
第二节 重造新文化的思想 43
第三节 文化的继承吸收与沟通 49
第四节 对战时日本文化的批判 52
第四章 郁达夫的编辑贡献与编辑思想 61
第一节 主编创造社刊物 61
第二节 从《民众》到星副 64
第三节 实践性的编辑思想 66
第五章 郁达夫的鲁迅观 71
第一节 鲁迅“是中国作家中的第一人” 71
第二节 鲁迅是“值得崇拜的对象” 75
第三节 鲁迅是“民族光辉的人物” 78
第四节 《狂人日记》与《沉沦》的思想意义 81
第六章 郁王离异的思想根源 89
第一节 郁厌俗礼,王慕虚荣 89
第二节 郁恨黄金,王爱钱财 93
第三节 郁欲隐居,王喜热闹 96
第四节 郁憎做官,王羡厅长 98
第五节 《王映霞自传》种种 102
第二辑 117
第七章 郁达夫诗词中历史人物的自我形象 117
第一节 文士形象 118
第二节 志士形象 126
第三节 英雄形象 130
第四节 忠义形象 133
第五节 隐士形象 136
第八章 郁达夫诗词中女性人物的情意指向 143
第一节 人物之类型与指代 143
第二节 人物指代之特点与情感倾向 152
第三节 对女性的情感与态度 155
第四节 对《离骚》意象传统的承创 158
第九章 郁达夫诗词的青衫红豆意象 160
第一节 青衫意象 161
第二节 红豆意象 164
第三节 青衫红豆意象出现于前后两个时期的原因 167
第十章 郁达夫借鉴古典诗词的广泛性与艺术性 170
第一节 郁诗所接受之影响 171
第二节 郁诗借鉴的广泛性 173
第三节 郁诗革新的艺术性 179
第四节 郁诗的艺术经验 183
第十一章 郁达夫习用古典诗词方法通证 185
第一节 整用及其形变 185
第二节 断用及其形变 196
第三节 意用及其形变 215
第四节 暗用合用与杂用 233
第十二章 郁达夫写徐州的诗 240
第一节 过徐州的两首七绝 240
第二节 住徐州的《登云龙山》 243
第三节 《毁家诗纪》有关徐州的诗 247
第三辑 248
第十三章 郑子瑜先生的郁达夫旧体诗研究及其贡献 248
第一节 郑郁之交谊 248
第二节 郁诗之研究 251
第三节 研究之贡献 261
第十四章 郁达夫旧体诗研究百年史述 264
第一节 帷幕初启(1914年~1945年) 264
第二节 诗人逝后(1946年~1949年) 268
第三节 研究方兴(1949年~1966年) 269
第四节 大陆之外(1966年~1976年) 272
第五节 全面展开(1977年~2014年) 274
第六节 结束之语 314
主要参考文献 318
再版后记 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