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论 1
第一章 中药鉴定学的定义和任务 1
第一节 中药鉴定学的定义 1
第二节 中药鉴定学的任务 1
一、考证和整理中药品种 1
二、鉴定中药的真伪优劣 3
三、研究和制定中药质量标准 4
四、寻找和扩大新药源 10
第二章 中药鉴定学的发展史 14
第一节 古代中药鉴定知识 14
第二节 中药鉴定学的起源与发展 17
第三章 中药的产地、采收、加工与贮藏 20
第一节 中药的产地 20
一、产地与中药质量的关系 20
二、道地药材 20
第二节 中药的采收 23
一、采收与中药质量的关系 23
二、中药适宜采收期确定的一般原则 23
三、中药采收的一般规律 24
第三节 中药的加工 25
一、产地加工的意义 25
二、产地加工的方法 26
第四节 中药的贮藏 27
一、中药贮藏中常发生的变质现象 28
二、中药的贮藏保管和变质防治 29
第四章 中药的鉴定 31
第一节 中药鉴定的依据和程序 31
一、中药鉴定的依据 31
二、中药鉴定的一般程序 33
第二节 中药鉴定的方法 34
一、来源(原植物、动物和矿物)鉴定 34
二、性状鉴定 35
三、显微鉴定 38
四、理化鉴定 40
五、生物鉴定 52
各论 55
第一篇 植物药类 55
第五章 根及根茎类中药 55
第一节 概述 55
一、根类中药 55
二、根茎类中药 57
第二节 药材(饮片)鉴定 58
狗脊 58
绵马贯众(附:紫萁贯众) 60
骨碎补 62
细辛 63
大黄 65
何首乌(附:首乌藤) 69
牛膝 71
川牛膝 74
商陆 75
银柴胡 75
太子参 77
威灵仙 77
川乌 79
草乌 82
附子 83
白头翁 84
白芍 85
赤芍 87
黄连 88
升麻 91
防己 93
北豆根 95
延胡索 96
板蓝根(附:南板蓝根) 98
地榆 100
苦参 101
山豆根 103
葛根(附:粉葛) 104
甘草 106
黄芪(附:红芪) 109
远志 112
人参(附:红参、人参叶) 113
西洋参 118
三七 119
白芷 122
当归 124
独活 126
前胡(附:紫花前胡) 128
川芎 129
防风 132
柴胡 133
北沙参 137
龙胆(附:红花龙胆) 138
秦艽 141
紫草 143
丹参 145
黄芩 148
玄参 151
地黄(附:熟地黄) 151
巴戟天 153
茜草 155
天花粉 156
桔梗 158
党参 160
南沙参 163
木香(附:土木香) 163
川木香 166
白术 166
苍术 168
三棱 171
泽泻 171
天南星 173
半夏 174
白附子 176
石菖蒲 176
百部 179
川贝母(附:湖北贝母、平贝母、伊贝母、土贝母) 181
浙贝母 185
天冬 187
麦冬(附:山麦冬) 188
知母 190
山药(附:黄山药) 191
射干(附:川射干) 193
莪术 194
姜黄 197
郁金 197
天麻 198
山慈菇 200
白及 201
第六章 茎木类中药 203
第一节 概述 203
一、性状鉴别 203
二、显微鉴别 203
第二节 药材(饮片)鉴定 205
海风藤 205
川木通 206
木通 206
大血藤 208
苏木 209
鸡血藤(附:滇鸡血藤) 210
降香 211
沉香 212
通草(附:小通草) 215
钩藤 216
第七章 皮类中药 220
第一节 概述 220
一、性状鉴别 220
二、显微鉴别 221
第二节 药材(饮片)鉴定 222
桑白皮(附:桑枝、桑叶、桑椹) 222
牡丹皮 223
厚朴(附:厚朴花) 225
肉桂(附:桂枝) 228
杜仲(附:杜仲叶) 231
关黄柏(附:黄柏) 233
白鲜皮 235
苦楝皮 236
五加皮 236
秦皮 237
香加皮 239
地骨皮 239
第八章 叶类中药 242
第一节 概述 242
一、性状鉴别 242
二、显微鉴别 242
第二节 药材(饮片)鉴定 243
石韦 243
蓼大青叶 245
淫羊藿(附:巫山淫羊藿) 246
大青叶 248
枇杷叶 250
番泻叶 251
枸骨叶 253
紫苏叶(附:紫苏梗、紫苏子) 254
艾叶 256
第九章 花类中药 257
第一节 概述 257
一、性状鉴别 257
二、显微鉴别 257
第二节 药材(饮片)鉴定 258
松花粉 258
辛夷 258
槐花(附:槐角) 260
丁香(附:母丁香) 261
洋金花 263
金银花(附:山银花、忍冬藤) 265
旋覆花 267
款冬花 267
菊花(附:野菊花) 268
红花 269
蒲黄 271
西红花 272
第十章 果实及种子类中药 274
第一节 概述 274
一、果实类中药 274
二、种子类中药 275
第二节 药材(饮片)鉴定 276
地肤子 276
五味子(附:南五味子) 277
肉豆蔻 279
葶苈子 280
覆盆子 282
木瓜 282
山楂(附:山楂叶) 284
苦杏仁 285
桃仁 287
乌梅 288
沙苑子 289
决明子 290
补骨脂 291
枳壳(附:枳实) 293
香橼 295
陈皮(附:青皮、橘核) 296
化橘红 298
佛手 299
吴茱萸 299
鸦胆子 301
巴豆 301
酸枣仁 303
胖大海 305
小茴香 305
蛇床子 307
山茱萸 308
连翘 309
女贞子 311
马钱子 312
菟丝子 314
牵牛子 316
夏枯草 318
枸杞子 318
栀子 320
瓜蒌(附:瓜蒌皮、瓜蒌子) 322
车前子(附:车前草) 323
牛蒡子 325
薏苡仁 326
槟榔(附:大腹皮) 327
砂仁 330
草果 333
豆蔻 333
红豆蔻 335
草豆蔻 336
益智 336
第十一章 全草类中药 338
第一节 概述 338
一、性状鉴别 338
二、显微鉴别 338
第二节 药材(饮片)鉴定 339
麻黄(附:麻黄根) 339
槲寄生(附:桑寄生) 342
仙鹤草 344
紫花地丁(附:甜地丁、苦地丁) 345
金钱草(附:广金钱草) 346
广藿香 349
半枝莲 351
荆芥(附:荆芥穗) 352
益母草(附:茺蔚子) 354
薄荷 355
泽兰 358
香薷 358
肉苁蓉 359
锁阳 361
穿心莲 361
白花蛇舌草 363
佩兰 364
豨莶草 364
茵陈 366
青蒿 368
大蓟(附:小蓟) 370
蒲公英 371
淡竹叶 372
石斛(附:铁皮石斛) 373
第十二章 藻、菌、地衣类中药 376
第一节 概述 376
一、藻类 376
二、菌类 377
三、地衣类 377
第二节 药材(饮片)鉴定 378
海藻 378
冬虫夏草 380
灵芝 382
茯苓(附:茯苓皮) 383
猪苓 385
雷丸 386
马勃 387
松萝 388
第十三章 树脂类中药 390
第一节 概述 390
一、树脂的形成、分布和采取 390
二、树脂的化学组成和通性 390
三、树脂类中药的分类和鉴定 391
第二节 药材(饮片)鉴定 392
苏合香 392
乳香 393
没药 395
阿魏 396
安息香 397
血竭 398
第十四章 其他类中药 401
第一节 概述 401
第二节 药材(饮片)鉴定 401
海金沙 401
青黛 402
儿茶 403
冰片(合成龙脑) 404
五倍子 405
芦荟 407
天竺黄 408
第二篇 动物药类 411
第十五章 动物药概述 411
第一节 动物类中药的应用与研究 411
一、动物类中药的应用 411
二、动物类中药的研究 412
第二节 药用动物的分类 413
一、多孔动物门 414
二、腔肠动物门 414
三、环节动物门 414
四、软体动物门 414
五、节肢动物门 414
六、棘皮动物门 416
七、脊索动物门 416
第三节 动物类中药的分类 419
第四节 动物类中药鉴定 420
一、来源鉴定 420
二、性状鉴定 420
三、显微鉴定 420
四、理化鉴定 421
五、DNA分子鉴定 421
第十六章 动物药材(饮片)鉴定 422
地龙 422
水蛭 423
石决明 425
珍珠(附:珍珠母) 427
牡蛎 430
海螵蛸 431
全蝎 431
蜈蚣 432
土鳖虫(?虫) 434
桑螵蛸 435
蝉蜕 435
斑蝥 436
僵蚕 438
蜂蜜(附:蜂蜡、蜂房、蜂胶) 439
海马 441
海龙 442
蟾酥 443
哈蟆油 445
龟甲(附:龟甲胶) 446
鳖甲 447
蛤蚧 448
金钱白花蛇 451
蕲蛇 453
乌梢蛇 455
鸡内金 457
穿山甲 457
熊胆粉 458
阿胶 459
麝香 460
鹿茸(附:鹿角、鹿角霜、鹿角胶) 463
牛黄(附:人工牛黄、体外培育牛黄) 468
羚羊角 471
第三篇 矿物药类 475
第十七章 矿物药概述 475
第一节 矿物类中药的应用与研究 475
第二节 矿物类中药的基本性质 476
第三节 矿物及矿物类中药的分类 479
第四节 矿物类中药鉴定 480
第十八章 矿物药材(饮片)鉴定 482
朱砂 482
雄黄 483
自然铜 484
磁石 485
赭石 485
红粉 487
信石 487
轻粉 488
炉甘石 488
赤石脂 489
青礞石(附:金礞石) 489
滑石 490
石膏 490
芒硝(附:玄明粉) 491
胆矾 492
硫黄 492
龙骨(附:龙齿) 493
第四篇 中成药类 495
第十九章 中成药概述 495
第一节 中成药鉴定的特点 495
第二节 中成药鉴定常用方法 496
一、定性鉴别 496
二、含量测定 499
三、浸出物测定 501
四、检查 501
五、举例 501
第二十章 中成药显微鉴定 505
第一节 散剂 505
五苓散 505
一捻金 506
七厘散 506
第二节 片剂 507
牛黄解毒片 507
元胡止痛片 508
利胆排石片 509
第三节 水丸剂 510
二妙丸 510
补中益气丸 511
香砂六君丸 512
第四节 蜜丸剂 513
六味地黄丸 513
附子理中丸 514
人参养荣丸 515
索引 517
一、中药及动植(矿)物中文名笔画索引 517
二、 中药拉丁名索引 537
三、植物、动物拉丁学名索引 5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