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 1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提出 1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内涵 3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重大意义 4
上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形成和发展 9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传播的中国化 9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最早引入 9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 10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历史启示 13
一、马克思主义是近代中国民族救亡运动的必然选择 13
二、马克思主义代表了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14
三、马克思主义只有与“国情”相结合才能成为救国真理 15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形成 17
第一节 毛泽东思想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 17
一、毛泽东思想产生和形成的时代背景 17
二、毛泽东思想产生和形成的历史基础 18
三、毛泽东思想产生和形成的物质基础 18
四、毛泽东思想产生和形成的思想理论基础 19
五、毛泽东思想产生和形成的实践基础 19
第二节 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过程及其特点 20
一、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20
二、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特点 22
第三节 科学界定毛泽东思想 24
一、毛泽东思想科学概念的提出 24
二、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含义 26
第四节 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和历史地位 27
一、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 27
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 30
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32
第一节 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32
一、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条件 32
二、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34
第二节 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36
一、邓小平理论是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 36
二、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 38
第三节 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 41
一、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41
二、邓小平理论对科学社会主义的突破性贡献 43
第四章 面向21世纪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46
第一节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46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社会背景 46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53
第二节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57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 57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 58
第三节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和现实意义 62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 62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现实意义 64
第五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68
第一节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68
一、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 68
二、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 74
三、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 81
第二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85
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 85
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基本原则 88
下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科学体系 101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革命主题 101
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101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 102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权 104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 106
四、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和前途 107
五、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 109
第二节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新道路 113
一、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新道路理论 113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经验 117
第三节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革命 125
一、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125
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127
三、农业和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31
四、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34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改革主题 139
第一节 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139
一、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139
二、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141
三、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 142
第二节 对外开放是我国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 143
一、把对外开放确立为基本国策的客观依据 143
二、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实施“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对外开放战略 145
第三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论 147
第一节 社会主义基本问题的历史认识 147
一、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原则设想 147
二、列宁对现实社会主义的新认识 148
三、斯大林模式 149
四、毛泽东对中国式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150
第二节 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新认识 151
一、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形成 151
二、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科学内涵 153
三、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提出的重大意义 155
第三节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157
一、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 157
二、发展是硬道理 158
三、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161
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国情理论 164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人对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特殊国情的认识 164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中国最基本国情 165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166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和基本特征 169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现实意义 171
第三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173
一、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173
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177
第四节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战略 180
一、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战略目标 180
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 183
第五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理论 186
第一节 由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 186
一、中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选择过程 186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188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 191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193
一、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193
二、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 194
三、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198
第三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 199
一、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个人收入分配的主体 199
二、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202
三、建立和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206
第四节 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208
一、优化产业结构,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208
二、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211
三、统筹城乡经济发展 214
四、实施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 216
第六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理论 221
第一节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建设 221
一、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221
二、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229
第二节 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233
一、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 233
二、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和内容 236
三、政治体制改革的原则 239
第三节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240
一、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240
二、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 243
第七章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理论 247
第一节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地位和作用 247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科学含义 247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地位 248
第二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内容 252
一、培育“四有”新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目标 252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253
第三节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255
一、牢牢把握当代中国先进文化前进的方向 255
二、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260
三、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261
四、大力发展教育和科学 263
五、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265
六、继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266
第八章 祖国完全统一的构想与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68
第一节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268
一、“一国两制”科学构想的形成和发展 268
二、“一国两制”科学构想的主要内容和现实意义 276
三、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 281
第二节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90
一、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291
二、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96
第九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 309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309
一、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领导地位的确立 309
二、中国共产党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力量 311
三、改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 313
第二节 人民群众是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 315
一、依靠广大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 315
二、依靠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 318
三、依靠新时期最广泛的统一战线 320
四、依靠党的领导,加强人民军队建设 322
第三节 按照“三个代表”要求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324
一、党的建设是新的伟大工程 324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新世纪党的建设的纲领 325
三、加强党的思想建设,保持党的先进性 328
四、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 330
五、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333
第十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337
第一节 党的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和发展 337
一、党的思想路线的逐步确立 337
二、党的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 339
三、重新确立党的思想路线的伟大意义 341
四、与时俱进是对党的思想路线的新发展 344
第二节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科学含义 346
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含义及其关系 346
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353
三、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 356
第三节 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弘扬与时俱进的精神 358
一、党的思想路线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保证 358
二、党的思想路线是永葆党的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 360
主要参考书目 364
后记 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