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语篇 3
践行学术出版人的使命与担当——在社科文献建社30周年暨致敬作者典礼上的书面讲话&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 王伟光 3
再创新业绩,再铸新辉煌——在社科文献建社30周年暨致敬作者典礼上的讲话&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副局长 吴尚之 6
自觉服务国家战略,实现出版业繁荣发展——在社科文献建社30周年暨致敬作者典礼上的讲话&中国出版协会常务副理事长、中国图书评论学会会长 邬书林 10
做文化事业的建设者——在社科文献建社30周年暨致敬作者典礼上的讲话&中共党史专家、中央文献研究室原常务副主任 金冲及 14
信任与支持,友谊和梦想——在社科文献建社30周年暨致敬作者典礼上的讲话&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社长 谢寿光 16
学者篇 23
中日关系研究主题出版的源起与发展&步平 23
编者与作者互长互学的三十年&蔡昉 25
梦想、责任与使命&房宁 28
出版家是学术成果能否发挥影响力的关键&高培勇 33
时刻为学术事业服务&郝时远 35
共同发展,比翼齐飞&贺耀敏 37
在皮书研创出版中结下深厚情谊&胡正荣 39
新型出版社之路&黄平 42
打造智库出版平台,再续辉煌历程&黄群慧 45
相伴廿载,一路同行&李林 47
打造学术界与出版界共赢的创业范例&李培林 54
在互动与交流中走向世界&李雪涛 57
加快信息网络化,建设新型出版机构&李扬 60
学术在规范中成长&连玉明 62
中国史话的文献价值&刘庆柱 64
我对社科文献的三个印象&刘树成 67
恒久的坚持&刘苏里 69
不断自我提升,建设国际化出版平台&潘家华 72
与皮书一起走向世界&齐晔 77
突出特色,继往开来&沈志华 79
与作者交流的能力至关重要&孙立平 83
不求一时之绚烂,但求四季之常青&唐绪军 84
集刊出版“理想的婆家”&陶东风 88
借力社科文献,推动地方类皮书出版&吴大华 91
日趋成熟的社科文献&谢耘耕 96
办成一个国际化的出版社&薛进军 98
阅读的重要来源&张宇燕 102
与社科文献成为知心朋友&赵忠秀 107
通过社科文献感受国家出版事业的发展&周弘 109
媒体篇 115
一个“有梦的出版人”——记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社长谢寿光&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刘荣 115
三十年学术见证中国&新京报 柏琳 119
学术沃土深耕不辍,三次创业再启征程&出版商务周报 赵冰 131
社科文献的融合出版之道&百道网 令嘉 142
谢寿光:学术出版的“专业原教旨主义者”&中华读书报 郭倩 151
沟通民间交流 传递理性声音——访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总编辑杨群&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孙海悦 158
胡鹏光:人才强社,永葆创业激情&中国新闻出版报 孙海悦 164
“两统一”引发的改革探索&中国新闻出版报 王玉梅 169
我们真的了解列国吗?列国志和“列国观”&南方周末 石岩 175
甲骨文:谁说中国人不爱读世界史&澎湃新闻 臧继贤 190
社科文献篇 203
我与社科文献的缘分&谢寿光 203
重整旗鼓,开始第二次创业&谢寿光 207
在第三次创业中奋进&谢寿光 213
皮书那些你不知道的事儿&谢寿光 218
列国志的渊源&谢寿光 227
中国史话的由来&谢寿光 229
市场部和人力资源部的成立&胡鹏光 231
2005年,社科文献经营管理机制改革&胡鹏光 234
绿坞和蓝厅的由来&胡鹏光 236
光阴荏苒,十年风雨同舟——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创业十周年&沈恒炎 238
在期许和疑问中取得准办证&陆象淦 245
建社的重担落到了“大老沈”肩上&陆象淦 253
白手起家,初战告捷&陆象淦 258
异军突起——《电视英语》的插曲&陆象淦 262
十年生聚,十年教训&陆象淦 268
一位学者与一部精品&徐思彦 273
初到社科文献&梁艳玲 276
艰难的书号管制岁月&梁艳玲 280
我与社科文献&许春山 284
社科文献成功的三个因素&许春山 288
90年代初的记忆&孙元明 291
那时我们正年轻&孙元明 295
在“二次创业”中重生&孙元明 299
累并快乐着的社科文献生涯&邓泳红 306
出版人要讲原则,重承诺&宋月华 310
附录 319
社科文献建社30周年“最受尊敬的30位作者” 319
致敬媒体 327
致敬员工 329
致敬经销商 331
致敬学术推广人 339
致敬图书馆 340
致敬合作商 341
社科文献之歌 343
皮书之歌 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