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1
一 新月诗学的生成语境 1
二 诗派属性与美学特征 9
三 “影响的焦虑”:新诗生成的心理逻辑起点 12
四 研究现状与研究方法 22
第一章 与媒体共生:“新月”的发生与传播方式 25
一 “餐厅”“客厅”:闺中望“月” 25
(一)新月聚餐会、新月社、新月俱乐部、新月诗派 26
(二)新月与文化沙龙 29
二 北京、上海——“月”转星移 30
(一)神秘的“黑客厅” 31
(二)文化沙龙与媒体联姻 33
三 《诗镌》《新月》《诗刊》:三刊映“月” 35
(一)《晨报·副刊·诗镌》——新月诗派的孵化器 36
(二)《新月》——新月诗派再聚首 42
(三)《诗刊》——新月诗派再出发 47
四 杂志与流派:相伴相生 50
(一)报刊与群体传播 51
(二)同人刊物与文学流派 54
(三)编辑方针与流派走向 56
(四)《新月诗选》的意义 57
第二章 新月诗人的“反优先权”策略 61
一 与“强者诗人”较量 62
(一)行动元:有预见性的“新人” 63
(二)行动策略:对“人生派”的误读性修正 65
(三)行动结果:走出偶像的遮蔽 70
二 抢占言说空间 73
(一)言说的焦虑 74
(二)《红烛》的出版策略 76
三 流派内部对“诗人优先权”的挑战 81
(一)求同存异:“音组说”与“工整说” 81
(二)形同神异:臧克家的流派归属 84
(三)神同形异:新月诗派的“终结者” 87
(四)内部论争:写实与现代的较量 99
第三章 新月诗人群的文化身份 106
一 文化身份与流派生成 106
二 新月诗人的文化身份 109
(一)新月诗人文化身份的同一性 109
(二)新月诗人文化身份的杂糅性 113
(三)新月派诗人的宗教情结 118
三 新月诗人的文化身份类型 128
(一)西方文化积极追随者 128
(二)文化保守主义者 135
(三)西方文化拒斥者 144
第四章 新月诗学:在变化中坚守 150
一 古典主义:在退守中前行 150
(一)“学衡派”:新人文主义的传播者 152
(二)新月古典主义诗学的理论资源 154
(三)新月的古典主义诗学观 155
二 巴那斯主义:镣铐下的舞蹈 166
(一)爱情·性灵·奇思 167
(二)唯美·绚烂·浓情 172
(三)自然·自我·自由 181
三 现代主义:绚烂归于平静 187
(一)世纪末果汁 187
(二)走出象牙塔 188
(三)艰难的探索 197
四 新月诗派的现代叙事诗探索——以朱湘为例 198
结语 207
附录一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现代文学史对新月派及其文学观历史定位的流变 210
附录二 新中国成立后新月诗派主要研究成果目录汇编 225
附录三 新中国成立前新月诗派主要研究成果目录汇编 236
参考文献 239
后记 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