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文学解构是另一种形式的文化重建 1
一、日本现代女性文学研究的维度与视角 2
二、后现代主义背景下日本女性文学的转向 7
三、日本现代女性文学的价值取向与主题表达 12
(一)反对男权,确立女权原理,恢复女性做人的权利和社会历史地位 14
(二)女性生存意义的探索与个性化追求 17
(三)少女漫画般的单纯化思考与感性 20
(四)社会思考意识以及社会责任感 22
(五)“明快”的意义表达 25
(六)母性神话的消解与建构 28
(七)女性之性与同性之爱 32
(八)癫狂“山姥”亦真情 35
(九)关注生态,关注生存 38
第一章 日本“山姥”的现代文学解构 43
一、日本的“山姥”传说 44
二、山姥的栖居与微笑 47
(一)向往栖居的山姥 49
(二)追求情爱的山姥 51
三、山姥的“妖”与“凄” 56
(一)“沉默”女性的抵抗 57
(二)官能性与神秘性的结合 61
(三)“巫女性”与生命根源 69
四、山姥的母性想象与眺望 75
(一)生命欲望与想象妊娠 76
(二)恍惚彼岸的心境告白 83
(三)奔跑在山上的女人 92
第二章 “家”的坚守与反叛 107
一、“家”的社会寓意 108
二、现代女性对“家”的反叛 110
(一)反叛与逃离 111
(二)坚守与妥协 115
三、为“家”献身的女人们 119
(一)嫁给“家”的女人 119
(二)为“家”而立的牌坊 126
四、三代女性对“家”的思考 129
(一)明治女性的“家意识” 130
(二)大正“新女性”的反叛 136
(三)女性对“家”的思考 142
第三章 家庭与母性神话的消解 150
一、“家”的隐喻 151
(一)为记忆寻找安居之所 151
(二)“家”是血液中的遗传因子 154
(三)在解构中重建新的“家” 156
(四)永远被母性的晕轮罩着 159
二、现代女性的家庭观与母性观 163
(一)家庭与母性问题的探索 164
(二)家庭关系的解构 167
(三)现代母性的表达 170
三、后现代主义的表达及叙事方式 174
(一)《野兽逻辑》的主题结构及叙事方式 175
(二)超种族主义价值观的确立 179
(三)同性之恋的人文关怀 183
四、“异界”的隐喻 187
(一)“关爱生命,超越自我”的文学主题设定 188
(二)母性崇拜与人性回归 191
(三)“异界”的隐喻 194
(四)以生活为“道具”的美学建构 198
第四章 “虐与自虐”的现实困惑 202
一、自虐与“虐恋” 203
二、梦幻中的杀虐 208
(一)“恋父情结”的现实困惑 208
(二)受虐与幻想中的“杀虐” 214
(三)对男权的再审视 221
三、人生的回转与思考 223
(一)婚姻是透风的篱笆墙 224
(二)婚姻是一把遮阳伞 229
第五章 官能崇拜与唯美主义的探索 235
一、崇尚官能与唯美主义创作 236
二、“性爱”的道德批判 239
(一)希腊式“同性之爱” 240
(二)“异性爱”之疑 244
(三)“同性爱”的道德质问 248
三、甜蜜房间中的“人与魔” 253
(一)少女的“道德反叛” 254
(二)少女的“自然欲求” 260
(三)重回甜蜜房间的“魔女” 265
第六章 社会悲剧与人的自我净化 271
一、原爆文学的创作 271
二、尸体的街道 273
(一)原爆的记忆 274
(二)曾经的美丽 277
三、管弦祭 280
(一)日常中的战争 280
(二)战争中的日常 284
四、祭场 290
(一)“黑雨”浇灭的青春 291
(二)易碎的钻石玻璃 295
五、原爆下的浦岛草 297
第七章 难以抹去的集体记忆 305
一、战败的困惑与反思 306
(一)“爱国少女”的战败困惑 306
(二)“加害意识”的反省与自责 309
(三)战败心路历程与社会批判 314
(四)女人是战争的最后体验者 327
二、战争牺牲品与战败的“供奉” 328
(一)倒在战败废墟上的“海军特攻队员” 329
(二)战败国家的“牺牲”与供奉 333
(三)双重性差下的施虐与自虐 338
三、“昭和阿吉”的自我救赎 339
(一)徘徊在战后废墟上的“昭和阿吉” 340
(二)在“防波堤”的夹缝中求生 345
(三)新女性的自我救赎 349
第八章 母性的庇护与救赎 356
一、壶井荣的文学创作 357
二、重建心灵的庇护所 360
(一)失去孩子的母亲 361
(二)失去母亲的孩子 368
(三)草根百姓的生活憧憬 374
三、悲情与救赎 380
(一)平淡才是真生活 381
(二)年轻的战争牺牲品 385
(三)战争反思与心灵救赎 390
第九章 告慰那些逝去的和即将逝去的生灵 400
一、记忆中的净土 401
二、失去尊严的生命体 410
三、为了生命那最后一份尊严 419
四、挣扎而又不屈的魂灵 428
五、告慰那些逝去的和即将逝去的生灵 439
参考文献 442